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蒙古国概况一、简介•蒙古全称蒙古国。位于亚洲大陆内部,介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国土总面积156.7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人口205.4万。喀尔喀蒙古族占全国人口的80%。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国家喇嘛教。首都乌兰巴托。•1、国旗国徽国旗为红蓝红色条带旗。国徽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中间的图案和国旗上的相同,马之下是一个法轮。国歌为《蒙古国国歌》。蒙古国地图国旗和国徽•2、首都•乌兰巴托,人口约100多万。平均气温为-2.9℃。•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原名库伦,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4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2万,其中70%的人口是年轻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这里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达-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年平均气温-2.9℃。乌兰巴托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北岸。•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蒙古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市区南面有蒙古的圣山,山顶有蒙古人民革命纪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蒙古议会大楼,总统府和人民广场。•市区风光•3、行政区划•除首都外,全国划有21个省: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4、人口•268.34万。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根据《国家与寺庙关系法》的规定,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二、地理环境•环境及气候•蒙古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境内有大小湖泊3000多个,总面积达1.5万余平方公里。库苏古尔湖位于蒙古国北部,是蒙古国最大的湖泊,其水域总面积为2760平方公里,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库苏古尔湖的动植物群落与位于其东部200公里外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有相近的起源。蒙古国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至-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为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压中心,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无霜期大约从6月—9月,只有90-110多天。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约120-250毫米,70%集中在7、8月;西北部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许多高峰终年积雪。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铁20亿吨、磷2亿吨、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银7000吨、金3000吨、石油15亿桶。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之首。自1995年以来,采金业成为蒙古发展最快的行业。森林面积为18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0%,木材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水蕴藏量为60亿立方米。(资料来源: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网站、蒙古外国投资局网站等)•土地资源•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森林资源•蒙古的森林面积为1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木材总蓄积量为12.7亿立方米,其中,落叶松占72%;雪松占11%;红松占6%;其余为桦树、杨树、红杨树等。森林主要分布于肯特、库苏古尔、杭盖和阿尔泰等省区的山区地带。•水资源•蒙古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立方米。三、交通•以铁路和公路为主。2002年总货运量为1353万吨,比上年增加14.6%;总客运量为1.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3%。•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担负全国货运量的4/5。2002年全国铁路总货运量为1163.7万吨,比上年增长14.7%;2002年客运量为400万人次,占上年的97.1%。•公路:总长约5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3100公里,柏油路约1400公里。2002年客运量为1.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8%;货运量为1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3.9%。•水运:2002年货运量为1800吨,比上年增长5.9%。•空运:航线总长约4万公里,2002年客运量为30万人次,其中国际客运量为20万人次,国内客运量为10万人次;货运量为2400吨,是上年的82.8%。