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高校进行舆情监测的重要性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已经实现了图、文、声、像的一体传播。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使得校园内的网络信息传播更加隐蔽且难以控制。做好大学校园内的网络舆情研判、引导工作,用科技手段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刻不容缓。高校舆情的特点:自由性与多元性伴随着网络的自由性而来的是网络的多元性。多元性是指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公众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的不同而持有的不同看法和态度。网络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虚拟空间,它能够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阻隔,让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相互渗透。尤其当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对我国加紧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直接着力于对人们尤其是对道德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思想的改变。这种影响的后果具体表现为“四强四弱”现象:“经济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弱化;个人意识强化,集体意识弱化;功利意识强化,奉献意识弱化;休闲意识强化,敬业意识弱化”。即时性和放大性网络的即时性使网络信息在传播中产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连锁放大效应。大学生网络普及率极大提高的今天,网络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学生中间引发蝴蝶效应。伴随着网络的自由性而来的是网络的多元性。多元性是指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公众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的不同而持有的不同看法和态度。网络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虚拟空间,它能够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阻隔,让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相互渗透。尤其当下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对我国加紧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直接着力于对人们尤其是对道德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思想的改变。这种影响的后果具体表现为“四强四弱”现象:“经济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弱化;个人意识强化,集体意识弱化;功利意识强化,奉献意识弱化;休闲意识强化,敬业意识弱化”。隐匿性和非理性网络的多元性、自由性和匿名性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网络特殊的“匿名性”又容易诱发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实践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尝试的道德破坏甚至犯罪行为。近年来大学生规模的快速的增长使校园网络人群剧增。但网络立法、网络教育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互联网的虚拟性使网络成为不加编辑裁剪的发散性信息源,众多具有一定刺激性的中介性事件,在网络这个即时传播的空间里,成为触动大学生神经,诱发群体心态变化的导火索。当整个大学生群体产生被“点燃”的激发心理效应时,即使是积极的群体激情,也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效应。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经历形成、发展和高涨的一般过程,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当前,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的“自媒体”倾向更为突出,大学生上网的“碎片化”程度更高,信息传播更加隐蔽、快捷,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舆情产生和发展的主阵地。高校网络舆情的初步形成一般经历两个阶段:学生因关注某一事件,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直接诉求利益,这种诉求一开始是零星的、孤立的个体行为;因这一事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或代表性,更多的学生给予关注,并通过网络展开比较大范围的讨论,逐渐形成了一种或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网络舆情初步形成。在网络舆情初步形成阶段,需要正确判断学生零星的意愿表达能否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并对引发讨论的缘起事件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当网络舆情初步形成后,围绕初步形成的意见倾向,大学生会通过网络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形成一种或几种比较集中的言论。一般情况下,网络舆情信息的汇聚整合遵循传播学中的“沉默螺旋效应”,即占优势地位的观点会因更多的人赞同而越来越强大;而较为弱势观点的持有者会逐渐失去讨论的机会或放弃讨论,从而变得越来越弱直至最后消亡。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讨论朝着客观、与事实相符的方向发展是网络舆情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讨论、通过多种渠道发表权威信息是必然选择。高校网络舆情的高涨。网络舆情在发展阶段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就会通过网络不断的发酵、扩散,形成舆论导向,这种舆论导向一旦形成,就更加难以控制。如果这种舆论导向集中在学生对学校的不满或其他过激思想时,就很容易诱导他们把不满情绪通过现实行为表达出来,引发过激行动,演变成为群体性事件,给高校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需特别指出的是,一旦网络舆情通过大学生的现实行为表现出来,两者极易形成“共振”,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甚至向着更为极端的方向发展。因此,网络舆情一旦和大学生的现实行动结合起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引导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形成必要的危机预警机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运用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需要深入探讨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时关注、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传播的关键节点。建立网络信息员队伍,收集研判舆情信息。