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硕士论文-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姓名:沈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张华20041201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作者:沈斌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参考文献(42条)1.BalassaB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Across-CountryAnalysis19872.BrandJIntra-IndustryInIdenticalCommodities19813.ChamberlinEdwardTheTheoryofMonopolisticCompetition19584.DixitStiglitz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OptimumProductDiversity19775.FlaveyRECommercialPolicyandIntra-IndustryTrade19816.GrimwadeNInternationalTrade:NewPatternofTrade,ProductionandInvestment19897.KrugmanPIncreasingReturns,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19798.KrugmanP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andGrainsFormTrade19819.LancasterKintra-IndustryTradeUnderPerfectMonopolisticCompetition198010.LinderSBAnEssayOnTradeandTransformation196111.VernoonR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196612.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200213.赫尔普曼.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198514.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200115.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199816.小岛清.周宝廉对外贸易论198817.胡永刚贸易模式论199918.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199619.李俊产业内贸易的福利效应及贸易政策取向[期刊论文]-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20.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期刊论文]-国际经贸探索2003(1)21.杨森林关于对比较优势理论诘难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8)22.张金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1(9)23.张二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期刊论文]-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1)24.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2001(01)25.胡又欣比较优势理论到新贸易理论发展之浅析2001(05)26.许统生布兰德-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模型及扩展2000(07)27.许丹不同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2(23)28.于李娜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期刊论文]-国际经贸探索2001(5)29.李海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9)30.赖瑾瑜论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与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期刊论文]-国际贸易问题2001(6)31.陈雯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2003(1)32.苑涛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期刊论文]-经济评论2003(1)33.王赛.李艳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论我国加入WTO后的贸易政策34.鲍晓华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期刊论文]-财贸经济2001(4)35.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经济2002(9)36.徐娅玮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问题2001(12)37.杨辰飞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检验200138.高敬峰我国对外贸易模式分析[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4(1)39.刘元春.廖舒萍新贸易理论:缘起及其发展逻辑[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2004(4)40.任志祥.宋玉华中外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4(5)41.姜书竹.张旭昆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浙江学刊2004(2)42.王中昭产业内贸易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动因分析[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4(5)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晶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200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兴起并日益发展,即发达国家之间经常发生进口同时又出口同一种类产品的贸易现象,我们把这种贸易现象称为产业内贸易。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因此经济学家们放松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提出了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来解释这种贸易现象产生的新贸易理论。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很少涉及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农民增加收入,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也存在着产业内贸易,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突破了产业间贸易的界限,在更加深入的层次上参与农业领域的国际分工。农产品产业内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规模有多大以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对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规律和对贸易产品的质量等特性进行定位,找出差距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个着眼点出发,进行我国农产品中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其决定因素的研究。br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特点和国际竞争力做了全面的阐述。我国农产品贸易从1997—2006十年间进出口都是增长的,但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地理方向非常集中,出口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各地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国有企业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目前是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主体。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十年来的出口市场份额、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变化趋势的考察,都可看出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九十年代有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的一些农产品现在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br 其次,通过计算我国农产品贸易的G-L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整体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发现我国农产品存在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现象,农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是比较低的,要素禀赋仍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在农业内部占农产品比重大的农产品种类,其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而占进出口额较小的农产品种类其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从农产品整体来看,各个时期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是幅度不大,农产品贸易的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这是本研究的重要结论之一,对今后调整和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有重要的意义。br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与四个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之间的G-L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指标,分析了我国与四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我国与这四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都存在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现象,但是产业内贸易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其中中美和中日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要高于中韩和中俄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这说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农产品贸易的分工细化程度要比与韩国和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深入。从农产品整体来看,我国与四个国家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各个时期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是幅度大小不同,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我国与四大贸易伙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br 本论文最后在总结和归纳前人建立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国家间双边贸易的角度建立本文独有的计量模型,这与过去的模型相比较更适合用来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本文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不仅考察影响我国与十二个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同时还分析了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动态的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变化的影响因素。2.期刊论文刘春香.宋玉华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在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农产品完全依靠比较优势得到的国际贸易利益将会越来越少.所以,我国农产品应该把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由潜在比较优势向现实竞争力的转化.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出口竞争力指数等,分析了199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情况,为合理调整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等提供了实际依据.3.学位论文雷萌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启示2002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类型和测定指标.第二章主要探讨产业内贸易的历史演进,从中概括出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并预测了世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第三章指出传统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存在重大的缺陷,进而介绍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个决定因素即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第四章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带来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第五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说明,指出中国产业内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中国发展产业内贸易提出建议.4.期刊论文冯丹.杨定华克鲁格曼主要经济理论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着重对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经济地理学这三个主要理论加以概述.5.期刊论文孙瑞玲.SUNRui-ling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与模式选择-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与模式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它的选择必须考虑国际农业贸易的环境,接受国际贸易理论的指导.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竞争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战略贸易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启示下,论述了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与模式选择,以及实现现代农业建设路径与模式的政策需求.6.学位论文李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2007战后,产业内贸易这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正在逐渐占据国际贸易的显著地位,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共存已成为当今贸易格局的重要特征。产业内贸易通常伴随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出现,这一前提条件更加符合经济社会的现实。本文即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理证明分析结论的有效性。以双向产业内贸易为基点,在贸易伙伴国的选择上,基于当前欧盟在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以及长期以来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考虑到政策影响的连贯性,选择中国与欧盟15国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阐述,通过对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欧盟东扩给中欧贸易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的比较分析,为推进双边经济合作提供建议。从理论研究的总结中可以看出,产业内贸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其发生发展依然离不开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带来的FDI及与规模经济相伴随的产品的差异化等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供给因素:贸易伙伴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收入差距、文化习俗及消费者偏好等从需求方面决定产业内贸易。从对中欧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分析中得到以下结论:中欧制成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保持稳定上升,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9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