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设备管理基本知识稳定、优化、持续、提高2第一节、我国现行设备管理体制一、“设备管理条例”1、设备管理条例的特点(国企、军队)中外结合(前苏联、美国、欧洲、日本)变革(事后、事中、预防维修、维修预防)进步(50年代、80年代、80年代后)民营,国企改制PM:预防保全TPM:全员生产维修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LCC:设备寿命周期管理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等等3设备是指在生产、运营、试验、办公与生活等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机器、设施、仪器和机具等固定资产。经验管理阶段(1949~1952年)科学管理阶段(1953~70年代)现代管理阶段(80年代至今)1982年建立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管理网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备管理条例》2008《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1987准备废止4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的技术复杂——机械、电子、电气、仪表、静设备等;环节长——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到改造更新;部门多——牵涉到计划、财务、供应、基建、生产、工艺、质量等部门;人员广——涉及广大操作工、维修工、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制造厂家、安装单位等。必须既有合理分工的专业管理,又有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群众管理,两者相互补充,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52、我国设备管理制度(基本方针、原则、主要任务)一生管理、两个目标、三个基本方针、四项主要任务、五个结合的操作模式方法,也就是常说的“一二三四五”。一生管理:全员、全过程、全效率两个目标: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或系统效率,降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三条基本方针设备管理要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的方针设备管理要贯彻“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6四个主要任务保持设备完好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投资效益五个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7二、贯彻“全国设备管理纲要”1、转变设备管理观念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变现代科学管理2、政企分开,改变设备宏观管理模式实现两个转变:国务院设备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国务院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政府直接管理\间接管理(特种设备条例、压力容器等)企业自主管理。总工、分管副总、设备科、设备部、机动处、机修处等等83、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认识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规程考核标准:完好率,停机率,利用率,闲置率,维修费,事故市场:维修(自修、外委),备件(合理、关键备件),租赁(大型成套精密设备),技术信息咨询(故障处理)法规:法制(安全生产监督,质检局、环保局),规范增效:管理,改造,更新培训:技术、业务、管理思想9第二节、设备使用管理一、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1、合理配备配套性设计符合(源头控制)平衡性生产物料平衡符合(过程控制)适当性负荷、寿命、安全性、持续性2、合理安排生产匹配适应性满负荷但不超负荷超负荷注意事项与生产的矛盾3、加强工艺管理:相辅相成工艺适应设备保护设备长周期运行设备保证工艺追求利润、确保安全104、设备环境与条件环境:防腐防潮防尘防振恒温恒湿条件:监测检查报警联锁安全设施人员着装防护设施设备5、积极采用以下先进方法与手段:(1)计算机辅助管理(2)寿命周期费用理论与方法;(3)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4)以修复性技术为主的设备修理方法;(5)以微电子技术为重点的设备改造技术;(6)其他设备管理先进方法与手段。11二、使用管理1、正确使用岗前培训(各级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及操作、维修人员)持证上岗定人定机定责2、建章健制使用守则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岗位责任应急措施3、检查监督公司、车间、班组长、设备员、工艺员、安全员4、设备经济管理加强设备资产投资规划与分析和核算,制定运行、维修费指标。12第三节、设备维护管理一、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操作者是设备第一责任者,预防为主,上医治未病,重点突出设备分类:A、B、C类确定点检分类三级维护保养制(检查、考核、奖惩)1、日常维护保养(日保)保养人:操作工要点:班前检查加油润滑随手清洁处理异常班后维护真实记录坚持不懈周末养护132、一级保养(一保)保养人:操作工人(主+维修工人(辅)要点:定期计划重点拆解清洗检查擦拭润滑间隙调整紧固复位行为规范记录检查3、二级保养(二保)保养人:维修人员(主+操作工人(辅))要点:定期计划系统检查仪表校验全部润滑修复缺陷调整精度损件更换恢复公差消除泄漏认真记录制订对策标准查验14二、设备点检制度1、点检分类日常点检定期点检重点点检专项点检精密点检2、点检作业表内容年月日No.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检查者:审核者:检查项目允许状态153、点检准备8定1、定点:确定点检设备关键部位薄弱环节2、定项:确定点检项目即检查内容3、定标:确定点检检查项目的判定标准4、定周期:确定点检周期5、定法:确定点检方法(可视化、展板)6、定人:确定点检人员7、定表:确定点检表格8、定记录:确定点检记录内容及相关分析164、点检实施检查:对设备点检部位进行检查;记录: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处理:检查中间出现的异常及时处理,恢复设备正常状态,并将处理结果记录,不能处理的要报告传达给负责部门处理;分析:定期分析检查记录内容,找出设备薄弱环节或难以维护部位提出改进意见;改进:组织实施对设备薄弱环节的改进工作。