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讲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教授欧黎明副教授朱秦导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极其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关键核心观点:•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建设必须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致、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得到保障的目标。(一)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回答政府和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政府是人们使用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政府手中掌握的是公共权力,充分发挥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努力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公共权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为政府的存在提供合法性支撑关于政府的职责职责:●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必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同时也就成了政府社会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那么,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及其均等化又是什么含义呢?基本公共服务是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为主要目的、以均等化为主要特征、以公共资源为主要支撑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包括的内容:●底线生存服务:包括就业服务、社会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生存权。●公众发展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公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体育,主要目标是保公民的发展权。●基本环境服务:包括居住服务、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公用设施和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起码的日常生活和自由。●公共安全服务:包括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安全、社会治安和国防安全等领域,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有三:●第一,全体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应该均等。当然,这里讲的不是所有公共服务,而只能是指“基本公共服务”。●第二,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应该大体相等。这里的“大体相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天下也不可能绝对平均。●第三,社会在提供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果的过程中,尊重某些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二)中国现阶段推进基本公共均等化的客观必然性•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一是理论的角度•二是实践的角度•三是国际的角度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从横向上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重要的制度安排。人的三层含义论:•其一,从横向看,是指“全体人民”。•其二,从纵向看,这里的人不仅指当代人,而且包括下代人,是个“多代人”的概念。•其三,从内核分析,这里的人不是单需之人,而是多需之人:包括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需要、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既然以人为本的“人”有上述三层含义,特别是要“从横向上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弥补”市场公共品“供给失灵”的重要的制度安排:•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在提供私人产品和私人服务方面,市场机制确实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生命力可谓旺盛矣;但在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方面也确有“捉襟见肘”之处。要正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失灵”或局限性。基于此,需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和当今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200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2.87%•2001年3.19%•2002年3.41%•2003年3.28%•2004年2.79%,•2005年2.82%•2006年超过3%•2007年3.22%•2008年3.48%•2010年: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卫生费用•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发达国家如英国为8%、德国为11%、美国则超过了15%。•1978年,我国卫生事业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3%•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0966亿元,占GDP比重为4.81%012341978198519941997199920012006时间1978198519941997199920012006比值2.57:11.86:12.86:12.47:12.65:12.90:13.28:1第一,城乡之间的矛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差别:•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9646元。•到了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有所增长。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11020元,差额扩大了1374元。•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额的绝对值扩大到了12022元,呈逐年扩大趋势。00.511.522.533.51978198519941997199920012006时间1978198519941997199920012006比值2.57:11.86:12.86:12.47:12.65:12.90:13.2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4年不同收入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类别全球平均高收入中上收入中下收入低收入中国比值1.58:11.28:11.49:11.51:12.43:13.23:12008年:•3.33:1和9646元,一个是去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一个是两者之间的绝对差额。这是8月28日,农业部长孙政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做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报告时公布的两个数字。而这两个数字属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城乡差距问题再一次撞痛了国人的心。第二,区域之间的不和谐东、中、西部GDP占全国GDP的比重(%)020406080东部中部西部东部50.0850.6452.5657.7859.458.3261.6中部32.2232.0730.6227.7627.0224.7425.43西部17.717.2916.8214.4613.5816.9412.97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2005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变化(元)东部中部西部与东部绝对差中部西部1980年48240040882741985年813586738227751990年1714116013945543201995年519231873729200514632000年782945165677331321522005年125848787859837973986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变化(元)东部中部西部与东部绝对差中部西部1980年22919417135581985年5053883231161821990年9436535532893901995年23841424105596013292000年29992028155697114432005年51232815250823082615第三,社会领域的矛盾突出近些年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上访“产业化”社会处于一个较大的风险期,矛盾问题多我们可以通过J曲线理论进一步来理解美国T.Gurr教授在《人为什么要造反》(WhyMenRebel)中提出一个关键的概念---相对剥夺,以解释政治生活中的集体暴乱。也就是人们是否投入叛乱取决于人们对心理期望值和实际实现能力之间差距的理解,即人们对想得到和能得到之间差距的认识。革命发生在相对剥夺感普遍而强烈的时期。这一理论模型被称作革命的J曲线理论。革命的J曲线理论图革命的落差政府实现预期的能力人们的期望值高低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需求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需求柱J革命曲线理论的启示•对于统治者来说,最危险的时机是人们的期望值在不断上升,而政府满足需求的能力却在下降。相对剥夺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它指出人们如何感知和认识他们的状况和条件要比实际的状况和条件更加重要。而人们的感知和认识来自于1、人们和以前状况的比较;2、人们和其它集团成员的比较。最明显的是阶层分化以及由强烈的对比所造成的种种问题。从国际的角度来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代世界文明国家社会政策的一个趋势。现在很多文明国家都把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政策北欧国家在实施公共服务方面有四大“基本面”,即提供民生性、事业性、基础性和主体性服务。同时,政府在实施公共服务过程中也有四种重要机制:1.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宏观调节机制;2.财产关系和经营方面的“公私伙伴关系(PPP)”机制;3.社会“金三角”对话协商机制;4.政府自身的“廉政”机制。•此外,当今世界一些国家比较稳定,甚至在国家神经中枢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依然秩序稳定,与其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密不可分。•因此,我得出一个论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某一个国家所特有,而是文明国家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中国现阶段,不是一项任意的“主观臆策”,而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共享改革成果二、目前我国社会建设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透视核心观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范围不够广、层次性不足,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歧视性供给,引发诸多矛盾。●基本公共服务的歧视性供给的主要成因,从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来看,是政府和市场这两个公共产品提供者共同导致的。●基本公共服务应该明确主要由政府使用公共财政来提供。目前除了国防和外交能够在国民之间均衡供给之外,其他应该由公共财政来满足的公共服务都没有做到公平享受、均等受益和均衡分配。而市场化也增加了中央政府调控的难度。●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歧视性供给的主要成因(一)歧视农村地区居民●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特别是农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最少、层次最低、种类最不齐全,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领或的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基本公共服务歧视性供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目前存在的非正常差别的城乡差别农民、工人等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称城乡差别•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9646元。•到了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有所增长。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11020元,差额扩大了1374元。•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额的绝对值扩大到了12022元,呈逐年扩大趋势。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卫生费用•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发达国家如英国为8%、德国为11%、美国则超过了15%。•1978年,我国卫生事业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3%•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0966亿元,占GDP比重为4.81%城市与乡村医院对比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200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2.87%•2001年3.19%•2002年3.41%•2003
本文标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6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