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中历史选修2知识点
-1-高中历史选修2知识点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1、产生历史条件1)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欧洲深远影响。(王权与教权的斗争)经济:中世纪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政治:拥有世俗权力;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主宰。2)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城市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政治:市民、国王、农民共同反对教权;意大利因教皇国特殊地位矛盾更尖锐。思想:反对基督教会腐败的“异端运动”。3)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2、思想主张:提出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目的和方法(1)国家观:①教权高于王权②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君权也是神圣的(2)政体观: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3、思想特点:把宗教至上理论与理性哲学相结合(自然法则、古希腊哲学)4、作用: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1、产生的背景(1)都铎王朝至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王权已经合并教权)措施:建立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宗教改革、实行重商主义、鼓励对外扩张、进行海上争霸(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3)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加深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2-3、思想主张①“君权神授”: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最高权威;除上帝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②王权至上:国王可以任意行使权力,人民必须绝对服从国王;国王如果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4、专制措施:①压制议会②对人民横征暴敛③对清教徒的宗教迫害5、结果: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经济、政治、宗教等),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三、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神化封建王权,从神学角度为王权辩护2、不同点:背景目的作用君权神圣资本主义尚未萌芽调和封建内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确立世俗政治的一定地位君权神授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神化君主专制统治成为封建统治镇压人民的武器四、评价专制主义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有利于形成民族国家的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消极作用:代表专制思想,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最终加剧了君主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外比较: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实践概况时间理论实践战国产生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西汉发展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宋元至明清高潮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高度发展-3-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1、产生的时代背景1)荷兰①政治: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建立荷兰共和国;荷兰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封建势力的威胁;荷兰共和国是贵族寡头和富人的民主。②经济:独立后荷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③思想:基督神学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2)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2、“天赋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1)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理论)(2)社会契约思想①、人性论(人的本性、自然权利)政治学说基础②、根据社会契约建立的国家要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安全(3)民主政体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提倡民主制度)(4)政治的目的是自由(批判神学经典)3、意义(1)是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2)他的人权、国家、自由等学说对西方近代影响深远。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1、洛克(1632---1704年)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闻名。代表作有:《论宗教宽容》被认为是对思想和信仰自由的最早的系统阐述。最著名的政治哲学著作则是《政府论》两篇,成了英国革命最系统、最深刻的理论表述。2、提出的背景①英国革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1689年洛克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提出理论论证。②为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3、主要思想(1)社会契约思想: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治社会和政府,君主立宪制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2)分权制衡学说: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对外权属于国王。(3)主权属于人民说:如果国王或政府违背了人民意志,人民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其统治。4、意义(1)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2)其思想成为英国革命最有力的辩护。-4-(3)首创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学说。(4)对法国启蒙运动、北美革命产生影响。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1、背景:法国的启蒙运动2、内容:①天赋人权说:平等权②社会契约论: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③人民主权说:人民是国家最高主权者④革命权利说:人民有权推翻暴君3、影响: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产生重大影响比较洛克与卢梭在社会契约学说上异同点⑴相同点:都认为国家或政府是人民通过定立社会契约而建立的。⑵不同点:洛克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社会契约的完美体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应当建立民主共和制。四、从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来比较三位民主思想家的异同点。项目思想家背景内容影响不同点共同点不同点共同点不同点共同点斯宾诺莎16世纪(1)政治上,尼德兰革命成功建立的新政府面临国内外封建势力威胁(2)经济上,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思想上,基督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头脑。都是资本主发展受到封建专制主义阻碍,特别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头脑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理论都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批判;都有提出社会契约思想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对后世影响深远都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暴政,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并构筑了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蓝图洛克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需要捍卫洛克的权力分立(1)分权与制衡被孟德斯鸠发展为三权分立(2)对美国革命-5-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一、资本主义在封建母体中孕育---16世纪到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发生的重大变化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得到发展。