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作业题及答案 (238)
1.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2.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新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字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有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维方法。3.以探索运算中的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1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1课时2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1课时3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4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教材第47页)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课件。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会列式吗?生:145×12。师:估算一下,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我们可以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这样150×10=1500,所以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1.尝试练习。(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2)列出算式:145×12。(3)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给学生留有讨论时间。2.学生讨论。(1)集体讨论算法。(2)投影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甲145×11229014151740乙145×122901451740丙145×12290145435(3)说一说:谁做得对,谁做错了,错在哪里?学生:甲和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位5应与因数的十位对齐。3.理清法则。(1)回顾。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计算过程。(2)提问。第一步算什么?(先算2乘145,结果是290,得数中的末位和因数中的个位对齐)第二步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十)5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第三步算什么?(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1)观察45×12和145×12。(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3)归纳法则。①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③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师:由此看出,不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5.验算。提问:做完题后,你如何检查?生1:我用计算器来验算。生2:我再重做一遍。提问:精确值与你们开始的估算值相差多少?【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学生自由交流。A类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99×42=538×48=138×16=[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的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B类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要用掉多少双这种一次性筷子?(按31天计算)[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6758258242208竖式略B类258×31=7998(双)教材习题教材第47页“做一做”16088272153001943477283915882710010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计算:145×12=45×12=总结: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2.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教材第48~50页)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课件。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指名说得数。12×1023×1032×308×136×5024×202.提问。出示:6×50师:这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一个0)出示:24×20师:这道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一个0)3.导入。观察:6×50和24×20这两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末尾都有0)师: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这样的乘法你会做吗?板书:160×30=1.学习例2(1)。(1)老师出示例题。(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出算式。(3)尝试笔算。(4)反馈,请运用不同算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生1:我是口算得出的结果,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生2:我是这样算的:160×300004804800学生3:老师,我喜欢这样算:160×304800(5)提问。这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这道题怎样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学生丙的做法比较简便)师: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提问: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6)归纳总结简便算法。回顾老师刚才的提问过程,理清思路,用语言叙述出简便算法。2.巩固练习。(教材第48页“做一做”)(1)板书“做一做”内容。(2)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其中的两道题。(3)多数同学做完后,老师指名板演。(4)质疑。360360×25与×25,计算时哪个竖式简便?明确:“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3.学习例2(2)。(1)观察例题,这道题与刚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中间有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0)106提问:竖式怎样写,有简便写法吗?(可以写成×3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怎样写这一位上的积呢?(可直接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106×303180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A类[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类小叶准备坐汽车到相距1000千米的外婆家,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那么10小时后小叶能到外婆家吗?[考查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10×25=2750(个)27503000所以到10时25分他不能完成3000个字的打字任务。B类80×10=800(千米)800千米1000千米所以10小时后小叶不能到外婆家。教材习题教材第48页“做一做”1.88009600900069602.5070152509000528062408240580032200教材第48页“你知道吗”教材第49页“练习八”1.524891447830241651801182005977143552.(1)124×32=3968(吨)(2)124×85=10540(吨)3.45003200960950980090008407504.201×90=18090(分)5.350×20=7000(千克)7000千克=7吨7吨5吨不够6.=7.8760943085541500028843834672045608.略9.(125+18)×3=429(元)10.(1)302×12=3624(元)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作业题及答案 (23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0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