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宏观政策一:财政政策1、名词解释财政政策需求管理挤出效应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思想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主义极端古典主义极端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宏观经济政策2、单选题(1)当经济条件恶化时,政府开支自动增加而税收自动减少,这称为自动稳定器。以下哪一项不能视为自动稳定器?A、失业补偿B、累进税制C、社会保障付款D、国防开支(2)根据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B、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C、实现充分就业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化(3)挤出效应为零的条件是A、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B、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C、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垂线D、以上三种情况都对(4)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3、问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2)西方国家财政包括哪些内容?(3)试述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并说明如何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4)试述财政政策及其在需求管理中的运用。(5)试析平衡预算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及其区别。(6)投资的利率系数和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对财政政策效果有什么影响?(7)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8)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9)简述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具体运用。4、假设货币需求L=0.2Y-10r,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d,税收T=100,投资I=150,政府支出G=100。求:(1)IS和LM方程、收入、利率和投资;(2)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收入、利率和投资会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5、已知:I=2500-240r,S=-1000+0.5Y,m=3200,L=0.5Y-260r。(1)求IS、LM方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2)政府增加支出100亿美元时,挤出效应为多大?6、假设LM方程为Y=500+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1)计算:A、当IS为Y=950-50r(消费c=40+0.8Y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和B、当IS为Y=800-25r(消费c=40+0.8Yd,投资I=110-5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上述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是多少?(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A和B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指国家或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以特定的宏观经济理论和财政理论为依据,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需求管理:指通过调节总需求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自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变量或者说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为达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来影响经济运行,是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有意识干预。功能财政思想:指以财政预算能否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目标,而不论预算是否盈余或赤字的积极性财政政策思想。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等)对总需求(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程度。凯恩斯主义极端:指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古典主义极端:指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过程中,政府出于某种政策意图,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或手段影响中介变量,进而对总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过程。宏观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2、单选题DCBA3、问答题(1)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充分就业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即产量或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2)答:现代西方财政主要由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两部分构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其中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3)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下列情况来实现并发挥作用。首先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自动改变税收。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人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的这种自动变化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反之亦反是。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在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开支等转移支付的变化。收入水平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支出减少;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增多,西方学者认为,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在衰退时增加,这种自动伸缩性也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4)答: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以特定的宏观经济理论和财政理论为依据,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当一国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当一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需求过度膨胀,物价上升,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政府税收。在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时期,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济波动问题,应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财政调控则采取中性财政政策。(5)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思想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前者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其本质仍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政策思想。而后者则不强调这一点。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6)答: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这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利率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必将使私人投资减少许多,也就是挤出效应较大,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较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越小,当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较小,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就较大,因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较大。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较小,这意味着一定货币需求的增加需要利率较多地上升,利率上升得越多,对私人投资挤占得就越多,挤出效应就越大,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越大,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当政府增加支出,即使通过发行公债向私人部门借了大量的货币,也不会使利率上升许多,利率上升得越小,对私人投资产生的影响越小,挤出效应就越小,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大。(7)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具体来说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投资的利率系数和支出乘数。其中,支出乘数、投资的利率系数和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与挤出效应同方向变动,而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则与挤出效应反方向变动。由于支出乘数与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都比较稳定,因此,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8)答: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支出增加使货币需求增加一定量时,只会使利率上升较少,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也就较少,从而会有较大的财政政策效果。在IS—LM模型中,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h越大)人M曲线就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明显。(9)答:政府通常使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改变政府购买水平、转移支付水平和改变税率。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在总需求不足、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多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提高购买水平,以抑制衰退;相反,在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要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通货膨胀。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在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转移支付水平。改变税率。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在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政府应采取减税措施,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以避免经济的衰退和失业上升;在总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应采取增税措施,以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抑制通货膨胀。4、解:(1)IS曲线:Y=C+I+G,即:Y=60+0.8(Y-T)+150+100Y=310+0.8(Y-100)化简得Y=1150①LM曲线:0.2Y-10r=200Y=1000+50r②由①、②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I=150(2)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十I十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1250,与LM曲线联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r=5,投资I=150(3)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因此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的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5、解:(1)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S,L=M,2500-240r=-1000+0.5YY=7000-480r(IS曲线方程);3200=0.5Y-260rY=6400+520r(LM曲线方程)。联立两方程求解可得:Y0=6088(亿美元),r0=0.6,即为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2)当政府支出增加100亿美元时,Y=7200-480r,与原LM曲线方程联立求解可得:r2=0.8。则:原投资量为:I1=2500-240×0.6=2356(亿美元)现投资量为:I2=2500-240×0.8=2308(亿美元)挤出效应为:2308-2356=-48(亿美元)6、解:(1)由IS曲线Y=950-50r和LM曲线Y=500+25r联立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均衡收入Y=950-50x60=650(亿美元),投资I=140-10x6=80(亿美元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宏观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