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推荐5篇】
1/14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推荐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第一篇】中班社会教案《冬天的快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坚持的意志,观察体验冬季的季节特点,并运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社会《冬天的快乐》含反思教案吧。活动设计背景冬天大雪纷飞,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户外活动,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们正是利用这神奇的自然现象作为引球,开展以冬天为主题的活动。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各方面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活动目标1、观察体验冬季的季节特点,并运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2、教育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坚持的意2/14志。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冬季的特点。难点:运用形容词描述冬天。活动准备《冬之歌》磁带、录音机、手套活动过程教师带着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操场散步。一、导入“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当中最喜欢哪个季节?”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2、你是怎么知道的啊?二、用形容词来形容冬天的特点1、怎么形容冬天呢?2、学习“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等形容词。三、冬天锻炼身体棒1、看周围的动植物谈谈自己的发现师:为什么周围的动植物们都不怕冷啊?你们也想这样吗?2、自由讨论幼儿讨论中,教师认真倾听,提示一下冬天要多做运动。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3/14四、欣赏《冬之歌》1、幼儿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动一动小身子。2、跟着老师边唱歌,边玩游戏。教学反思“冬天的快乐”这一主题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给了我许多启发和反思,我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很多,学到了许多,每一个活动只要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都是那么有趣、生动,孩子们天真、可爱、求知的眼神促使我每一个活动都要认真对待,丝毫不敢怠慢,运用智慧,创造性地上好每节课是我们的职责。本文扩展阅读: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第二篇】第一阶段:联结与建构教学目标:能对端午节的习俗理解图画的含义;能朗读儿歌,感受儿歌朗朗上口的特点;能理解“挂”、“缠”、“系”等词语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完整的故事;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挂香蒲、划龙舟等。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教师说一个挂于粽子的谜语,请幼儿猜猜谜底。示范:“四个角、四个面、六条棱;外面穿着一件绿大衣,中4/14间系着一条白腰带;摸上去软绵绵,掂一掂沉甸甸。”(向幼儿展示彩线纸粽子)这个粽子是老师用彩线和纸做的,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粽子?你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前几天,我们一直在听一首儿歌《端午节》,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吧。(播放儿歌的vcd,只播放声音,不播放画面。)儿歌中说过端午节的时候要做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大书。阅读图画:封面:封面上有谁?背着的背篓里有什么?她手里拿着什么?她会用这些叶子做什么?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们看看书名叫做《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时哪天吗?对,封面上写着呢,端午节是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第一页:桌面上有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桌面的左边是谁?表情如何?心理怎么想的?第二页:小女孩在做什么,表情如何?妈妈在做什么?这页对应的儿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第三页:妈妈和小女孩在做什么?这页图画对应的是儿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第四页:这幅画对应的是儿歌中的哪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女孩腰间挂的是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一学她的表情和动作。我们为什么要挂香包呢?第五页:图画上有谁?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呢?她们要去做什么?(把文字读给幼儿听)她们要去看什么呢?小姑娘手里拿的是什么?画面右上角是5/14什么?第六页:她们要去看什么呢?你能用儿歌中的话把这页的内容概括一下吗?你见过赛龙舟吗?第二阶段教学:阅读与反思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如赛龙舟、戴五色彩线、挂香铺等;补充关于端午节的背景知识;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教学过程:阅读文本和小书:教师为幼儿朗读几份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端午节的背景知识,可以请幼儿补充自己知道的部分,也可以请幼儿提问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出示大树,和幼儿一起完整朗读儿歌一次;教师将小书发给幼儿,请幼儿自行阅读几分钟,然后和幼儿一起观察小书:书中有只动物每页都出现,它是谁,它在做什么?请你在每页上找出来;教师带领幼儿逐页翻看大书,讨论关于端午节的背景知识。第一页:端午节在什么时间?我们说过是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它是在什么季节呢?第二页: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挂香蒲?你知道还要带什么东西吗?第三页:为什么要佩戴五色彩线(五色即青赤黄黑白)?为什么要挂香包?为什么端午节会赛龙舟?教师再完整带领幼儿朗读儿歌数次,提示幼儿注意朗读的6/14语气和节奏。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第三篇】中班:蜜蜂做工(重点领域:音乐)活动目标:1、学习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词的韵律美。