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四年级古诗竞赛试卷一、填空。(14分)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出自北宋王安石的《》。2、《乐游原》是()代作品,作者是()。3、“童孙未解供耕织”是出自南宋古诗《》中的诗句,作者是()。4、《古朗月行》是()代作品,作者是()。二、补充完整的诗句。(10分)1、(),春来江水绿如蓝。2、故人西辞黄鹤楼,()。3、(),客舍青青柳色新。4、等闲识得东风面,()。5、(),千里江陵一日还。三、连线。(10分)西塞山前白鹭飞平明送客楚山孤羌笛何须怨杨柳万条垂下绿丝绦寒雨连江夜入吴路上行人欲断魂碧玉妆成一树高桃花流水鳜鱼肥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风不度玉门关三、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并把整句的意思解释出来。(12分)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四、诗动物园:(填动物名,24分)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2、两岸()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6、江上往来人,但爱()美。7、千里()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8、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9、泥融飞(),沙暖睡()。10、牧童骑(),歌声振林樾。五、默写古诗:(20分)《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望洞庭》唐刘禹锡六、填上适当的诗句:(10分)1、老师和家长常常用诗句()鼓励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好上加好,更进一步。2、每当我们吃饭不爱惜粮食时,妈妈总告诫我们()。小学五年级古诗竞赛试卷一、默写古诗:(20分)1、夏日绝句北宋李清照2、劝学唐颜真卿二、解释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15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三、填空题:(15分)1、填上古诗中的人名:()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至今思(),不肯过江东!()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欲把西湖比(),淡妆浓抹总相宜。四、连线题:(20分)1、把同一首古诗中的句子连起来。茅檐长扫净无苔,欲作家书意万重。采得百花成蜜后,一枝红杏出墙来。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春色满园关不住,为谁辛苦为谁甜?洛阳城里见秋风,花木成畦手自栽。2、把诗人与他们的称号连起来。李白诗圣杜甫诗鬼王维诗仙李贺诗魔白居易诗佛五、选择题(15分)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A、高适B、岑参C、王昌龄2、于谦是()诗人。A、宋朝B、唐朝C、明代3、“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写的是()。A、荷花B、梅花C、水仙花4、“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A、苏州B、杭州C、扬州5、“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带点的字读()。A、xiéB、xiáC、jiá六、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5分)1、“每逢佳节倍思亲”和“低头思故乡”都是写诗人思念故乡或思念亲人。()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的是白天的景色。()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中有2个表示颜色的字。()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是指中秋节。()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方法。(小学六年级古诗竞赛试卷一、默写古诗:(20分)1、己亥杂诗清龚自珍2、劝学唐颜真卿二、用横线画出下面诗句中的成语:(10分)1、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连线题:(40分)1、把古诗名句与作者连起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之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孟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甫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李清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钱鹤滩2、把古诗中相对的句子连起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麦花雪白菜花稀。留连戏蝶时时舞,五千仞岳上摩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三万里河东入海,自在娇莺恰恰啼。梅子金黄杏子肥,门泊东吴万里船。3、把诗人与他们生活的朝代连起来:李白南宋陆游北宋苏轼清朝郑燮明朝于谦唐朝4、古人的名字分为“名”和“字”,把下面诗人的名和他们的字连起来:李白子美杜甫板桥苏轼太白郑燮乐天白居易东坡四、解释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15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五、把下面古诗以现代诗的形式表现出来。(15分)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2、从军行塞上听吹笛王昌龄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①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以动写静,反衬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6、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28、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8、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9、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10、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11、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
本文标题:古诗竞赛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3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