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四年级上家长会数学2017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中一个关键性的年级,我们称它为转折点。它也是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的分水岭。了解学生放任自由•从不过问•没有底线•缺少检查•过于信任过于约束•太不放心•时刻紧盯•包办代替•过于严厉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孩子没有能力自觉做好之前轻言放手,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好习惯的培养,要经历“全面指导——边放边扶——放手监督”的过程。•让孩子在视线范围内做作业,但不要在一边死死盯着。•做作业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不要让孩子有借口走动。•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要让孩子说明哪一点不明白,要多让孩子来讲自己的想法,这样也许会给你一定的启发,知道从哪里去帮助孩子。•做完作业一定要孩子自己先检查,再给家长检查。不要觉得孩子说他做了就行了,要看看是不是真的完成了,完成的质量如何,书写情况如何?专门陪着不好,完全放手也不行,那怎样辅导作业如何看待孩子考试成绩?分数只能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参照,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纯粹的粗心?课堂没认真听讲?是临考心理欠佳,还是其他原因?常见问题如何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及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联系有空有翻翻孩子的作业、课本教材内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第二单元:线和角(重点)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重点)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重点)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条形统计第九单元:总复习本学期重点:计算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这册教材的跨度是非常大的,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不是孩子们容易理解的。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都是比较难的。如:角的度量、平行和相交等的内容不仅抽象,而且概念繁多,如果概念没有扎实掌握,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又如求近似值等孩子也特别容易混淆。还有一些以前在奥数上才要求掌握的内容现在落实在我们的课本中,要求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要掌握。相信经过我刚才的解释,大家已经对四年级的孩子和四年级的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计算能力不过关,会做的经常会出错;2、边玩边作业,错误率高,而且是低级错误严重,这些低级错误包括抄错数字、上面移到下面移错、6和0不分、10以内20以内加减法算错,乘法口诀背错、数位不对齐、加法该进位的不进位,不进位的却去进位,减法该退位不退,不该退位的退位,似乎是粗心,其实是不良习惯造成的。3、不打草稿(在书本、课桌上到处计算),打草稿马虎潦草,东倒西歪;4、作业的完成情况(1)漏做、少做、不做(2)不够专心,不够投入,乱填答案(3)错题不及时订正几点建议1、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扑克牌玩24点)2、每天完成作业,规定好时间。平时不大于40分钟,周末作业不大于80分钟完成。3、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跟自身比。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培养孩子专注力。数学科需家长配合的地方1、每天的作业家长要监督完成,检查完后家长要签名。2、及时改正做错的作业,指导孩子把上次做错的作业改过来;3、给孩子准备草稿本;4、做好预习,预习是在作完作业后预习下一课内容;5、给孩子准备必须的学习用品黑笔、红笔、作图用的铅笔、量角器、三角板、直尺等希望您配合做好以下工作:1、准时接送孩子上学(注意:上学最佳到校时间为7:40-7:50;放学最佳接送时间为傍晚5:05-5:10;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知会班主任)。2、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特别是交东西,当晚发通知最好能第二天交齐)3、教育孩子文明守纪:看见老师要问好,不乱跑不追逐,不打闹;团结同学,爱护学校公共财物。送家长们四句话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沟通都是谈出来的·案例教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同事或朋友抱怨:这孩子不知怎么了,以前回到家里,跟我们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们都听烦了他还要说。但是慢慢长大了就像变了个人,回来不愿说话,把家当成了旅馆。有些父母更为孩子经常对自己顶撞、叛逆而头痛不已。北京市曾对3000多名小学生做过一项关于亲子关系情况的调查: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憎恨父母,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我市一项调查也显示,当孩子心中有事,最愿意向谁倾诉时,父亲在7类人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只占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它在警示我们: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的问题。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一)、有些父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从自己的方面考虑,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管教他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他就得听我的。因而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教训口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我们产生畏惧或抵触,怎么可能愿与我们亲近沟通?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二)、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细心观察一下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上学前对父母特别崇拜依赖。上小学以后,就开始崇拜老师了,到了上高年级后,就既不崇拜父母,也不崇拜老师,却对朋友无比亲近。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会感到困惑和失落。其实,父母对此不要焦急,这是孩子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进入青春期。青春期被称之为家长与子女最艰苦、最难相处的阶段。这时,孩子自信甚至自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根本不把父母的意见放在心上。许多情况下,做父母的不了解这些,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便想多管教,结果常常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三)、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对话时方便快捷,但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说起来也就不注意场合,不注意方式,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唠叨的感觉,引起孩子的反感。有关专家曾对不同来源的沟通效果来做过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是:文字效果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占55%。可见,语言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起作用。的确,孩子对来自父母的唠叨是极为厌烦和排斥的。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原则一:转变自己的观念我们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父母应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平时要积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说得不正确,也不要急于打断、纠正,最好是等他说完,然后才加以引导。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原则二:给孩子一定的独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平时误以为爱就是亲密无间,恨不得一天24小时将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在自己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行为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逆反心理会增强。因此,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原则三:与孩子交流时,要采用艺术的表达方式有这样一位妈妈,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接着正经的朗读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时忽然出现了一只猫。猫叫‘喵呜,喵呜’,老鼠妈妈也回叫‘喵呜,喵呜’。猫被弄糊涂了,便转身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孩子看,我说得没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女儿开始没反应,等听完便忍不住笑了起来。试想,如果妈妈直接对女儿说:“你要克服困难学好英语,不要愁眉苦脸的学。”效果会怎样呢?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原则四:与孩子交流要用明白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一个脸上长满青春豆的男孩在学校常被同学嘲笑,感到十分痛苦。当他向妈妈哭诉时,妈妈便安慰他说:“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人敢瞧不起你。”然而,这句被我们家长以为是鼓励和安慰的话,不仅没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让他心里上又增添了新的压力——我的学习成绩要好,不然别人会更看不起我。其实,孩子这时更需要的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没事的,青春痘很快会过去的”安慰。而这位妈妈不理解这一点,产生的效果当然就会适得其反了。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技巧一:别把饭桌当成训子的课堂在饭桌上亲子间该谈些什么呢?首先,父母要真诚地与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平等地去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在单位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让孩子学习理解成人在工作时所付出的心血,这有助他增长社会经验。有关专家提醒家长:别把饭桌当成第二课堂。吃饭就是吃饭,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吃饭才能有益健康。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技巧二:勇于向孩子道歉那么应该怎样道歉呢?年龄不同,方法不同。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只要用手势、表情等,但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向他们讲明白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地教育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道歉的态度,不能过于生硬,也不能轻描淡写。因为大一点的孩子都能感觉到父母的态度是诚恳还是敷衍。比如父亲撞到女儿,父亲与其对女儿说“我不是故意的”,倒不如说“对不起,女儿,我撞伤了你”。父亲这时真诚地道歉比不真诚地辩解更能得到女儿的尊重。如果父母有错能真诚地向子女道歉,孩子会觉得父母尊重自己,从而愿意与父母交流,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自关系技巧三:掌握与孩子谈心的技巧其一,要调整好谈话的心态。其二,要掌握谈心的火候。其三,要找准谈心的话题。其四,要选择好谈心的场所和时间。其五,要注意谈心后的跟踪观察。再次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和倾听!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家长会数学20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6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