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2024年数学教案幼儿_数学教案中班【精选8篇】
1/212024年数学教案幼儿_数学教案中班【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网友分享的“2024年数学教案幼儿_数学教案中班【精选8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数学教案幼儿数学教案中班【第一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教、学具准备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2/21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师:这是怎么回事?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3/21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学生任意做动作……三、运用拓展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2.找朋友。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1)看镜子写数(2)看镜子写时间四、小结评价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数学教案幼儿数学教案中班【第二篇】教科书35—36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九第6题(一)知识教学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能准确的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21(三)德育渗透点进一步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1.填空(1)40是()个十(2)45里面有()个十()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3)38里面有()个十()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2.口算(出示口算卡)①6+3=②5+8=③9-4=④15-7=⑤8+9=⑥15-6=⑦14-6=⑧4+6=1.设疑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板书课题。)2.教学例9(1)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5/21书:4个十)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4个十是40(板书:“40”)5个一是5(板书:“5”)教师讲述: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40+5=45(板书:“45”)(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4o+5=45(3)教师出示:60+3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所以60+3=63(4)反馈练习①做一做第1题,第(1)小题。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6/21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列成算式是:eqx(50)eqx(6)=eqx(56)(填书)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30+4=20+8=50+2=3.教学:“45-5”(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3)学生试算63-3(板书:63-3=)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63-3=60(板书“60”)把例9填充完。(4)反馈练习①做一做第1题,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7/21发学生说出想法。eqx(35)eqx(5)=eqx(30)②计算并说出算法。36-6=48-8=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想一想:5+40=□(板书)应该怎样计算?(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板书结果“45”)(2)反馈练习①试算2+50并叙述计算方法。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1.填空2.3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3.看图写算式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36页练习九6题。数学教案幼儿数学教案中班【第三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8/21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一、复习引入:(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二、例题1:9/21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三、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四、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五、练习:(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1)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1.课内练习一-----第1、2题。2.课外作业: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10/21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或后记(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数学教案幼儿数学教案中班【第四篇】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件、米尺、卷尺、等一、提出问题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11/21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二、活动程序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2、布置活动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测量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4、活动开始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12/21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幼儿数学教案中班【第五篇】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课件演示教学意图师:今天我们要对分数应用题做一下全面的复习。大家想一下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什么?13/21专项训练: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在每道题后追问:从信息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并作评价:说一说你们找单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我们以信息中的第6题为例,谁来说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呢?根据线段图教师问:线段图画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还剩的吨数应该怎样做?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出示线段图教学课件演示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师: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尝试练习,然后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分数和比联14/21系在一起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出示: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
本文标题:2024年数学教案幼儿_数学教案中班【精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9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