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体会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气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领会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导游词或解说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关于潮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齐读课题: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二、精读体会,感受气势。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钱塘江的大潮?(播放录相)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哪一部分描写了刚才我们看到的潮水?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读、汇报、点拨、指导朗读:1、“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配录相)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迸进,浩浩荡荡地飞奔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越来。”4、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5、“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三、理清顺序,启发方法。出示思考题,指名汇报填写。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么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写了哪几方面的变化?(声音、形、气势)而这声音和样子,都集中体现了江潮来时气势怎样?让你想起了哪些词?(非同一般,不同凡响,气势非凡,雄奇壮丽、排山倒海……)四、入情入境,赏读品味。面对这样的大潮,你现在想不想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给你们配上录像,老师提示、引读。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师感情过渡:此时此刻,老师想起了北宋诗人苏东坡的一句流传千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古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们想说什么?小组学习、讨论六、比较品读,感悟写法。1、学生质疑。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你们还有疑问吗?(有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么雄伟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帮同学解决问题,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演示江潮形成的原因)2、过渡:老师也有一个疑问,潮来时这种壮观的景象被作者描绘得这样有声有色,让人确实感觉到了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雄壮气势,可他为什么还要写潮来之前和潮过之后的景象呢?自学“潮来之前”“潮过之后”两部分,体会其中的对比。学习汇报,感情朗读。全文总结:孩子们,千古绝唱的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恩赐。祖国山山水水何其瑰丽雄奇,让我们睁开慧眼,去观察,去体会,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它们吧!七、布置作业。音乐起,出示凤凰图片。布置学生写导游词。八、板书:声形势远闷声滚动一条白线越来越大白色城墙近山崩地裂白色战马《观潮》教学反思天下奇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应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八月十五是最佳观潮时间。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上全部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是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整理,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活、知识面更广。所以,课前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学生收集的资料毕竟不会很全面,所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出效果。课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来举办一些小报展览等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2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