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会变的线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它是一节绘画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后的线条系列课。二、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接触线条已不是第一次,他们已初步的认识了各种线条,但如何用线条装饰画面并表现出美感,对他们来说却不是简单的事情。三、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五、教学关键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感受、比较等解决教学难点。六、教学理念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用连线的游戏导入新课。2、利用课件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感官。3、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采用谈话交流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并让学生发表新发现,以利用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4、培养创新精神。5、进行发展性评价,课堂开展作品展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评析同班的探究活动,互相补充与借鉴。七、教学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简要)教学过程共分为趣味导入(导入新课)、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创作实践(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和课堂小结四个环节。在这里,我把趣味导入和探索新知这两个环节作以详细地介绍。(一)导入新课新课标里说,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于是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玩、好奇的心理特征,在导入新课环节中,设计了简单的连线游戏,在黑板上把小蝴蝶“点点”的足迹留下来,让学生上讲台用不同的线条连接起来,学生用:直线、折线、交叉线、各种不同的曲线等连接了点点的轨迹。原来线条这么神奇,可以变成不同的样子,教师引出部分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和“线条”交个朋友。如此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又巧妙的复习了学生们的旧知识,且导入了新课,可谓一举多得。(二)讲授新课这个环节我分为五个步骤来实现:1、找线条。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线条:在生活中,同学们都见过哪些线条,通过生活中的线,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激活学生的视觉、触觉及思维的功能,对线进行审美体验与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的能力。告诉学生:线条无处不在。2、动一动,感受线条美感。教师播放视频,请学生欣赏带操,表演看到的线条,更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然让他们感受线条的魅力。3、对比分析,发现线条的不同种类、秩序感和粗细关系。在学生充分感受了线条的丰富与美感后,为了继续解决教学重、难点,出示对比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幅画得不同种类的线条和单一的线条和一幅有秩序感和随便乱涂的画,发现线条的不同种类和秩序感会使画面更具美感。这一步骤运用对比图,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画面,自主观察发现知识点,让教学难点化繁为简。4、开宝盒游戏,将教学推向高潮,学生打开宝盒,看到宝盒中的衣服和水彩笔,让学生上台装饰衣服,更加形象地利用实物,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线条的美感,更进一步了解线条。5、欣赏教材,培养创新,明确创作要求。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作品,尤其是同龄小朋友作品,这一步骤的设计既开拓学生视野又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你能不能装饰跟他们不一样的形象?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三)学生创作,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四)课堂小结作品展评:把学生的画挂在黑板上用小夹子夹住,教师挑选几幅作品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总结作品成功的原因,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小小的线条能画漂亮的画,鼓励学生课后注意观察生活,多想多练会有更好的作品。这一环节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采取师评生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方式,充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文标题:会变的线条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8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