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产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推行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宗教上: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清教。4.思想上:反对“君权神授”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不断滋长。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反对王权的斗争表现:1.呈递《权利请愿书》(1628年)(初步斗争)(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2)目的: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胡作非为。(3)内容:①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②拿不出具体罪状.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③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军队不得驻扎在民居。(4)结果:查理一世违心同意了请愿书,却没有认真履行。(5)意义:表明矛盾进一步尖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专制王权斗争提供法律依据。2、提交《大抗议书》(1641年)(进一步斗争)长期议会在1641年通过了《大抗议书》。(1)原因:查理一世肆意破坏《权利请愿书》,实行无议会统治,推行反动政策: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封建统治根深蒂固与人民大众矛盾尖锐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卢梭的“主权在民”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指导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6-①迫害人民,迫害清教徒。②在征税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2)内容:①列举了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封建暴政,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揭露黑暗的政治现象。②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如要求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3)影响:①议会反对国王的斗争,声势日盛。②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武装冲突一触即发矛盾激化,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三、比较《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1.相同点:(1)背景(原因):斯图亚特国王查理一世厉行君主专制,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目的: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专制行为。(3)内容:都对王权作出一定限制,都涉及到税收问题。(4)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纲领性文件。2.不同点:(1)背景:前者是在查理一世统治前期;后者通过的时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开始。(2)内容:前者侧重于限制国王权力;后果侧重于列举国王罪状,还进一步提出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这一要求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3)结果:前者得到了查理一世的同意,但没有得到认真履行;后者遭到国王拒绝,激化了议会与国王的矛盾。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一、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1、英国内战爆发1)爆发标志:1642年查理一世讨伐议会(1)原因:查理一世无法容忍议会的挑战,宣布讨伐议会。(2)经过:A内部思想分歧B军事指挥不利。最根本的是内部思想分歧。(3)组建“新模范军”:英国建立正规军的开始《自抑法》《新模范军法案》影响:新模范军的组建使得战争局势急转直下,迅速扭转了颓势。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给国王的军队以致命一击。王军几乎全军覆没。4)结果:1646年内战结束,议会军获胜。1646年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2.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7-二、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1、“护国政体”(1)背景1653年克伦威尔强制解散了国会。1653年12月16日,在独立派军官和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支持下,克伦威尔被拥戴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终身护国主,开始了英国近代史上的护国政治时期。(2)措施①护国政府统治时期,克伦威尔把全国分为十多个军区,实行军事管制。②他还穷兵默武,不断对外征服,造成财政紧张,债台高筑,引起政局混乱,民怨沸腾。③言论自由遭到禁止,民主思想受到禁锢,社会生活中禁区重重。(3)护国政体的实质—军事独裁1653年解散议会;终身任职,有权指定继承人,并将立法、行政、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于一身;实行军事管制;对外征服;禁止言论自由等。(5)护国政治评价①积极性:有效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②消极性:A限制人民的民主权利,对外扩张造成政局混乱B脆弱性:建立在克伦威尔的军功与个人威望上(6)影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2.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年4月4日,查理王子在荷兰发表了一个宣言。在这个宣言中,查理王子允诺在即位后不收回在内战中从王党和教会手里没收的土地,赦免所有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者,保证宗教信仰自由。5月1日,英国国会通过决议,迎立查理为国王。5月29日,查理回到伦敦即位,称查理二世(1660—168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三、斯图亚特王朝的倒行逆施(一)复辟后倒行逆施的措施1、查理二世的统治(1)经济:照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政治:对参加革命者反攻倒算(3)宗教:恢复英国国教,迫害其他教派2、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性质兼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特点查理二世同时是“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的继承人”3、詹姆士二世的专制政策(1)宗教:竭力在全国恢复天主教(2)政治:任命天主教徒担任公职4、议会的反专制斗争:《人身保护法》-8-1)内容:保障人民人身安全2)意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专制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的倒行逆施导致了什么后果?1)光荣革命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等各阶层联合进行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2)建立起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一、《独立宣言》发表的背景1、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理论基础)为《独立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2、北美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在欧洲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北美殖民地也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是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和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他们反对奴隶制,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3、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和暴虐统治,使北美人民的反抗最终演变为一场民族独立战争。英国议会颁布《糖税法》(1764年)、《印花税法》(1765年)、《汤森税法》(1767年)、《茶税法》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选修2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