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本册教材简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教学要求:⑴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⑵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⑶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掌握选择课外读物和读书做记号的方法。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⑴说出有哪些途径可以找到图书。⑵说出在图书馆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⒉总结:知识如同大海,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何况书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⒈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⒉观察的一页最上面的图。讨论:⑴图中的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⑵确定好自己所需要的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呢?⑶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那一类的,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拿一本书讲解:封面、书脊、根据书脊确定自己是否需要。⑷指导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又应该怎样放回去?为什么?⑸观察下面的图,讨论这名学生在做什么?三、作业课后到书店或图书馆去选择自己要的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⑴能说出读书时应有怎样的姿势?⑵能分析出应该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二、训练⒈观察第三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⒉观察特写图⑴说说这位同学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⑵学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⒈讲述: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⒉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作记号呢?观察文字图。说说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⒊小结学法:刚才观察了第2页,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4人一小组,按刚才的学法自学剩下的图文。⒋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⒌小结:做记号的重要性。第三课时学习目标:⑴能运用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⑵能运用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观察插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字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二、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⒈观察第5页下面的图,讨论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小结:①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座雕塑。②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⒉总结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校园一角是静态的,该如何观察呢?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教师小结。观察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按一定顺序;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第四、要观察以后再动笔。⒊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画中的校园一角。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⒋⑴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们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⑵看的4页下面和的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①指名说。②评议。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⒈一起刊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⒉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的事物呢?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小结。⒊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⒋①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②指名说。③评议。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门学的非常认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一、天安门广场教学要求:⑴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⑵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⑶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⑴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⑵说出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⒈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⒉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⒊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二、初读课文⒈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⒉检查自学情况: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⑵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质疑问难五、讲读第一段⒈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⒉讨论: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⒊朗读。六、作业⒈朗读课文。⒉抄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⑴能有感情朗读课文。⑵能背诵课文4—6段。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领袖宣告纪念碑雕梁画栋政府沸腾博物馆尽收眼底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⒈指名读2、3段⑴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完成课后第四题。⑵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的不同。⒉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的?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⒊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讨论自学。⑵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三、讲读课文第四段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⑴“向往”是什么意思?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⑷齐读第4自然段。四、讲读5、6自然段⒈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⒉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训练朗读。⒊小声读第6自然段。⑴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⑵背诵第六自然段。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⒈练习背诵。⒉课后小练笔: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二、虎门销烟教学要求: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⑵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⑶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⑴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⑵能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⒈扣图引题出示林则徐画像,简介人物,提出问题: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⒉板书课题⑴介绍虎门的位置,圈点“销烟”什么意思?再点“烟”指什么?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时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⑵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⒈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⒉读后讨论: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⒊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⑴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⑵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三、指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指读,逐段读顺句子。易错之处,集体纠正。四、学生再读课文,互听互评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那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经过(4—5),给课文分段。分段方法:1—1,2—2,3—5,6—6或1—1,2—5,6—6(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六、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⑴能理清课文层次。⑵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审题引入重点段⒈齐读课题,《虎门销烟》告诉我们本文主要写什么?⒉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一段。二、讲读课文⒈讲读第一段。⑴读中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物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⑵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⒉讲读3—5自然段⑴默读,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那一段最具体?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⑵指读第三自然段,练习分层。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①学习第一层(1—3句)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朗读,读出气势。②学习第二层(4—5句)怎样硝烟的?边读边归纳,“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但不凌乱,为什么?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⑶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展现当时场面,突出这一壮举大快人心。⑷朗读第五自然段,突出数量词,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烟渣被卷入咆哮的大海,想象是什么样?暗示什么?⑸齐读,体会。⒊讲读首尾两段。为什么说“值得纪念”。朗读。三、作业朗读课文。第三课时学习目标:能按先后顺序将事情说出来。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默写词语,创设情境为下面说话作准备。二、复述课文⒈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样一步步说清楚的?⒉讨论思考,小组练习。⒊根据板书自己练说。三、练习说话,写话。⒈出示文中片段“……先……再……然后……”。⒉教师总结。⒊回忆刚才默词的情景,小组讨论,老师怎么做,自己怎么做,练习说话,互相交流。⒋引导回忆生活中那些事须分几步完成,帮助选材,开拓思路。讨论。⒌写片断,当堂评析。三、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要求: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⑵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⑶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⑴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⑵能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⒈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通过提问,简介徐悲鸿。⒉板书课题,理解。⑴齐读,“励志”是什么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⑵读题目质疑。二、初读课文⒈自读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