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讲
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特点(1)物质性—由各种天体组成。(2)运动性—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填图掌握天体系统的层级总星系太阳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读图填写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名称A______、B金星、C______、D火星、E_______、F______、G________、H海王星2.地球的普通性——两大表现(1)八颗行星都具有相同的运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__________________有相似的结构特征。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水星、金星、火星3.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点睛】在太阳系中,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存在一小行星带,其运动特征与八颗行星相似。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____________(←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______________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三大影响(1)为地球直接提供____________。(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和生命活动。(3)为人类生活生产___________。2.太阳活动的影响光、热资源水循环、大气运动提供能源(1)读图填写下列内容。①太阳大气分层:A_______、B色球层、C________。②主要太阳活动类型:C层______、B层_______。(2)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①扰动地球的________,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扰乱_________,产生“磁暴”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_______”现象。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日冕层光球层黑子耀斑大气层地球磁场极光【点睛】(1)在太阳大气分层中,由于位于里面的光球层发出的可见光多,因此平时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是最里面的光球层。(2)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天气、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考点一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问题导引】1.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是什么?2.地球能够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哪些?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误区点拨台】(1)地球的特殊性是指地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分析地球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是分析其存在生命的条件,不是分析它的特殊性。(2)地球的自身条件是其有生命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内因,外部条件是必备条件,属于外因。【对点演练1】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近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此回答(1)~(3)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该行星无生命存在的原因是()A.上面没有水B.距离恒星太近C.温度太低D.不存在大气层(3)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①适中的体积和质量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以下几点:(1)要明确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2)要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解析】(1)选C,(2)选B,(3)选B。第(1)题,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而“水世界”类地行星距离地球近40光年,说明该行星在银河系之中。第(2)题,结合题目提供的材料可知,该行星上不存在生命是因为温度太高,这是由于其距恒星太近导致的。第(3)题,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会使该星球有大气层的存在;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会使该星球有适宜的温度,使该星球表面有液态水的存在;该星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不包括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考点二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布【问题导引】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高的地区,而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则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中心。你知道为什么吗?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同,现对其分析如下: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一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弱主要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其他因素因素影响天气状况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年太阳辐射丰富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日照时数长→年太阳辐射丰富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1)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出现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出现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2)极值分析——主要分析因素:地形地势、纬度位置、天气状况等因素。①青藏高原。②四川盆地。【误区点拨台】尽管太阳辐射具有随纬度增高而减小的分布规律,但全球年太阳辐射量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这是由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对点演练2】(2013·三明模拟)读某区域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完成(1)、(2)题。(1)A处年太阳总辐射量()A.大于53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B.可能为548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C.小于51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D.可能为521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2)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与地形C.纬度与洋流D.地形与洋流【解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可知,A处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1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至53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之间。第(2)题,由图可知:纬度越低,年太阳总辐射量越高;海拔越高,年太阳总辐射量越高。【变式备选】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长三角地区缺煤少油,但有数亿平方米的屋顶,越是能源紧张,越是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阳光。据此回答(1)、(2)题。(1)南京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的许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空气稀薄B.气候相对湿润,太阳有效辐射强C.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D.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设备好(2)上海市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原因是()①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②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③太阳能开发使用方便④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1)选C,(2)选D。第(1)题,结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南京纬度比北欧国家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另外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晴天多于北欧国家,日照时数长。第(2)题,上海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属高新技术,科技含量高。【拓展延伸】正确认识、理解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1)优点。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它与常规能源相比有三大特点:①能量巨大。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分布广泛。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③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在开发利用时,不会造成污染和公害。(2)缺点。①能量密度较低。从而使采光装置占地面积大、用料多,成本增加。②受天气影响较大。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因受地区、气候、季节和昼夜变化等因素影响,时强时弱,时有时无,给使用带来不少困难。【读图技巧】等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及其变式图的判读【典例】(2009·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思路点拨】解答该题思路如下:【答案】D等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等云量线分布图等是近年等值线图考查的一种新形式,在对其分析解读时,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1.学会描述分布规律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多哪少”,如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学会分析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可从日照时数、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几方面分析。3.掌握我国分布特例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区往往成为对比考查的重点,答题时要把握准要点。地区太阳辐射对比分析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丰富排除纬度因素,侧重分析:①北方地区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②夏季北方地区昼较长,日照时间长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丰富应从气候的角度侧重分析天气晴朗青藏地区最丰富重点强调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四川盆地贫乏重点分析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雨、雾天多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6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