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教师如何搞好数学期末复习
教师如何搞好数学期末复习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要能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实抓好复习工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制订复习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课程标准》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教师要能够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首先根据教材的五部分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二、分类整理,梳理、张扬网络,强化复习的系统性。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三、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质数和奇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简比。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题目的类型不同,但解题的算式是一样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五、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应做到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六、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特别要做好补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最后的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应该达到的要求。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初中生如何搞好期末复习一、复习课要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遗忘后,留下的只是模糊的痕迹,这就需要适时温故,但温故不要旧戏重演,而要有新意,即所选的题材要新,课堂结构要新,学生的思维角度要新,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二、选题要精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程度是不同的,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又要考虑到个别现象,因此,选择复习题一要精,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既能巩固知识又有启发性讲究思维价值的习题,二是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查缺补漏,切忌布置大量的单一的读、背、抄、做等机械性作业。三是作业要分类要求,对中等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作业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技能技巧的迁移。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通过复习培优补差的目的。三、复习时间要科学安排少数教师片面的认为,复习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为了挤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平时授课时随意缩短教学时间,使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而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则抽出较长时间化较大精力进行复习,这样得不偿失。因为任何一个教材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安排的,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起点的。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错误越积越多,便会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现象。再者,较长时间的复习,又易使学生缺乏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复习效果。因此,我认为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了新知识,及时纠错,及时巩固,扎扎实实的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引导学生串联零散的知识构成一个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这样,一般的期末复习时间为两周左右较为合理。四、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在复习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大量的试卷分析看,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虽然主要是由于所学知识的缺陷,但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之一,如字迹潦草,粗心漏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于不仔细审题造成答所非问。因此,复习阶段,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编制复习题时,可选择一些有附加要求学生容易疏忽而产生错误的题型,让学生比较异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审题再答题的习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众人皆知的俗语,毫无掩饰地说出了孩子们在临考前那比在油锅上煎熬还要难受的心理。绝大部分孩子不喜欢考试,更不喜欢临考前那“漫长”的复习时间。