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7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七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ω′c的关系,通常是()A.ωc=ω′cB.ωcω′cC.ωcω′cD.ωc与ω′c无关3.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相角是,随着的增大()A.先超前再滞后B.先滞后再超前C.不超前也不滞后D.同时超前滞后4.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Gc(s)=1s101s100,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A.(0,j0)B.(1,j0)C.(1,j1)D.(10,j0)5.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A.PI控制器B.PD控制器C.PID控制器D.P控制器6.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超前—滞后校正装置D.滞后—超前校正装置7、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8.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C的关系,通常是()A.ωC=CB.ωCCC.ωCCD.ωC与C无关9.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A.圆B.上半圆C.下半圆D.45°弧线10.设有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0(s)=2)s(s40,若要求相位裕量≥50°,最为合适的选择是采用()A.滞后校正B.超前校正C.滞后-超前校正D.超前-滞后校正11.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KSST1T1(0β1),则该装置是()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12.超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为)1(jT1jT122,其最大超前相位角Φm为()。A.sin-111B.sin-11T1-T22C.sin-11T1T22D.sin-11T1T2213.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以上都不是14.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C的关系,通常是()。A.ωC=CB.ωCCC.ωCCD.ωC与C无关15.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k1,Ts1Ts1,该校正装置为()A.滞后校正装置B.超前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16.在实际中很少单独使用的校正方式是()A.串联校正B.并联校正C.局部反馈校正D.前馈校正17.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角可趋近()A.-90°B.-45°C.45°D.90°18.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可趋近()A.-90°B.-45°C.45°D.90°19.在串联校正中,校正装置通常()A.串联在前向通道的高能量段B.串联在前向通道的低能量段C.串联在反馈通道的高能量段D.串联在反馈通道的低能量段20.对超前校正装置TsTssGc11)(,当φm=38°时,β值为()A.2.5B.3C.4.17D.521.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KTsTs11,1β0,该校正装置为()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1.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ωm=。2.滞后校正装置最大滞后角的频率m=。3.PI控制器是一种相位___________的校正装置。4.校正方式一般可分为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局部__________校正和前馈校正。5.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奈氏图的形状为一个______。6.串联校正装置可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__________。7.从相位考虑,PD调节器是一种________校正装置。8.就相角而言,PI调节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校正装置。9.超前校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中频段产生足够大的_____________,以补偿原系统过大的滞后相角。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局部反馈校正2.超前校正3.校正装置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1.试写出闭环频率特性性能指标。2.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有哪些影响?3.什么是位置、速度、加速度稳态误差系数Kp,Kv,Ka?(设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题32图所示)4.局部反馈回路除了起到与串联校正类似的功能外,为什么还能抑制所包围部分的参数波动?5.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是什么?6.为什么说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一种校正方式?7.滞后校正装置是如何改善系统性能的?8.用传递函数来分析,为什么局部反馈校正能改变系统的性能?
本文标题:自动控制理论二第7章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7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