与北京、呼和浩特、莫斯科、伊尔库茨克、汉城、东京、大阪和法兰克福之间有定期航班。国际机场1个,为乌兰巴托“布音特-乌哈”机场。四、历史•历史上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称外蒙古。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建立了蒙古汗国,继而建立了包括古代中国在内的元帝国,立都北京。后来以朱元璋为代表的农民军推翻了元帝国,其残余势力在相当于现代蒙古国地区建立了后元政权。后被清廷征服,并成为大清帝国的一部分。1911年在沙皇俄国支持下宣布“自治”,1921年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称蒙古国,为议会制国家。五、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牧场占国土面积79%。•工业•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2002年工业总产值为2717亿图格里克(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即99亿图格里克。2002年,蒙古179种主要工业品中的91种产品的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88种产品的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共有价值6779亿图格里克的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服务业•1991年起在服务行业实行私有化。目前,私有化程度近百分之百。•2002年邮电行业收入为387亿图格里克;固定电话终端达12.67万个,比去年增长7000个。(资料来源:同上)•旅游业•2002年进入蒙境的外国游客为19.2087万人,创汇1.2亿美元。全国有旅游基地、大小宾馆、饭店约700家,共5000多个床位;从事旅游服务的公司约300多家,主要宾馆有乌兰巴托饭店、巴彦高勒饭店、成吉思汗饭店等,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点、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六、文化••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文化艺术局主管全国文化艺术工作,下属国家民间歌舞团、国家话剧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杂技院、国家音乐馆、国家木偶剧院和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乔依金喇嘛庙博物馆、造型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艺术画廊等单位。•鼻烟文化•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用富有高级油分和香味的干烟叶加入名贵药材,磨成粉末装入密封容器陈化而成,以手指送少量到鼻孔。在中国北方的近邻蒙古国,吸闻鼻烟一直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习惯,并形成特有的鼻烟文化。在蒙古国参加各种会议,总可以见到一些人拿出鼻烟壶放在桌上,不时取出少量鼻烟吸闻,甚是享受。•猎鹰节•居住于蒙古国西部的哈萨克族居民传承了祖先驯鹰的习俗,至今仍保持着驯鹰和狩猎的文化传统。蒙古国哈萨克族人驯服的猎鹰大致属于隼类,也称海东青。七、民族及其风俗习惯•主体民族:喀尔喀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5%;•少数民族:哈萨克占7%;通古斯克占4.6%;杜尔伯特;巴亚特;布里亚特等占3.4%。•1.蒙古国居民饮食习惯特点浓郁,食品以牛、羊肉为主,经常食用的蔬菜品种包括马铃薯、白菜、圆葱、萝卜等,喜饮酒;•2.向别人递交东西要用右手,以示尊敬;•3.蒙古人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帽子;•4.与客人正式会面或共同进餐要衣着整洁,男士应着西装打领带,女士应化妆并佩戴首饰。•5.送客人离开时,主人不必出门。蒙古族服饰八、旅游胜地(1)乌兰巴托市••(2)博格达山•博格达山位于乌兰巴托南图拉河畔,是蒙古国王博格达汗的名字命名的圣山,这里翠柏,景色诱人,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蒙古的国家公园。这里可以鸟瞰乌兰巴托市全貌及蜿蜒的图拉河,山北坡——三坡上的苏联红军纪念碑记载着苏蒙红色革命的篇章。博格达山三峰并立,拔地而起,陡峭、雄伟,终年冰雪皑皑,世称“雪海”,有天山明珠之称。登博格达峰,难度极大。从博格达山北坡的峡谷攀援而上,既能看到山青水秀的牧场,也可以探寻雪厚冰坚的世界。博格达峰的冰川积雪,终年白亮光芒闪耀,与谷中天池绿水交相辉映,成风光独特的避暑胜地。博格达山千峰竟秀,万壑流芳,景色迷人。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风光如画的山甸草原。积雪附近雪鸡栖居,时有雪豹出没。密林深处马鹿呦呜,狍鹿、棕熊、猞猁、岩羊隐现。草地上山花烂漫,五彩缤纷,贝母、当参、紫草、黄芪、柴胡等野生中草药材丛生。山中蕴藏煤炭、菱铁、云母矿物数十种。每到盛夏季节,冰雪融水滔滔而下,汇成30多条河流浇灌山麓绿洲沃野。博格达山(3)库苏古尔湖•被称为蒙古最美的湖泊,是蒙古四大国家公园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色优美。哈勒和林遗址•蒙古帝国首都哈勒和林遗址位于乌兰巴托以西365公里处,是13世纪蒙古帝国首都遗址。在这里的额尔徳尼召开始建于1586年是用哈勒和林遗址上的石头筑成的,是蒙古国第一个喇嘛教及佛教中心。最多时,额尔徳尼召有108座房屋住有1000多名喇嘛僧侣。在20世纪30年代遭受严重破坏,现重新修建并向游人开放。其周围的108塔举世闻名。哈勒和林是蒙古国最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上的繁华重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蒙古唯一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蒙古最早建立的喇嘛教寺庙———额尔德尼召位于哈勒和林遗址旁。九、欣赏
本文标题:蒙古国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6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