2、根据歌词内容排列图片,再借助图片顺序记忆歌词。3、在记忆歌词演唱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活动准备:根据歌词,绘制相应的图片。活动过程:(一)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回忆歌词并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图片。1、教师模仿蜜蜂的叫声,创设情境。教师:嗡嗡嗡,嗡嗡嗡,你们猜猜我是谁啊?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回忆歌词。幼儿每回忆一句歌词,教师就将相应的图片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教师:小蜜蜂几天要去做工了,你们听听这首歌曲里的小蜜蜂做了哪些事情?(二)幼儿尝试根据图片的暗示学说歌曲。幼儿根据图片的顺序按照音乐的节奏念歌词,感受歌词中的韵律。7/14教师:小蜜蜂是怎么做工的呢?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说说吧!(三)幼儿根据图片暗示学唱歌曲。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歌唱蜜蜂做工的事情。(四)幼儿尝试自己记忆歌词并演唱歌曲。1、幼儿尝试记忆歌词,演唱歌曲。教师:小蜜蜂们,你们记住自己做的事情了吗?2、教师撤掉一幅图,幼儿记忆歌词并演唱。教师:我把这幅图拿走了,小蜜蜂们可以唱歌吗?3、教师再撤掉两幅图片,幼儿记忆歌词并演唱。4、教师将图片全部拿下来,幼儿尝试自己记忆歌词并演唱。教师:这次我会把所有的图片都拿走,小蜜蜂们能唱出来吗?(五)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自由地跳舞。教师:小蜜蜂们,春天来了,我们一起边唱边去做工吧!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第四篇】中班:美丽的家园(重点领域:美术)活动目标:1、能用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进行组合,拼成各式各样的楼房。2、通过提供的圆形模具,探索圆形和半圆形的变化方法。8/143、迁移对比色经验,选择对比色块进行装饰。4、体验小组合作的愉悦。活动准备: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建筑的图片,并在前期进行过欣赏。2、楼房图片两幅:一幅色彩对比强烈,一幅色彩相近。3、幼儿用书:《美丽的家园》活动过程:(一)出示色彩对比强烈的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教师:画面上有什么?这些楼房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二)重点引导幼儿探索圆形的半圆形变化方法。教师:你们会剪哪种形状?(三)再出示色彩较相近的楼房图片,引导幼儿对比观察。1、引导幼儿观察楼房的色块对比效果。教师:这两幅楼房的形状是一模一样的,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你最喜欢哪些颜色搭配在一起,这给你造成什么感觉?2、教师简单小结。教师:靠在一起的楼房颜色要有区别、窗户、房顶的颜色要和楼房呈明显对比。(四)幼儿在桌上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幼儿分小组,先商量楼房的布局,再与同伴分工。(五)展览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画面中有特色的房子。9/14活动延伸:将此活动放入美术活动区,让幼儿继续感受对比色,用图形进行拼贴活动。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第五篇】舞动乒乓球设计意图:幼儿通过合作玩吹乒乓球的游戏,锻炼肺活量,同时在游戏中感知乒乓球滚动的原理,哥哥姐姐可以在游戏中初步形成责任感,尝试主动、友好、礼貌地与弟弟妹妹合作交流,学习解决交往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弟弟妹妹通过与哥哥姐姐的接触,了解他人的存在,学习并体会站在哥哥姐姐的立场感受情境,理解哥哥姐姐主动关心自己的情感,(一)看谁力气大游戏材料:乒乓球、桌子、积木。游戏玩法:桌了两端设置网兜,积木在桌子两侧围边,桌子正中间画一横线,球放线上,幼儿两人一组(大带小)蹲在桌子两端,一方幼儿合作将球吹进对方网兜内,先进球者胜游戏规则:合作吹球过程中,手不可以帮忙;对方的球过了中线才可以将球再次吹回给对方:10/14延伸游戏:1、变换轨道(桌面)的长度。2、通过调整围边积小大小改变轨道(桌面)的宽窄度,越窄的轨道,游戏时难度相对越低3、用积小搭建多种形式的“球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炸果子活动目标1、喜欢玩纸棒,体验游戏的乐趣,练习钻、翻。2、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手、纸棒、眼、头、手臂的关系,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活动准备长约50厘米的纸制彩棒。活动过程1、教师让幼儿自己找一个伙伴,两人组成一组。2、小朋友二人一组,手拿纸棒的两端,两根纸棒成平行状;3、游戏开始,两个小朋友一起念儿歌:“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你开,我开,哗啦过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炸,炸,炸果子,咱俩一起炸果子”时,两只手臂有节奏的左右摆动,念“你开,我开”时,两个小朋友同时举起同侧的一根小棒,念哗啦时,两人的头同时从举起的纸棒11/14下面钻过去,这时两人背对背站立。小朋友再念第二遍儿歌,用同样的方法再翻回来,这时两人面对面站立。过河活动目标: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活动准备:1、大绳一根,鳄鱼胸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若干,筐一只。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活动过程:一、小蝌蚪变变变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1)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2)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12/14地并扭动身体前进;(3)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4)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二、青蛙跳田埂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1)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2)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3)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13/14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三、青蛙过小河1、青蛙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大。对面田里有许多害虫,现在青蛙要跳过这条小河去捕捉害虫。这条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
共137篇文档
格式: docx
大小: 24.8 KB
时间: 2024-03-17
本文标题:幼儿中班端午节教案反思【推荐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2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