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黄石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验收专家组工作报告(定稿)
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工作报告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二OO八年三月1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工作报告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大纲》(水建管〔2005〕2号)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关于对湖北省黄石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的批复》(长建管函〔2008〕22号),2008年3月26~28日,长江委在黄石市主持召开了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会议,会议成立了技术预验收专家组,下设工程组和财务审计组(名单附后)。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察看了工程现场,观看了工程建设声像资料,听取了建设管理、设计、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质量抽检、运行管理、竣工验收技术鉴定等情况汇报。工程组和财务审计组分别查阅了工程建设和财务审计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小组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全体会议,形成了《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工作报告》。2第一部分工程建设一、验收范围本次验收的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位于长江中游右岸,上起艾家湾与鄂州交界,下止四顾闸与阳新接壤,桩号65+600~29+587,全长28.27km。二、主要设计批复情况黄石市长江干堤是历年不断加培形成的,堤基复杂,堤身单薄,防洪标准偏低,为提高黄石市防洪能力,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9年提出《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设计任务书》和《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部以《关于发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设计任务书〉》(计规[1990]67号)批复设计任务书,国家计委于1993年以《关于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农经[1993]1066号)批复可研报告。根据批复的任务书,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91年6月提出了《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水利部以《关于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水规[1991]47号)作出批复,核定工程总投资为8649万元,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1998、1999年长江发生大洪水期间,堤防险情仍然十分严重。根据1999年5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加强长江干堤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12号),黄石市长江干堤3级别由原2级提高为1级,结合堤防出现的新情况,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00年7月提出了《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补充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补充初设报告》),湖北省水利厅以《湖北省水利厅关于要求尽快审查〈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补充初步设计报告〉的请示》(鄂水计[2000]157号)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2001年2月8~11日在黄石市召开审查会议,会议原则同意《补充初设报告》,要求在1991年水利部审批的初步设计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2001年7月,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出《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修改补充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修改补充初设报告》),2001年8月13~15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补充初设报告》和《修改补充初设报告》进行了审查。2002年3月,水利部以《关于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补充初步设计和修改补充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水总[2002]80号)进行了批复,批复该工程概算总投资31066万元,工期3年。三、工程建设条件及主要建设内容1、工程位置黄石市长江干堤位于长江中游右岸,上起艾家湾与鄂州交界,下止四顾闸与阳新接壤,桩号65+600~29+587,全长28.27km。2、工程地质条件堤基及穿堤建筑物基础为粘性土、砂土和人工杂填土。堤基质量差或较差占总堤长的52.7%。基础岩面高程+10~-20m之间,其中52+864~44+776、33+880~29+770为灰岩,其余为砂砾岩。43、设计标准(1)工程级别黄石市长江干堤为1级堤防,其穿堤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2)设计洪水位黄石市长江干堤设计洪水位按照《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确定的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目标和规划方案,设计水位按照黄石港冻结吴淞水位27.50m(黄海高程25.57m),四顾闸冻结吴淞水位26.70m(黄海高程24.77m)内插确定。穿堤建筑物设计洪水位按相应堤防设计洪水位加0.5m确定。(3)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4、主要技术指标(1)土堤加固工程堤顶(防浪墙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2m。堤顶宽度:8~12m。内外边坡:1:3。平台宽度:内平台30m,外平台20~30m。堤身土方填筑控制指标:干密度≥1.5g/cm3(1999年以前)或压实度≥0.94(2000年以后)。(2)堤身护坡工程堤外坡分别为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或干砌石护坡。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厚10cm,下设砂石垫层厚10cm;预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厚10cm,M7.5水泥砂浆勾缝,砂石垫层厚10cm。5干砌块石厚30cm或35cm,碎石垫层厚10cm,块石饱和抗压强度≥50MPa。密度≥2.65g/cm3。单块重≥25kg。堤内坡采用草皮护坡。(3)堤身锥探灌浆采用水泥粘土灌浆,灌浆孔沿迎水面堤顶至堤脚呈梅花形布孔,孔距排距均为1.0m,孔深伸入堤基下1.0m。(4)防洪墙加固工程墙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2m超高确定。根据情况,采用上游挂面板或对老化墙体拆除重建。