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邹平县服务业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
邹平县服务业“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二O一一年三月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我县将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结构调整关键期、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邹平,根据邹平县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本《规划》是我县“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加快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第一章发展现状一、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服务业紧紧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要求,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创新措施,坚持膨胀规模、提升档次和优化结构并举,全县初步形成以交通运输、商贸餐饮、邮电通讯等传统服务业为支撑,物流、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十一五”末,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8.1亿元,年均增长31.3%;占GDP比重29.3%,比“十五”末提高9.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9.2亿元,年均增长18%;实现服务业地税收入5.7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24.8%,比“十五”末提高6.2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2.8万人,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领域。载体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三大载体”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已成为拉动全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物流业保持较快发展。“十一五”末,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长28.5%;物流企业发展到86家。初步形成了开发区运达物流园区、西王物流园区、齐星铁路物流园区、码头煤炭物流园区等四大物流园区,邹平制造业物流基地已初具规模。旅游业快速发展。景区建设累计完成投入3.5亿元,五年共接待游客6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3倍。成功创建“山东旅游强县”,西董镇被命名为“全省旅游强镇”,鹤伴山、醴泉寺创建为3A级景区、范公祠创建为2A级景区。批零餐饮业蓬勃发展。国际商贸城、会仙桥批发市场、汽车交易市场、鄢家装饰材料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相继建立;银座邹平店、苏宁电器专卖店、城东圣豪超市、城南圣豪超市等大型购物中心相继建成运营;肯德基等国际快餐连锁机构入驻我县;各类连锁经营、便利店、折扣店等新型业态遍布城区。金融保险业迅速拓展。梁邹小额贷款公司、德利担保有限公司、农村商业银行、齐商银行邹平支行、邹平浦发村镇银行先后挂牌营业,被授予“中国金融生态县”称号。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房地产累计开发面积228万平方米,总投资217亿元。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逐步推进,农村服务业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民消费需求的服务体系。2009年,我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二、服务业发展特点1、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增速一直保持在18%以上,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7.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8.1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增加值一览表年份GDP(亿元)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速(亿元)(%)2006278195023.72007343.921.16219.2200843014.58018.52009473.310.1132.765.92010540.114.1158.119.22、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2010年我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三者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合计达到78.5%;教育产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合计也达到7.3%,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兴服务业正迅速崛起。金融、房地产、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喜人,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3、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2010年全县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12.8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8.1%,比2005年增加2.3万人,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吸纳社会新增就业人员0.5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员的50%;传统服务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新兴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提高。4、服务业成为提供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5.7亿元,增长61.2%,比2005年增加4.6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24.8%。“十一五”期间全县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累计15.9亿元,年均增长12.3%,服务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撑。第二章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一、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优越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位居滨州市最南端,东邻淄博,西接济南,版图面积125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8万。在山东省“一体两翼”区域规划中,既位于“一体”,又属于“北翼”;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济青高速公路贯穿邹平全境,铁路货运专用线直达邹平县城,西距济南国际机场60公里,东距青岛港240公里,南距日照港300公里。2、人文资源丰富邹平县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邹平丁公遗址出土的陶片文字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在邹平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永远激励着后人。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三十年代在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邹平是我国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调查点,1997年,美国前总统卡特对邹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访问。县域内有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醴泉寺、范公祠、丁公遗址等80多处旅游景点。3、基础条件雄厚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总产值1849亿元、增加值38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6亿元。成功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市区)。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金融生态县等荣誉称号。4、发展趋势明显从宏观政策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指明了服务业发展方向,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转方式、调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客观上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国家还将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具体的扶持措施,这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我县经济基础条件看,我县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49亿元,增加值389亿元,基础条件良好,经济实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我县服务业规模快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二、不利因素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2010年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3%,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而国内先进地区这一比重达到了7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这与建设鲁中中等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我县服务业仍然是以批零餐饮、交通运输及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低,呈现出传统行业比重过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农村服务业还比较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3、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缺少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市场主体发育不快,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缺乏在全省、全国实力强、影响大的大企业、大集团,还没有形成辐射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功能区及各类特色园区。4、人才缺乏。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领军型、管理型、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现代物流、国际商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同时,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引进发展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力度不够。第三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有利契机,按照“巩固提升一产、调优壮大二产、繁荣发展三产”的要求,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普及发展公共服务业。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强素质、提高层次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抓好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批零餐饮、科技信息、商务服务、家庭服务、房地产、文化旅游、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十大重点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构建起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为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并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确保服务业发展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市场竞争促进发展,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2、坚持提升总量,突出重点。针对当前我县服务业总量偏小的实际,进一步拓展领域,提升总量规模。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强服务产业的发展。3、坚持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动发展。服务业必须与工业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围绕工业的产业链,搞好延伸配套,用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努力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坚持服务业向农村延伸,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4、坚持以点带面、突出特色。遵循经济园区化、产业集聚化发展规律,突出抓好服务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的建设,用现代服务业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以此带动全县服务业规模和水平的提升。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逐步建立起与全面小康邹平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将我县打造成鲁中地区服务业中心城市。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5亿元,年均增幅19%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幅17%以上。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达到18亿元,占全县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达到30%左右。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多。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左右,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0%以上,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批零餐饮、交通运输、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第四章空间布局根据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遵循“城市辐射、园区带动、产业集聚、结构优化、错位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四大功能区”发展格局。一、都市商务中心区老城区、城南新区加快建设特色突出的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购物餐饮、中介咨询、商务会展、现代居住、信息软件、科技教育、卫生医疗、文体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加快推进金融大厦、商业街、商业步行街、特色美食街的建设,成为人才集中、消费聚集、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中心区。二、休闲旅游区以打造济南都市圈休闲养生旅游第一品牌为重点,完善中心城区旅游服务接待功能,规划建设中部都市风情旅游区、南部山林休闲养生旅游区、东部名人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景观旅游区
本文标题:邹平县服务业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2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