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出口贸易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出口贸易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作者:朱六一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烨冰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产业集群发展研究2009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形成,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的搏弈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个集聚规模、集聚经营、集聚发展的产业专业化块状经营模式,并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但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动荡不稳,外贸缩水,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对外出口贸易遭遇重重困难。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经济的发展,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以浙江省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为研究重点,探索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突破困境、促进经济发展之有效对策,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提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基本框架。第二章,相关定义、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第三章,分析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分析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五章,分析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和竞争优势。第六章,以实例论证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七章,作出结论与建议。本文的结论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不可持续,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克服自身限制因素,提升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但民营企业产业集群还存在诸多不足与丞需解决的问题。有五种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产业集群模式可供借鉴。建议创建品牌集群,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同时给予金融支持,发挥人才聚集正效应,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商贸物流本土跨国公司,重构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结构。2.期刊论文王烨冰促进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发展之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9)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贸易壁垒、出口环境、商品结构等影响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发展的可行之策是提升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借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模式、建立贸易救济机制,从政府、产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促进产业群内融资推动,发挥人才聚集正效应,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商贸物流本土跨国公司、重构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结构.3.期刊论文杜凤.康娜出口贸易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行业为例-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江苏省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行业出口不断扩大,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增加.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江苏省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行业出口规模对集聚程度有显著影响,但有一定的滞后性,国外需求对该产业集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该行业利税率很低.高新技术产业应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大集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4.期刊论文黄奕福建省石材产业出口贸易问题探析-福州党校学报2009,(4)通过对石材产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形势进行分析,结合石材产业内部要素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省石材产业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建议.5.学位论文许江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经济问题研究2008农业产业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跨世纪难题之一。消除经济二元性的核心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云南省具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越自然环境和有极强的比较优势,但目前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由土壤、气候、劳动力等构成的自然资源禀赋只是一种“天然”的潜在竞争力,但它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其它后天高级软要素的配合,高级软要素在更高层次上决定了竞争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制造基地”,除低劳动力成本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准确把握我省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判断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其动态演化趋势,通过嵌入马铃薯产业全球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核心能力,进入到增加值更高的经济活动之中,实现产业升级,是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从全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欧洲企业受资源和环保条件的约束,生产配额逐年减少,同时,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补贴取消,使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产业竞争逐步由初级产品竞争开始向原料生产和应用开发两个方向转移。有13亿人口的中国拥有未来最大马铃薯食品消费市场,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和雄厚的资源优势,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突破口就在于:市场、原料生产和应用开发。本文将以云南省马铃薯产业为载体,以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为代表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麦克尔·波特提出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对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总体竞争环境进行分析,重点从农业产业化组织、产业集群和产业规模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围绕马铃薯产业化开发,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及产业升级提出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经济开发的思路和构想。6.期刊论文周筱华.程秉国.ZhouXiaohua.ChengBingguo民国时期徽商与茶叶对外贸易-黄山学院学报2009,11(4)民国时期徽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由商业资本转向生产产业,创建了茶叶产业集群的组织架构、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和国际知名品牌祁红、屯绿,拓展了徽州茶叶出口贸易的规模并创历史新高,创业模式实现成功转型.7.学位论文齐敏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8说起中国,人们会想到陶瓷,陶瓷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陶瓷出口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陶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又安排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就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起中国陶瓷,人们会想起“三山一镇”-曾经的中国陶瓷产业的四个顶梁柱,享有中国“北方瓷都”盛名的唐山,便是中国这四大陶瓷生产基地中的“三山”之一。唐山,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河北经济增长的“领头羊”,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开放城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陶瓷工业是唐山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唐山市陶瓷工业的产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出口创汇,可以说陶瓷出口贸易在唐山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唐山陶瓷外贸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的提升,日益显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各个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陶瓷业也不例外。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唐山陶瓷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唐山陶瓷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发展已明显与其资源、区位及历史优势不相匹配,因此,对于唐山陶瓷出口贸易发展新战略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笔者采用条件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等,对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得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唐山市的陶瓷出口贸易的持续性、健康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起到一些作用。本文一共分七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发展的条件分析;第四部分对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六部分对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第七部分是全文结论。本文首先对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外部环境方面讨论了中国加入WTO对唐山陶瓷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内部条件方面,从唐山市陶瓷生产及出口的悠久历史和生产要素优势和区位优势角度探讨了唐山陶瓷出口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不利条件主要包括新近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唐山陶瓷出口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唐山陶瓷出口产品由来已久的品质问题。其次,本文介绍了唐山陶瓷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一是唐山市各类陶瓷出口数量分析;二是唐山市各类陶瓷出口结构分析;三是唐山市陶瓷出口的国际市场分析;四是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方式分析。再次,以之前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本文对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一原有资源优势逐渐缩小;二市场应变能力差;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四出口产品价值有待提高;五长远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有待建立;六产业集群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最后,根据唐山陶瓷出口贸易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现状,基于以上分析,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唐山陶瓷出口贸易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提出了促进唐山陶瓷出口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针对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二是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三是提高出口产品品质;四是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五是充分发挥唐山市的陶瓷产业集群效应。综上所述,虽然唐山市陶瓷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作为中国主要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只要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规则,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走一条陶瓷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唐山陶瓷业一定能够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创造唐山陶瓷出口贸易新的辉煌。8.学位论文章抒企业出口贸易生产效应及其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纺织业企业为例2009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企业的发展,自企业层面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技术的创新不断自下而上推进着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转型步伐。本文从企业生产率的视角切入,在对企业出口贸易生产效应相关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浙江省纺织行业2000至2003年的企业数据,结合BernardandJensen模型和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企业出口贸易生产效应问题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实证研究,以理解出口贸易与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内在机理,从而为识别企业生产能力的增长来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本文发现:出口企业在企业生产效率方面相对于非出口企业有一定优势,出口企业较非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高10.83%;出口企业优势在不同规模、内外资形式下表现不尽相同,中小企业选择出口贸易方式后,企业生产效率优势明显.本文还进一步实证考察了导致出口企业优势的两种机制——自选择效应与学习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效应机制相互作用,企业生产率高低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出口策略的重要因素,出口贸易通过学习效应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率.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揭示了发展出口贸易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模仿吸收与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但首要的前提是企业具备有效的学习与吸收能力,贸易发展的重点必须与企业所处的生产水平相一致;明确了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专业市场通过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竞争优势,以扩大中小企业生产边界从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趋于减弱和产业发展的趋于成熟,建立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培育企业自主科研能力,完善中国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内生达成贸易方式的转变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参与优势的关键之所在。9.期刊论文姬顺玉扩大出口与西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甘肃省出口产业发展为例-甘肃科技2008,24(14)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出口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甘肃对外出口在近年来也在产业集群的一系列推动效应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分析产业集群的系列效应出发,分析甘肃出口产业集群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甘肃出口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10.学位论文张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2007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尝试以价值链的视角建立研究框架,重新考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动机、区位、产业、主体等问题。价值链各环节的附加值不同,相应地,定位于各环节的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同,它们在全球的选址也受到这一定位的影响。资源禀赋在地理上的分
本文标题:出口贸易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6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