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薛立新老师告诉家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应对
薛立新老师告诉家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应对2015-12-21薛立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部分进入中学的孩子,会对父母采取一些对抗行为,有人称其为“青春期叛逆”。我是不太赞成“叛逆”这个说法的,更倾向于使用“青春期困惑”这个词语。我遇到过无数遭遇“青春期困惑”的学生,最终,这些学生都很安全地度过了这个特殊的阶段。河北保定的一位高二学生,母亲是一位极负责任、教学水平非常高的老师。她对孩子的要求极其严格,一旦孩子不听话,她甚至会体罚孩子。孩子很聪明,加之母亲的严加管教,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种状况持续到初二下学期,孩子好像产生了逆反心理,开始尝试违背母亲的意愿,不过表现不是十分强烈,所以没有引起母亲足够的重视。中考结束后,母亲安排孩子假期预习高一课程,这时,孩子的逆反强烈地爆发出来,他坚决不同意母亲的想法。母亲想说服孩子,孩子扭过头去,当做没听见;动手打孩子,孩子已经比母亲高出一头,胳膊轻轻一挡,母亲就是一个趔趄。母亲无计可施,与儿子的较量,第一次败下阵来。此后,双方冲突不断,几乎每次争论家长都铩羽而归。妈妈也私下叮嘱各科老师严加管教孩子,可孩子对老师也毫不领情,有时还无缘无故顶撞老师,这让妈妈在同事面前很没面子。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到吃饭时不出来,自己的抽屉也都锁得严严的。有时候,母亲想缓和一下关系,主动和孩子说话,可往往谈不了几句,又陷入争吵之中。有一个家长曾经跟我讲过,她是怎样让她女儿看《中国英才家庭造》的。这位家长看完这本书后发现特别好,就推荐给她的女儿看,没想到本来很喜欢看书的女儿竟然对此不感兴趣。于是妈妈举了几个书中写得特别神奇的例子,比如倒数第一进北大、如何在高考前用一周的时间将数学提高20分。讲完以后,她不再要求女儿看了,而是说:“你最近太忙了,别浪费学习时间,等考完试再看吧。”然后这个妈妈就当着孩子的面,把书放到了客厅的书架上。结果没过两天,她在给孩子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那本书竟然在孩子书桌上。她很开心,但仍然假装不知道,直到女儿开始跟她讨论这本书。孩子从进入中学起,好像就不再听父母的话了,家长指东他偏要去西,事事与父母作对。一向乖顺、听话的孩子,就像着魔似的变了一个人,让父母不可捉摸、束手无策。原因何在?一方面是家长的教育方法落伍了。原来的教育方法更适合初中以下的孩子,孩子在不断成长,教育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方法从一开始就不对。心理学中有个实验是这样的:心理学家先把一只小白鼠放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对小白鼠施以电击。电流不足以致命,但会让小白鼠痛苦万分。在封闭的笼子里,无论小白鼠怎么上蹿下跳,都无法摆脱电流的侵袭。如此反复多次。然后,心理学家改变实验条件,将笼子门打开,蜂鸣器响过后并不立刻施以电击。结果小白鼠不但没从笼子里逃出去,反而在大门敞开的笼子里等待痛苦的降临,甚至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抽搐。后来,心理学家给这种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命名为“习得性无助”。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会变得绝望和悲哀,很有可能会放弃一切。很多家长所谓的“教育方式”大多只有一个:喋喋不休。它对于孩子的作用就像电击对于实验中的小白鼠,其实那根本不是教育,应该叫摧残。很多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父母逼向了“我行我素”。因为无论他怎么努力,家长看到的、指出的,永远是他的不足。久而久之,孩子干脆什么都不做了,就像笼中的小白鼠一样——在这里我把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为“习得性反抗”。怎么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呢?我给家长的建议就是:(1)颠覆一个观念——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有一个家长跟我说:“我儿子小时候很听话,特别好。”在他眼里,只要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其实这样就是把孩子看成没有自我的木偶,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完全依从于外界的评价,会活得很累。好孩子应该有一个更宽的底线。父母要敢于接受孩子的逆反,让孩子对生活有主见,发展孩子的自发性而非强迫性才是真正爱孩子。(2)应该谁先理解谁?对于任何僵硬的关系,要化解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包容另一方。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认为是大人先去理解孩子,理解的关键是倾听,让孩子把心底的话讲出来;孩子讲的时候,即使你不认可,也不要打断。这就要求父母能够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才可能开始。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并适时提出合理的解决之道。(3)不要剥夺孩子经历失败的权利。失败是一种教训,更是一种提醒。你天天告诉他摔倒了会疼,他没有亲身体会,理解得也是模模糊糊。直到有一天他重重地摔了一跤,很疼,他才会真正明白“摔倒真的会疼”。下次他才会自觉地注意。走一些弯路,有一些经历,多一些体会,孩子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4)要学会正确的批评方法。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说准说透,以质量胜数量。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因为孩子最烦的就是父母的唠叨,它会让孩子产生“永无出头之日”的绝望感;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粗暴指责,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其结果是父母说了很多,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5)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过分的保护与过多的干涉都是不正确的,不要万事代劳。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与分数,因为决定人生幸福与否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标题:薛立新老师告诉家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应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5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