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二政治半期考复习哲学主观题训练
《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三单元)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价值观★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键词:根据…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或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于国情……)•(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关键词:强调意识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典例分析】•1、(2012泉州卷)如何解决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人认为:“国外的成功经验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难题现成的良方。”请你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评析这一观点。(12分)•答案:①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解决城市交通难题具有借鉴指导作用。•②物质决定意识,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决城市交通难题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每点6分,共12分)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①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办事情要实事求是╱符合、遵循……取得成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典例分析】•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答案: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8分)认识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协调╱一体化、系统化)•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关键词:顾全大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全局观念╱三农工作与全国工作╱分裂、独立)•5.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2013厦门质检)材料二2012年,厦门、漳州、龙岩三市人大常委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共同决定》。《共同决定》要求,三市政府依法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控的协作联动,形成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整体合力;定期向三市人大报告关于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以共建山清水秀、花果飘香的生态优美流域。有人认为:“九龙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关键在于三市各司其职,治理好本辖区内的污染问题”。结合材料,从联系观的角度加以评析。(12分)•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九龙江污染治理既需要三市各司其职,又需要三市相互配合;(4分)•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解决九龙江流域水污染,三市必须各司其职,治理好本辖区内的污染问题;(4分)•③整体居于主导和统率地位,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九龙江污染治理,需要三市着眼于全流域,密切加强三方协作联动,形成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整体合力。(考生若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回答亦可:4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树立创新精神。•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行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准备,克服困难。•3.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4.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内部矛盾),也要看到外因(外部矛盾)。•(2013泉州质检)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来泯灭过。中国共产党白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l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二进入2l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年时阅,到新中国成立l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梦”的推进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12分)•①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这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党带领人民从建立新中国,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再到伟大中国“三部曲”,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循环反复,向前发展。•③中华儿女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矛盾观:1.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关键词:一方面,另一方面╱…但是…╱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变成、转化为…,居安思危)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词:针对……情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中特社会主义╱发挥…独特优势)•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关键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先试点、总结后推广经验╱既借鉴学习别人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不照抄照搬)•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关键词:抓重点、抓中心╱把…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把…作为第一要务╱首位)•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关键词:以…为主体╱形势、局势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利弊╱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判断性质、辨清方向、识大局)•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2福建卷)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12分)•答案: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经济发展活力与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强调,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12分)•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经济发展活力与社会和谐稳定。(4分)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
本文标题:高二政治半期考复习哲学主观题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