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古建筑独特的木质结构
中国古建筑独特的木质结构中国的古建筑具有十分显著地特点,我们也都知道这些特点都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出现和产生。所以在参考了网上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后,我们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几个特点展开了思考和探索。题记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在学习了建筑史之后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建筑大多数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而西方建筑则多以石质材料为主。为何木构建筑在中国有如此之强的生命力,却未能发展出如欧陆的大体量石头建筑呢?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中国文明发祥地黄河流域土层丰厚却鲜有石头,本着因地制宜的建造原则,古人发展了土与木的混合构筑技术。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然古往今来众多陵墓建筑均为石头建造,更有诸多的石碑、石牌坊、石塔,说明中国并不是稀缺石头建材。当然,也不能说中国古人没学会如何用石头营造大空间,大跨度建筑,因为我们赵州桥的石拱技术就较西方早了好多个世纪。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中国稀缺石材的优良胶结材料———火山灰,这对中国发展大型的石构建筑相当不利。而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壳运动活跃地带,火山频发,当地人们很早就发现并利用了火山灰作石头建筑的胶结剂。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也有从阴阳五行中五行缺石来解释,这一说法亦易反驳。•一般认为五行学起于周,成于战国邹衍。而早在周之前,中国的土木之制应已形成。•况且《,周易》八卦中艮卦,为山,为石,说明五行中实际包含了“石”。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古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层面来理解,而这也正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最显而易见的差异。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当然,因此而导致的区别不仅在于建筑材料,更在于建筑形态:西方石构建筑往高处发展,而中国古建更擅长于总平面的群体组合。木构建筑的强大生命力•另还有一说比较合理,即“土木材料比较怕火,怕水,其保存期远不如石材,因此,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房屋分而建造,再进行群体组合,自然是较为经济合理的。斗拱的起源斗拱是中国古建特征中不可避免的重点,在探求其功能与构造之余,总情不自禁地要问一下,斗拱是如何产生的,在查阅资料后,未见定论。于是就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作如下推测:斗拱的最原始形象可能是“树杈”。=?穴居斗拱的起源巢居远古时代,自然条件决定了原始初民的居住形式:北方黄土地带适宜穴居;而南方沼泽多水地域则宜巢居。孟子有云:“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说的正是巢居和穴居。巢居的原始形态,据杨鸿勋先生推测:“为在单株大树上架巢———在分枝开阔的叉间铺设树干茎叶,构成居住面;其上,用枝干相交构成避雨的棚架。它就像大鸟巢的样子。”要构筑成上述“鸟巢”,肯定少不了这样的“梁柱节点”,即将截断的较粗树干水平搁置于相当距离的两树杈之间,再缚之以藤以约束其水平向移动,这是既方便又实用的构造措施,完全是远古自然条件下古人因地制宜的产生的建造经验。斗拱的起源斗拱的起源随着远古人对空间要求的扩大,自然会选择临近的,比如四棵树构筑出一个高架于地面的居住面和棚架.在若干年后,古人掌握了一定的加工树木的技能,如削木、钻孔等,他们便可以将木材砍下运到自己喜欢的地点营造。斗拱的起源•远古人掌握了更精湛的木材加工技术,如榫卯技术,他们不再满足于用现成的“杈柱”造房,而是可以自己加工出“杈柱”,至此,斗拱的初型就诞生了.斗拱的起源反宇飞檐•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反宇飞檐•各种资料表明,至晚在春秋时已有檐角起翘的形象,如《诗经·小雅斯干》有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反宇飞檐•综合各资料,有关屋顶为何起翘的说法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木材受到重力作用而弯曲的自然现象,久而久之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反宇飞檐二基于功能,古代防水材料并不完善,屋面坡度因防漏需要而增大.反宇飞檐三从结构上考虑,为了加深出檐的宽阔度而将屋面边缘的承托构件重迭加高,导致屋檐在四角上翘。反宇飞檐•还有一种可能:屋顶反宇飞檐如鸟展翅状为人们对他们原始图腾“鸟”的原始记忆。反宇飞檐•以上结论并不是权威论证的,只是在综合了各种古籍资料之后推测得出的。所以对于这些推断的真实程度大家大可不必较真,见仁见智吧。•无论这些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特点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精美巧妙的榫卯结构,比如宏伟壮阔的建筑造型,比如曲径通幽的景观布局,比如威严华丽的色彩搭配等等……谢谢欣赏
本文标题:中国古建筑独特的木质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