175、点检管理点检模型管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1、点检工作模型包括:设备分类(A关键、B主要、C一般)点检区域划分,点检路线制定,点检时间确定,点检业务流程(PDCA循环:计划、检查、执行、处理)182、点检计划模型包括:日常点检记录表,定期点检计划表,专业点检计划表精密点检计划表;特种设备点检计划表点检故障处理记录表193、点检实效管理:记录管理包括:日常点检记录,加脂加油记录,设备盘车记录,定期检查记录,维修报告书,改进维修记录,分析记录,维修费用记录等等;20实效分析包括:设备运行分析会,故障类型规律分析,劣化倾向分析,维修方案研究确定,各种分析方法的运用等等;点检人员技术素质管理:点检人员岗位制度、职责,点检技术要求,点检人员培训,点检人员业务评价和业绩考评,点检人力资源管理。21第四节、设备润滑管理一、润滑管理的摩擦学基础1、摩擦学的研究内容摩擦起因磨屑形成机理润滑理论机械运动副的摩擦学特性和失效机理摩擦磨损测试技术减摩耐磨材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润滑材料222、指导润滑管理设备磨损曲线磨损量磨合正常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阶段23二、润滑管理目的和内容1、目的:防止机械摩擦副异常磨损防止润滑剂污染、泄漏防止润滑故障提高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2、内容:润滑技术管理润滑物资管理24三、润滑管理实施1、建立组织,制定制度配备人员专业润滑技术人员专职润滑管理人员日保操作润滑人员润滑站(配制、化验、供应、回收、再生)252、建章定制岗位责任制度设备润滑制度润滑站管理制度设备清洗换油制度润滑卡片,图表,计算机辅助润滑管理软件26设备润滑卡片内容:不限于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所在车间总贮油量kg润滑油制造厂设备用油脂规格换油部位润滑材料润滑周期保持油量(kg)油位27清洗换油计划管理:年、季、月清洗换油计划,按质换油计划;油品质量管理:入库之前化验,在用油品定期化验;润滑“五定”管理:定点,定质,定量,定人,定期;润滑“三过滤”管理:领油过滤,仓库转桶过滤,油壶加油过滤60、80、100目28润滑技术管理:润滑故障解决,复杂设备润滑系统改造,旧油回收与再生,新润滑材料和技术实验推广;润滑设施管理:自动润滑系统维护管理,润滑工具管理;29一、设备故障及分类定义:设备丧失规定功能(不能工作,性能劣化,不安全)很多种分类方法(举例)1、产生过程分类:突发性故障渐进性故障2、时间长短分类:间歇性故障永久性故障3、宏观原因分类:固有故障操作维护不当故障磨损故障联锁反应引起故障4、功能劣化分类:潜在故障功能故障5、技术性分类:磨损腐蚀断裂第五节、设备故障管理30二、故障原因和模式1、宏观原因:设计缺陷(不足、过盈)材料缺陷(选材、材料本身)制造缺陷(工艺、过程、工期)安装缺陷操作维护不到位环境恶劣人员误操作生产工艺纪律不严格312、微观原因:材料内部分子结构变化弹性变形失效塑性变形(屈服)失效塑性断裂失效脆性断裂失效疲劳断裂失效腐蚀失效化学、电化学、湿腐蚀、干腐蚀磨损失效蠕变失效32三、故障发生规律1、浴盆曲线磨损量故障率初发偶发故障期耗损(劣化)故障期故障期T332、故障渐变过程设P-F间隔在P-F备潜在故障发生线P间隔进行性功能故障发生线F预防维修tPtF时间34劣化渐变过程如下:微缺陷不会产生停机暂时不影响功能往往不引起重视,中缺陷会产生小停机或影响设备功能往往修理不彻底、反复维修大缺陷已发展到故障边缘,置之不理后果严重造成停产,影响产量、质量故障发生往往就会引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35四、设备故障全过程管理1、故障信息收集设备使用、故障记录日志内容: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日期使用时间故障发生现象故障原因检查排除措施换备件名称数量修理工时移交生产时间停机时间维修时间修理钳工仪工电工修理费用图号36故障现场调查资料;故障修理单;故障专题分析报告;设备使用情况报告(运行记录);定期检查记录;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记录;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试验数据;设备安装、调试记录;修理检验记录。372、故障信息储存统计采用计算机存储统计:信息输入-统计-查询-显示-打印内容:故障设备名称-车间(厂)故障次数-停机总时间-维修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修理时间-故障主次图383、设备的故障原因:腐蚀、震动、疲劳、松弛、零件脱落、缺少零件、零件断裂、零件变形、跑冒滴漏、堵塞、电气短路、电气断路、绝缘老化、油质劣化、材料劣化、环境污染及其它。39五、设备事故管理1、设备事故因非正常损坏造成的停产或效能降低,损失超限的称为事故。分类: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2、调查分析切断电源,根除隐患保护现场,立即上报调查原因,分析处理制订方案,恢复抢修40发生设备事故,应当认真分析原因,确定事故性质与类别,确定责任者,做出妥善处理,并完善防范措施。凡发生重大、特大设备事故,应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设备事故分类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委托设备管理行业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制定、公布。41六、设备状态监测管理1、可行性分析决策有效性经济核算2、模式选择振动监测(离线、在线)油液分析红外成象其他3、配备专人选人定则培训4、倾向管理倾向监测确定报警阈值5、维修决策数据化监测反馈机制快速反馈决策维修应变42七、设备资产管理单位对设备资产购置、建造和改造等投资活动,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寿命周期费用和安全、节能、环保性能评价。淘汰报废的特种设备和耗能过高、污染严重的设备,应交售给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进行解体销毁。国家倡导设备使用单位对大型、成套设备和特种设备实行资产安全保险。单位应加强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完善: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定期进行统计分析。43第六节、设备维修管理一、设备维修方式1、事后修理(冗余、非主线设备)2、定期修理(耗损周期明显设备)3、强制性修理(安
本文标题: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6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