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七章-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2.抗微生物剂3.抗生素4.抗代谢物5.微生物的抗药性6.灭菌7.消毒8.生长曲线9.深层液体培养:二、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个生长时期。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和。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和等。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或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灭菌,其温度为,时间为。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值范围是。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和等。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B、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D、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A、40hB、20hC、10hD、3h3.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A、死亡期B、稳定期C、延迟期D、对数期4.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A、1,4B、2,3C、2,4D、1,5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A、比浊法B、显微镜直接计数C、干细胞重量测定D、平板菌落记数6.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7.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A、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的浓度B、培养罐中限制性底物的体积C、温度D、稀释率8.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A、121℃B、200℃C、63℃D、100℃9.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A、啤酒B、葡萄酒C、牛奶D、以上所有10.()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A、青霉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11.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A、3.75×107个;B、3.0×109个;C、2.35×107个;D、3.2×109个四、是非题1.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部所需时间为代时。2.最初细菌数为4个,增殖为128个需经过5代。3.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的菌数多。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6.特定温度下杀死某一样品中90%微生物或孢子及芽孢所需的时间为热致死时间。7.巴斯德消毒法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8.对热敏感的溶液可采用巴斯德消毒法来灭菌。9.酸泡菜较鲜肉更易受大肠菌污染而腐败。10.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五、简答题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2.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3.过滤除菌有些什么方法?哪种方法较为经济实惠?4.近年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的增多?5.简述连续发酵的优缺点。6.概述固定化的优势。7.简述生产菌种的要求。8.简述大规模发酵的特征。9.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10.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1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值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12.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有哪些方法,写出利用热力灭菌时的灭菌条件。13.简述下列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并说明理由。①抗毒素等药液;②手术器械;③医院废弃的纱布等;④无菌实验室;⑤人体皮肤;⑥手术室;⑦血清等药液;⑧一次性注射器。六、论述题1、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一般采用什么具体的方法?并从实际应用、优点、使用的局限性3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2、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哪几个生长期?以图表示并指明各期的特点。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3、大肠杆菌在37℃的牛奶中每12.5min繁殖一代,假设牛奶消毒中,大肠杆菌的含量为1个/100mL,请问按国家标准(30000个/ml),该消毒牛奶在37℃下最多可存放多少时间?4、说明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详述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具体表现。5、详述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极端嗜热菌的不同。6、哪几种氧形式对细胞有毒性?微生物细胞具有什么酶来解除氧的毒性?7.某同学在实验室因操作不慎,所保藏的Bacillussubitis和Lentinusedodes菌种被E.coli污染了,请问他应该如何将这两种菌种纯化?8.试设计一个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并利用苯酚的细菌纯培养物的实验方案。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维持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2.抗微生物剂:是一类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3.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某些微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或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化合物。4.抗代谢物:是指那些在结构上与微生物生长因子相似但又有区别,它们不能够在菌体细胞内起着生长因子的同样作用,但却能够阻止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利用,因而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5.微生物的抗药性:微生物能够抵抗化学药物作用而正常生长的能力。6.灭菌: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7.消毒:利用某种方法杀毒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8.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细胞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绘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9.深层液体培养:将菌种培养在发酵罐或圆锥瓶内,通过不断通气搅拌或振荡,使菌体在液体深层处繁育的方法。二、填空题1.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衰亡期2.单细胞计数细胞物质的重量代谢活性培养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液体稀释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比浊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3.机械法环境条件控制法离心法过滤分离法硝酸纤维素滤膜法4.恒浊法恒化法5.营养物质水活性温度pH氧;6.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超高温灭菌135~150℃2~6s7.6.5~7.54.5~5.54.5~5.58.温度辐射作用过滤渗透压干燥超声波9.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10.对氨基苯甲酸叶酸三、选择题1.C;2.C;3.D;4.B;5.D;6.A;7.D;8.A;9.D;10、B;11、B四、是非题1.-2.+3.+4.+5.+6.-7.+8.-9.-10.-五、简答题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答: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物质按比例不可逆地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细胞群体的生长,是细胞数量或细胞物质量的增加。细胞的生长和与繁殖两个过程很难绝对分开,接种时往往是接种成千上万的群体数量,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是指群体生长。2.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答:由于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一直保持在对数期,生物量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因此单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能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控制;降低动力消耗体力劳动强度;产品质量较稳定。3.过滤除菌有些什么方法?哪种方法较为经济实惠?答:过滤除菌有3种:深层过滤、膜过滤和核孔过滤。深层过滤器是由纤维或颗粒状物质制成的过滤板层;膜过滤器是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或其他合成物质制成的具有微孔的滤膜;核孔过滤器是由核辐射处理后再经化学蚀刻的薄聚碳酸胶片而制成。深层过滤较为经济实惠,多用于工业发酵,后两种方法主要用于科学研究。4、近年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的增多?答: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①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②药物进入细胞后又被细胞膜中的移位酶等泵出胞外;③细菌产生了能修饰抗生素的酶使之失去活性;④药物作用靶发生改变从而对药物不再具有敏感性;⑤菌株改变代谢途径以绕过受药物抑制的过程或增加靶代谢物的产物。5.简述连续发酵的优缺点答:连续发酵的主要优势是简化了菌种的扩大培养,不需要发酵罐的多次灭菌、清洗、出料,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增加了生产效率。连续发酵运转的周期长,菌种多退化,容易污染,培养基的利用率一般低于分批发酵,而且工艺中的变量较分批发酵复杂,较难控制和扩大。6.概述固定化的优势。答:固定化酶可以重复使用;固定化酶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后处理比较容易;固定化酶使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简化,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和器材也较容易。固定化酶活力稳定。7.简述生产菌种的要求。菌种能在较短的发酵过程中高产有价值的发酵产品;菌种的发酵培养基应价廉,来源充足,被转化的产品的效率高;菌种对人、动物、植物和环境不应该造成危害,还应注意潜在的、慢性的、长期危害,要充分评估其风险,严格防护;菌种发酵后,不需要的代谢物要少,产品要相对容易与不需要的物质分离,下游技术能用于规模化生产;菌种的遗传特性稳定,利于保存,而且易于进行基因操作。8.简述大规模发酵的特征规模大,即所用的设备庞大,占用场地大,人力、物力投入的规模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菌种符合生产菌种的要求,其生长代谢特性与大规模的发酵相适应;需进行成本核算等。9.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常用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1)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优点:可适用于一切微生物,缺点:无法区别死菌和活菌。2)比浊法。原理:由于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时,原生质的增加导致混浊度的增加,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优点:比较准确。3)测含氮量,大多数微生物的含氮量占干重的比例较一致,根据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4)血球计数板法。优点:简便、快速、直观。缺点:结果包括死菌和活菌。5)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MPN表,再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其中的活菌含量。优点:可计算活菌数,较准确。缺点:比较繁琐。6)平板菌落计数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经培养后计算原菌液的含菌数。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缺点:操作繁琐,需要培养一定时间才能获得,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0.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答:(1)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2)消毒:指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3)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其主要措施有:①低温。利用4℃以下低温可以保藏食物、药品。②缺氧。采用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达到保鲜的目的。③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④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的防腐方法。⑤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⑥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1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值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答:(1)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氧化成有机酸,使pH值下降,蛋白质脱羧成胺类而使pH值上升。硫酸铵等无机盐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由于铵离子被选择吸收,留下硫酸根而使pH值下降,硝酸钠等无机盐在微生物代谢过
本文标题:第七章-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9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