(5)堤基处理工程高压摆喷成墙:深度10~13m,墙体渗透系数≤2×10-6cm/s;深层搅拌成墙:最小成墙厚度0.25m,墙体渗透系数≤2×10-6cm/s;射水法混凝土防渗墙:厚0.22m,混凝土标号150#,抗渗标号S6。(6)护岸工程水下抛石:重点险工段设计枯水位以下坡比按1:2~1:2.5控制;对于深泓逼岸河段,下部达到深泓;对于深泓离岸较远的河段,则抛至河岸坡度1:3~1:4的缓坡处。一般护岸段抛护范围为设计枯水平台以外30m,抛石平均厚度1.2m。抛石前沿设置备填石14~30m3。水上护坡:新建、改建段按1:2.5~1:3坡比进行削坡砌坦,坡面采用厚0.3~0.35m的干砌石或格宾网材填装块石,下设0.1m厚砂石混合料垫层,并设置排水和导滤沟系统。(7)堤顶路面混凝土路面宽6m,厚22cm,强度等级C30;稳定层厚20cm。6(8)穿堤建筑物按1级建筑物标准进行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或C25。5、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补充初步设计和修改补充初步设计批复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身加固28.27km,堤基加固6.164km,护岸7.336km,堤顶混凝土路面8.6km,堤顶砂石路面13.94km,涵闸重建4座、加固改建涵闸、泵站9座。修改补充初步设计批复的主要工程量为:挖填土方331.10万m3,其中挖土方42.78万m3,填土方288.32万m3;混凝土8.15万m3,浆砌石8.06万m3,干砌石15.25万m3,水下抛石34.86万m3,钢筋947t,混凝土防渗墙4.53万m2,帷幕灌浆进尺3.56万m,沿堤锥探灌浆长27.99km,草皮护坡52.44万m2,防护(浪)林12.67万株,公里碑、百米桩等堤防管理碑牌375个。四、工程完成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本工程于1992年开工建设,至2007年12月,已按计划内容和设计要求全部建设完成。实际完成建设内容为:堤身加固26.58km,其中土堤加固18.9km,加固、新建浆砌石和混凝土防洪墙7.68km(沿堤厂矿企业建设0.773km、四顾堤减少防洪墙长0.913km);堤身防渗墙2.857km,堤基防渗墙6.472km;护岸5.876km;堤顶混凝土路面8.4km,上堤路及防汛通道3.61km;涵闸重建4座、加固或改建涵闸、泵站9座,原有57座交通闸中封堵23座,加固或重建交通闸口34座,新建交通闸口2座;堤后人畜饮水及水系恢复工程。7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为:挖填土方327.95万m3,其中挖土方55.13万m3,填土方272.82万m3;混凝土6.13万m3,浆砌石11.28万m3,干砌石15.11万m3,水下抛石30.49万m3,钢筋1219t,混凝土防渗墙4.13万m2,水泥土防渗墙5.47万m2,沿堤锥探灌浆长17.39km,草皮护坡54.71万m2,防护(浪)林14.98万株,管理碑牌等325个。主要工程量汇总表见附表1。五、施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1、2000年度8标段黄石港堤加固时,57+986~57+290段内平台填筑夹杂部分建筑垃圾,监理单位及时责成施工单位对不合格填筑料予以清理。2005年初,在审计抽检过程中,现场开挖仍发现有建筑垃圾存在,后经过局部开挖、增设导滤沟等整改达到了设计要求。2、2001年度4标段西塞以下堤段平台加固时,40+000~32+500段平台排水沟有部分截面未达到设计标准,2006年,项目法人组织有关施工单位对该段排水沟进行了返工处理,后经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和监理单位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六、重大设计变更2003年底,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批复的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工程实施后,给堤后的居民及牲畜饮水以及农田排水带来困难;卸矿机码头渗水严重;大冶湖大闸等六座存在隐患的涵闸未纳入工程加固范围。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8于2006年6月编制完成《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设计变更报告》,湖北省水利厅以鄂水利文〔2006〕109号文上报水利部。2006年8月20~21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对该设计变更报告进行了审查。2007年2月15日,水利部以《关于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设计变更报告的批复》(水总〔2007〕48号)进行了批复,概算投资108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堤后人畜饮水及水系恢复工程;胜阳港堤段堤基、堤身防渗处理和卸矿机码头加固工程;修建快活岭交通道口;加固大冶湖大闸和四顾闸;更新上港、胜阳港、大码头、中窑闸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七、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本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涉及黄石港区、西塞山区和冶钢集团,包括7个街办、1个镇,共13个社区和7个村(15个组)。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农村移民采取就近后靠、划拨宅基地自建房屋和集中建设居民点安置;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拆迁采用货币补偿方式。修改补充初步设计批复的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主要实物指标:施工临时占地及土料场占地1107.98亩,永久占地126亩,青苗补偿101亩,迁移人口2453人,房屋拆迁19.83万m2(其中机关企业单位房屋15.47万m2)。批复概算总投资6369.48万元。实际完成的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主要实物指标:施工临时占地及土料场占地1190.89亩,永久占地237.7亩,青苗补偿114.96亩,迁移人口2340人,房屋拆迁19.98万m2(其中机关企业单位房屋15.47万m2)。实际完成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投资6409.489万元。本工程建设已按有关设计文件和投资计划完成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工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各项拆迁及征地补偿已到位,移民搬迁安置后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八、工程验收、鉴定和移交情况1、单位工程验收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17个单位工程已通过了省水利厅或项目法人湖北省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河道局)主持的验收,已移交运行管理单位使用和管理,待竣工验收后进行资产和档案移交,并办理正式移交手续。2、专项验收(1)工程档案验收2003年6月30日,长江委会同湖北省档案局、水利厅等有关单位组成工程档案专项验收组,对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15个单位工程的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验收。验收结论为:“黄石市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档案的管理符合国家和水利部、湖北省有关文件的规定,归档文件材料分类科学,整编规范,竣工图图面整洁、字迹清晰,签字手续完备,达到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并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
本文标题:黄石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竣工验收专家组工作报告(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