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施工现场安全要点(PPT75页)
施工现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要点土石方作业高处作业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焊接作业土石方作业常见的土石方作业有:场地平整、基坑(槽)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土石方作业的特点是面广,量大,劳动繁重,而且施工条件复杂。土石方作业可以按照土石方的坚硬和开挖难易程度分类,如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等;也可以按照开挖方式分类,如:人工土石方、机械土石方;或按照开挖深度区分、干湿土的区分,还可以按照施工过程分为:平整场地、开挖土方(槽、坑、土方、山坡切土)、石方工程、土石方运输、土方回填、打夯、碾压等。建筑施工的土石方工程很多,施工时要挖掘许多坑、沟、槽,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为了防止意外,要求土石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如天然气管道、煤气管道、电缆等)的调查和勘察工作。挖基坑、井坑时,应视土壤的性质、湿度和深度设计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对特殊的沟坑,必须专门设计进行开挖。在建筑物旁开挖基槽或深坑,一般不许超过原建筑物的基础深。如必须超过,则应分段进行,每段不得长2米。挖出的泥土和坑边堆放的料具,必须堆积在坑边1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米。土石方作业(一)一般要求土石方作业(二)手工挖掘安全要求手工挖掘土石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可掏空底脚,以免塌方。在同一坡面作业时,不得上下同时开挖,也不得上挖下运。为了避免塌方和保证安全,开挖深度和坡度要符合有关规定。(三)机械挖掘安全要求使用机械挖掘土石方前,应发出信号。在挖掘机推杆旋转范围内,不许进行其它作业。推土机推土时,禁止驶至坑、槽和山坡边缘,以防止下滑翻车。推土机推土的最大上坡坡度不得超过25º,最大下坡坡度不得超过35º。土石方作业基坑支护作业:是指基础工程施工常因受场地的限制不能放坡而采用护壁桩、地下连续墙、设置土层锚杆、大型工字钢支撑基础边坡等保护措施。深基坑作业:一般是指开挖深度大于5m及其以上或地质情况较复杂其深度不到5m的工程。基坑支护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水泥土挡墙式:包括深搅拌水泥土桩支护、高压旋喷桩支护等。排桩与板墙式:主要包括钢板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边坡稳定式:主要包括土钉墙支护。(四)基坑支护作业安全要求土石方作业普硬土:放坡起点为1.4m,人工挖土放坡系数为1:0.37,机械挖土分在坑内作业1:0.27,在坑上作业1:0.69。坚硬土:放坡起点为2.0m,人工挖土放坡系数为1:0.25,机械挖土分在坑内作业1:0.10,在坑上作业1:0.33。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土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五)基坑开挖放坡要求土石方作业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载荷坡顶有载荷坡顶有动载中密的沙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类土1:0.751:1.001:1.25硬塑的粉土1:0.671:0.751:1.00中密的碎石类土1:0.501:0.671:0.75硬塑的粉质粘土、粘土1:0.331:0.501:0.67老黄土1:0.101:0.331:0.50软土1:1.00——土石方作业(六)土方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1)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挖掘作业。(2)土方开挖前必须做好降(排)水,防止地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废水侵人施工场地或冲刷边坡。(3)挖土应从上而下逐层挖掘,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层层分挖,严禁掏(超)挖”的原则。(4)坑(槽)沟必须设置人员上下通道或爬梯。严禁在坑壁上掏坑攀登上下。土石方作业(5)开挖坑(槽)沟深度超1.5m时,必须根据土质和深度放坡或加可靠支撑。(6)土方深度超过2m时,周边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危险处夜间设红色警示灯。(7)配合机械挖土、清底、平地修坡等作业时,不得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内作业。(8)作业时要随时注意检查土壁变化,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方,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将人员撤离,排除隐患,确保安全。(9)坑(槽)沟边lm以内不准堆土、堆料、不准停放机械。事故案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三分公司承建的输气管线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境内,土质为湿陷性黄土。2009年10月5日下午14:00分开始沟下焊接作业,18:30分管沟一侧突然发生塌方。沟壁塌方长14米,高8米,塌方量70多立方米,将正在沟下进行焊接作业的电焊工贾生涛、管工齐岩埋在管沟中,现场立即组织开展抢救,19:30分左右,贾生涛、齐岩被救出,两人救治无效死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冲沟陡坡施工中管沟放坡不足,未按照设计要求比例进行放坡,也未按照施工规范要求采取边放坡适当放缓、加支撑或采取阶梯式开挖方式,在管沟深度超过5米且沟壁较陡情况下,现场也未采取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在管沟一侧沟壁突然发生塌方情况下,造成施工人员被埋入土中窒息死亡。土石方作业高处作业国家建设部1992年正式实施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规定了高处作业的基本规定、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攀登与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等内容,请大家以后认真学习一下。我们在这里只是讨论一下基本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高处作业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规定:“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为高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是“通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在施工现场,当高处作业中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围护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mm时,这一类作业称为临边作业。(一)高处作业定义高处作业(二)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规定: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分类法高处作业高度/m2≤hw5hw≤1515hw≤30Hw30AⅠⅡⅢⅣBⅡⅢⅣⅣ不存在下面列举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中规定A类法分级。存在下面列举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中规定B类法分级。