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实用4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实用4篇】一般来说,教师们在授课前会准备教案和课件,通常他们都非常用心设计。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制作的教案和课件可以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和课件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呢?参考下载标题为“《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实用4篇】”教案”的文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真诚地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参考下载我们精心准备的内容!《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一篇】一、新课导言战国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大国吞并小国,那是平常而又平常。有一天,秦国想用方圆500里的土地来换方圆50里地的安陵国。其阴谋那是显而易见的。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小小的安陵国如何自保,安陵国的命运有会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起去感受两千年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二、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1、学生自由大声读文,提出读不懂的字音、节奏等问题。2、订正字音、节奏,强调重点句子的读法。3、指生逐段读文,检查朗读的效果。4、齐读全文。四、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意。读了几遍课文后,大家能谈一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吗?请试着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谈:1、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吗?2、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吗?生谈之并适当点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揭穿秦王易地的阴谋,出色完成出使任务的事。(对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但不可浪费太多的时间,以致耽误下面的教学。但对于确实不知道该如何概括的要指导:人、事、果。要注意全面、完整等原则)五、深入理解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出使,在秦国的朝廷上又有着怎样的一场谈判?请大家疏通文章,看文章是怎样一步步给我们展示整个过程的。可以采用自己翻译,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一人读大家翻译)翻译各节。翻译完一节概括一节的内容。(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接力,可以采用其他有趣的方式)1、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2、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3、唐雎一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布衣之怒”反击“天子之怒”,并以死相拼。4、唐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或秦王屈服。敬服)六、细部探究在这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点,你能谈一谈吗?学生找,并谈感想。师相机点拨:1、你觉着最能震撼你的一句话是?最能震撼你的一个动作是?2、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你能体会出当时他的语气和心理吗?4、你能读给大家听么?5、老师改造一下,大家再评一评好吗?(如果学生不能体会出来,就用替换的方法,改语言,加修饰语,让学生体会。如:唐雎战战兢兢的说:“安陵君岂敢轻视大王,平时想巴结还没有机会,只是那地是他爸爸六给他的,希望大望就开开恩,不要再换了吧!”。唐雎哆哆嗦嗦地说:“俺想问问大王可以吗?你知道布衣发怒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6、读,让生读,再找生读。边读边板:大义凛然、不畏强暴等等。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人物语言、动作的分析,领会了唐雎这一任务形象,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声自由发言。通过秦王的表现,我们也更能体会唐雎形象的高大。这就是对比、衬托。(主要是文章的最后一节,可以让学生读之,思考可以看出什么,来引)七、总结拓展你能再举出其它外交官的么?能讲讲有关他们的小故事吗?八、练习:《晏子使楚》相关练习。《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演能力。4.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2.在矛盾冲突中对比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唐雎的力量。【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发放预习任务单,学生在此指导下进行预习。【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晏子使楚等故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魏策》中的1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说的是公元前230年到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读注释,了解《战国策》二、预习交流,自学生疑1.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1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pèi)(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雎(jū)怫(fú)徒跣(xiǎn)抢(qiāng)地祲(jìn)缟(gǎo)素傀(guī)色挠(náo)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3.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朗读节奏。三、整体感知,交流释疑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逐段快速疏通文意。2.学生概括,归纳全文故事情节。师进而点出全文故事情节。3.学生提出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提出问题当场解决,教师不包办,多让学生互助解决。(1)重点词语虽然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岂直五百里哉抢地秦王色挠休祲降于天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也(2)通假字: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②仓鹰击于殿上。(3)词类活用:①请广于君②亦免冠徒跣③天下缟素(4)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4.概括文章大意。[参考答案]这篇文章写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郡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争。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终于使秦王嬴政屈服。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1.学生根据课文编排白话版或文言版课本剧,要求把握好人物心理,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再现历史情景和矛盾冲突。2.课本剧中两个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针锋相对,许多地方都扣人心弦,你能品评一下秦王和唐雎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吗?(此处要注意引导学生知道本文在塑造人物是用的对比映衬的写法。)对比映衬的地方:第2段中秦王所说的话虚伪、盛气凌人,而唐雎的回答谦恭礼貌,体现了来访使臣的身份也表明了不卑不亢的态度。第3段中秦王“怫然怒”,还说“天子之怒,伏尸百步,流血千里”,试图使安陵国就范,露出了强国之君的骄横狂暴。而唐雎抛出“布衣之怒”,并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的例子,沉着冷静,而“拔剑而起”的动作,更是让人感觉到他的胆识兼备。第4段中写了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这些表现和他之前的盛气凌人,骄横的态度成鲜明对比,色厉内荏。虽然没写唐雎,但是也间接体现了唐雎最终“不辱使命”。3.小结秦王和唐雎的形象秦王是一个盛气凌人、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前倨后恭、色厉内荏的封建君主。唐雎是一位不卑不亢、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凛然正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外交家的形象。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唐雎这个热爱国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豪杰。希望他的这种精神能够陪伴大家成长。五、自主总结,疑点追踪六、布置课后作业1.积累文章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记录在作业本上。2.在课外查找有关刺客、“士”的知识或故事,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的而“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选择一则摘抄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骄横欺诈不卑不亢盛气凌人有勇有谋秦王前倨后恭勇于斗争唐雎色厉内荏善于斗争《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电影《我的一九一九》中着名外交家顾维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商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以引出唐雄和课题。二、简介作者,释题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着作整理编辑而成。2、辱:辱没。三、教师范读课文解决以下字音: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缟素、色挠四、读课文,初步把握以下问题。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听录音带,学生跟读第一段。2、采用老师讲述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秦王不说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③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4、学生齐读第一段。六、学习课文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3、讨论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人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女生齐读课文。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3、师生互相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秦王怫然怒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怀怒未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5、思考以下问题: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④“若上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⑤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6、学生齐读第三段。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散读第四段,然后迅速笔译第四段。教师巡堂,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3、思考讨论: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明确: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好、色厉内在的内心世界。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难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四、学生齐读课文,思考: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明确: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搞素。排比:夫专诸刺王僚也……苍鹰击于殿上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五、布置作业《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能力目标1.学习在同一情境和事件中对比分析文中人物形象。2.学习文章在对比冲突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设置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战国群雄中秦国日益强大,野心也日渐膨胀。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出使楚国,许给楚怀王六百里商於之地,怂恿楚与齐断交,怀王不听劝告上了当。后来秦昭襄王又试图以十五城交换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赵国政客蔺相如识破。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地与秦
本文标题:《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87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