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形象地说:家长、老师生怕我们不抓紧时间复习,比看关在笼子里的狮子老虎还邪乎地盯着你。在这一方面,我班上的孩子是幸运的。我的期末总复习讲究运用“兵法”,取乎于巧,常常能决胜于无形。兵法之一:背水一战。许多教师在期末会印发大量的复习材料给孩子,期待练习以巩固。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练习集中,往往导致一些孩子草草了事以应付检查。到头来,练习归练习,考起来照错不误。难怪许多老师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怎么搞的,讲过多少遍你还错?练习都做过了你还错?其实,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另一些认真的孩子打的是“疲劳战”,消耗过多精力,被题海淹没。这样的复习日子自然难熬,这属于方法不当。可想而知,小时候就将学习变为极端痛苦之事,这对今后继续拓展、深入地学习非常不利。我的方法说来简单。首先,印发练习是必然的,日常教学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此时为了应试,工具性必然需要凸显,训练的力度也要加强。但是我在做练习时要求孩子准备两种颜色的笔。凡是靠自己储存在大脑中的固有知识来做答的皆用黑色;凡是靠查阅书籍后知晓、依托父母帮助所得、从同学处借鉴而来、讲评订正后补充的内容,皆用红笔表示。随后,我要求孩子们制作“关键摘抄”。需摘抄的并非是所有的“红色警戒”部分,经过订正或补充后已经完全收纳入脑的可免;订正后却依然感到未能完全掌握或是有需要提醒自己强化记忆的则“榜上有名”。紧接着我将回收所有练习,只留“关键摘抄”于每个孩子手中进行二次复习。没了练习,这一轮就只能“背水一战”了,但是此“战”针对性强,效率高,收效明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过程的科学性吧:其一,正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和知识返生的现实,允许孩子在复习练习中通过各种渠道弥补知识缺漏,而不生硬地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在降低练习难度的同时,也保护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其二,订正后进行“关键摘抄”是一种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的科学有效的用脑方法,已得到许多人类学研究专家认可和推广。将其运用到总复习很有必要。其三,回收大量练习后,量的骤减先从心理上缓解考试压力。同时孩子们也不至于盲目无效地复习,他们能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和知识遗漏点,复习变得有针对性。此时他们已再无其他练习,只能牢牢抓住这“救命稻草”奋力一击啦。相信他们也会从多次的实践中总结出经验,慢慢地学会自己抓住重点复习。这“背水一战”已经成了我的常规复习方法之一。兵法之二:欲擒故纵。孩子有时候逆反情绪很重,特别是在学习强度比较大的期末总复习期间。此时,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复习内容,他们会从心里抵触。再加上每天听到的都是:认真复习,不要偷懒等念经式的叮嘱,早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啦。不过有一次,我班上的孩子可是将我的叮嘱听得真真切切,完成得漂漂亮亮。原来我说的让他们“大跌眼镜”。一天,我到班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本次考试,允许每人带一张印有特殊标记的小白纸进入考场供自己参考!在这张白纸上,由大家自己来决定写什么:背不下来的、容易错的、不理解的……能写多少写多少,写满为止。语惊四座!起初孩子们半信半疑,这句话从老师口中讲出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但看我认真的样子,他们变得“宁可信其有”了。随后,每个人都奉若至宝地从我手中领取纸张,开始制作“小抄”。请看一个孩子在作文中的描述吧:我拿到纸张后,如获至宝,真是有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丢了”的感觉。我用铅笔和尺子将它分成几个区域,共摘抄三种内容。第一块是课文重点内容;第二块写的是拓展资料以及一些课外纷杂的内容;第三块写的是本学期的疑难字词和一些错题。整张纸被我写得密密麻麻,还好我用了不同颜色的笔,否则连我自己也真有些难以看懂。在一番“苦战”后,终于“出炉”了!您瞧,孩子们全情投入,达到愤悱状态,完全是主动学习。后来呢,不说您也猜得到。几天后,我告诉孩子真相——这是我的一计。目的就是让他们归纳出自己还为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复习。我催促他们赶紧将小纸条上的内容记忆到大脑中。孩子们一边笑喊着:老师骗人,一边抓紧复习。由于重难点都已经概括无遗了,复习就成了“集中火力”打攻坚战,很有针对性。您看到这也别在“谎言”这个话题上纠缠了,孩子们也只是嘴上说说,没往心里去。大家都知道,这是何老师一次善意的谎言。不过,此计仅能使用一次,要的就是那种故作神秘,欲擒故纵的效果,它特别适合于复习时间短的半期考试。兵法之三:立“军令状”。古人战前多立军令状,鼓舞士气,激昂斗志。我可不是和孩子签订什么“生死契约”,我设计的“军令状”是一个装满大家心愿的“许愿箱”。它能把孩子们的愿望变为动力,为了达到目标,大家自觉地“踩油门”,鼓足劲,利用复习向前冲!“许愿”过程要做足。教师要亲手制作一个精美的“许愿箱”,并且让孩子看到这一制作的过程。之后,让孩子先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估计自己在考试中应该取得的分数。然后在一张纸条上用最好的字,写下了自己如果达到此分数线后最希望实现的一个合理的小心愿,如:调整座位,担任职务,购买学用品,获取表扬等。将写好的小纸条放进“许愿箱”中封存,待考试结束后开箱,根据各自的成绩来满足各自的愿望。您不要认为这是“过家家”,这过程对孩子来说太具诱惑力啦!一个孩子在作文中生动地写到:何老师的脚还未完全踏出教室的门,小丹就蹿到前排来,询问许愿的事。我听了她的一则,小丹说,她想让何老师打个电话给她的妈妈,让她的妈妈允许小丹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而我自己,一则想调个座位,因为我的座位看黑板会反光,看不清楚老师写的是什么。那天中午,何老师的“超级许愿箱”似乎起了效果,今天没写作业的人数大大减少,晚上回家复习功课更自觉了。最重要的是,我从开始的
本文标题:教师如何搞好数学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3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