高处作业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⑴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⑵GB/T4200-2008规定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高温作业;⑶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⑷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⑸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⑹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高处作业⑺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小于下表的规定:危险电压带电体的电压等级/kv距离/m≤101.7352.063-1102.52204.03305.05006.0⑻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0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它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⑼GB3869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体力劳动强度;(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⑽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的作业环境;⑾可能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高处作业1、尽量采取地面作业,减少各种高处作业。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立体交叉作业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隔离措施,无措施严禁同时进行施工。2、高处作业施工前,要做好安全措施交底,落实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网等,并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范围和落物伤人。3、高处作业人员,一般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可安排从事这类作业。4、高处作业前单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高处作业常识、操作规程的培训。从事攀登、悬空作业的架子工、结构安装工等人员必须要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三)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高处作业5、高处作业人员要佩戴好人身防护用品,衣着要灵便,戴好安全帽,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必须系挂好符合标准和作业要求的安全带。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安全带应系在施工作业处的上方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如净空不足可短系使用。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肩部水平的系挂方式。禁止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全身式安全带。6、高处作业禁止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工具应有防掉绳,并放入工具袋。所用材料应堆放平稳,作业点下方应设安全警戒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7、高处作业应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夜间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高处作业8、禁止上下垂直进行高处作业,如需分层进行作业,中间应有隔离措施。30m以上的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有相应的通讯装置。9、同一架梯子只允许一个人在上面工作,不准带人移动梯子。外用电梯、罐笼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作业人员应沿着通道、梯子上下,禁止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爬。10、严禁在六级以上大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气象条件以及40℃及以上高温、-20℃及以下寒冷环境下从事高空作业,在30℃—40℃的环境温度下的高空作业应按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的要求轮换作业。高处作业事故案例:某建筑公司承建的高层住宅区土建工程完工,正处于拆楼外脚手架阶段。某工区架工班十几名架子工至上而下拆卸钢管结构的架杆,在此过程中多数工人都没有系安全带。一次移动位置时,架子工李某不慎失足,从30米处坠落身亡。事故原因这是一起明知故犯违章冒险作业造成的事故。由于拆卸脚手架工作是在不停地移动换位中进行,每次换位都要重新拴挂安全带,很多工人就嫌麻烦不系安全带,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工地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多工人没有按规定系安全带却没有安全员出面制止。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一)定义起重吊装作业起重吊装作业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利用起重机械和人力进行重物起落和转移等作业。移动式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即自行式起重机,包括履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不包括桥式起重机、龙门式起重机、固定式桅杆起重机、悬挂式伸臂起重机以及额定起重量不超过1t的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二)移动式起重机检查1、使用前的外观检查(1)设备技术人员、起重机司机在下列情况下应对起重机进行使用前的外观检查:新购置的;大修、改造后;移动到另一个现场;连续使用时间在1个月以上。(2)因吊臂起重机存在安装、更换、拆除等环节,在检查表中还应增加如下检查内容:起重臂是否有变形、裂缝或严重锈蚀,焊缝有无异常;起重臂的提升绳鼓,钢丝绳松弛后的排列情况;起重臂上的大小销子安装是否正确。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2、经常性检查起重机司机每天工作前应对控制装置、吊钩、钢丝绳(包括端部的固定连接、平衡滑轮等)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若使用中发现安全装置(如上限位装置、过载装置等)损坏或失效,应立即停止使用。每次检查及相应的整改情况均应填写检查表并保存。3、定期性检查(1)起重机应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周期可根据起重机的工作频率、环境条件确定,但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查内容由企业根据起重机的种类、使用年限等情况综合确定。此项检查应由本单位专业维修人员或企业指定维修机构进行。(2)起重机还应接受政府部门的定期检验。从启用到报废,应定期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4、闲置、备用起重机的检查(1)对闲置时间在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起重机,在重新投入使用前由设备技术人员按要求进行检查。(2)对闲置时间超过6个月的起重机,在重新投入使用前由本单位专业维修人员或企业指定维修机构按要求进行检查。(3)对备用起重机由设备技术人员按要求进行检查,检查至少半年一次。放置在恶劣环境中的起重机应增加检查频率。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三)起重机安全基本要求1、随机备有安全警示牌、使用手册、载荷能力铭牌并根据现场情况设置。2、起重机操作室和驾驶室中应配置灭火器;所有排气管道应设置防护装置或隔热层;驾驶室所有窗户的玻璃应为安全玻璃;配置有标尺的油箱应密封良好,避免燃油溅出或溢出
本文标题:施工现场安全要点(PPT75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