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孔子唯物思想家荀况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孟子春秋战国儒家代表人物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推翻秦朝政权刘邦、项羽楚汉战争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①背景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③具体政策:与民休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聚。”—《后汉书.食货志》结果: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问题汉武帝怎样解决?——无为?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2.汉武帝的“有为”:①背景:国力日盛;割据势力,土地兼并,匈奴威胁②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①: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②: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董仲舒思想主父偃政治桑弘羊赵过经济卫青霍去病军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击败匈奴,开疆拓土1.董仲舒的贡献: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西汉实行察举制,董仲舒被以贤良方正推举给汉武帝。董仲舒三次书面应答策问,即“天人三策”,阐述他的儒学思想。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1.董仲舒的贡献: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加强君权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三、“独尊儒术”提出的影响——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事•(2)教育方面:①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③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古代的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2.西汉大兴儒学教育的影响三、“独尊儒术”提出的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教官:五经博士——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2、西汉大兴儒学教育的影响:•3、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独尊儒术”提出的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参考答案•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知识巩固•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D.法家主张•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人的结论,比较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7、《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①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现了封建史学家写史的局限性④古史对天象的记载缺乏研究价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边境不宁▼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限田、薄敛、省役◇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7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