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具准备收集历史和民间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掌各种各样的图案。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有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二、探求新知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松树和小草)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轴)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对称轴的距离,就可以知道)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都是相应的对应点)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4、教学画对称图形。(出示课文第4页的例2)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把另一半“建”起来。(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让学生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5、完成课文第4页的“做一做”。(1)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2)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3)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三、巩固新知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1、第1题。设计轴对称图形,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通过设计图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2、第2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调整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些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教学反思:“对称”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二年级时他们就已初步感知并能正确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现象1:通过观察教材第3页的六幅图,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概括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第一位同学说“如果图形左右对折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一回答显然是受教材图例不够典型所造成的(因为教材6幅图全是左右对称)。于是我出示一只上下对称的蝴蝶,这时第二位同学补充到“如果图形左右或上下对折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看来还需引导,当我将蝴蝶斜放时,学生的抽象思维再一次被激活,经过多位同学的共同努力终于较准确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一点感悟]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观察材料必须充分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为这是学生观察活动展开的前提和保障。现象2:板书学生中三种不同对称轴的画法:1、直线;2、虚线(或点划线)但是是线段;3、虚线(或点划线),但贯穿整幅图。请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何画成虚线(或点划线)并贯穿整幅图才是正确作图方法呢?肖瑶:因为对称轴正好就是对折的地方,劳动手工制作中就是用虚线来标明的。熊雨琪: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但为了与原图形区别开来,所以画成了虚线(或点划线)。[一点感悟]虽然第二位同学的回答才是正确结果,但我却为第一位同学能够跨学科综合考虑问题而叫好。现象3:根据班级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较差的现状,在教学第4页做一做和第8页第2题过程中,只有第2题第1小题我是先请学生先看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其它各题都是采取的先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再帮助学生进行想像。虽然已将教学低位于很低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困难重重。主要表示在以下两方面:1、看图示不明白如何折纸;2、在老师的示范下会折,但不知折好的纸该如何正确摆放。[一点感悟]新课标十分强调空间观念的培养。结合到这两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由折法想象出展开后的图形,由展开后的图形想象出它的折法,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实现转化包括观察、想象、抽象分析,是建立在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的。面对学生的困难,我该如何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呢?1、一双慧眼会识图。看图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图形还原为较为具体的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反向思维的过程。在识图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示中的开口处及折痕处。2、一双巧手能操作。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对操作结果的仔细观察,促使学生掌握其特征。不怕“浪费”时间让学生“玩”,因为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3、拾级而上促思维。大脑是越用越灵活,因此不能长期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还要经常让学生展开想像。如看到折法,想像展开后会是怎样,再通过操作加以验证。对于较简单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后,尝试着对手折、画、剪出来。
本文标题: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7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