做好信息收集与研判工作,是有效监控网络舆情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学校以宣传部、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和团委为主体,建立了校—院(系)—班级三级网络信息员队伍,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的网络信息员主要由宣传部、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及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组成,重点关注学生使用较多的网络论坛;班级的网络信息员主要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成,主要监测学生的微信群、微博等,对于传播速度比较快且具有共性的信息,及时向学院的主管领导或学校宣传部门报告,由宣传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研判,并形成初步的处理意见。在这一方面可以运用一下舆情监测软件进行辅助舆情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节省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舆情监测的效率。目前市场上的舆情监测产品很多,北京西盈舆情就是一家专业从事舆情监测系统研发和应用的供应商。西盈舆情监测产品都是针对每个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因此是党政机关和高校进行舆情工作管理不可或缺的舆情管家。发布网络权威信息,确保大学生的知情权。发布权威信息,是消除不良信息进一步扩散传播的重要选择之一,更是防止网络谣言滋生、以讹传讹的有效手段。目前,除去学校的官方网站外,学校建立有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各级团学组织、社团组织也均建立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形成了强大的微博、微信矩阵,各个平台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并且有着各自特殊的粉丝人群,用学生乐意接受、经常使用的方式来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就显得刻不容缓。培养思维敏锐、深刻的“网络意见领袖”,引导师生的网络言论和意见表达,从而在师生中产生具有倾向性的意见,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学校在各级网络信息员中都培养有“意见领袖”,他们在学校内部事务管理、重大政治事件网络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学校还注重通过微博来培养“意见领袖”,通过“大V”来发布信息、让更多学生了解学校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构建“诉求—回应”机制,搭建校生沟通互动平台。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现实的利益诉求渠道不够通畅,更多学生愿意通过网络来表达意愿、诉求利益。构建良好的“诉求—回应”机制,是引导大学生合理诉求利益,规范高校网络舆情的根本之策,而主动倾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无疑是一种进步。在实践中,学校通过开通校长信箱、实施领导接待制度、设置网络讨论平台、开通微博平台等多种方式,畅通学校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并及时做好反馈,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利益诉求。做好青年教师网络行为的引导,形成良性舆论导向。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群体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但个别时候不够冷静,同广大学生一样喜欢利用网络讨论问题、发表意见。此时,他们一方面是意见的讨论者,另一方面又是青年学生的引领者,他们的意见更容易在校内形成舆论导向。合理满足青年教师的利益诉求,做好青年教师的网络行为引导,是校内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一方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现实要求,通过教职工生活园区建设,帮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调整校内收入分配制度等方式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满怀家校情怀投入工作;另一方面注重个体引导,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教师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中发布信息的解释说明工作。在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转型发展等关键问题上,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通过召开座谈会、个体交流等多种方式在广大青年教师中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确保校内舆论导向与上级决策和学校党委的重大发展战略一致、同步。建立预警机制建设智慧校园目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也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控制。高校需进一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科技优势,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切实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利用技术优势,建立师生思想行为预警机制。当前,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高校拥有的就是技术优势,我们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预测出事情发生的方向,在技术层面上建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预警机制是可行和必要的。大数据中心可以获得学生在微博、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中活动的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此时,结合学生校内的活动信息,就可以了解某些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及时拿出预防策略,将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通过建立良好的数据采集和挖掘机制,还可以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学生中间共性的、带倾向性的意见、信息,并对此类舆情信息的发展走向做出科学研判,构建较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危机和校园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打造“智慧校园”,实施了智慧安防、无线网覆盖、掌上校园等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智慧校园架构逐步形成。智慧校园建设中,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进行事前预测、过程监督、事后评价,用于支撑学校决策、管理和服务。加强网络自律,抵制不良网络信息扩散传播。大学生面对内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律意识,仅仅依靠外界的“教育和帮助”,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把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对各种信息选择、辨别和分析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帮助学生提高比较、分析网络信息良莠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主、自律的主体意识,自觉选择、吸收外界有用的、正确的信息,摒弃丑陋的、错误的、有害的信息。同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丑陋、有害、错误网络舆情信息和不良思潮的影响。
本文标题:高校进行舆情监测的重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1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