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wto过渡期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WTO过渡期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姓名:黄晓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冯冈平20070501WTO过渡期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作者:黄晓阳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危建友浅论WTO过渡期结束后金融创新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金融经济(理论版)2007,(1)根据入世承诺,WTO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金融业要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各银行势必将迅速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创新平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出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为适应市场和自身发展采取一系列金融创新的行为组合.作为监管当局,应当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对银行监管的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2.学位论文陈磊中国银行业离岸金融业务研究2006近年来,“离岸金融业务”一词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频繁出现。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离岸金融服务提出了巨大的需求。我国早在1989年就尝试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其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02年6月11日,央行正式批准浦发、交通、招商、深圳发展四家银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与之相对应的离岸金融市场在深圳和上海悄然兴起。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由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对它所在的地区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各国政府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往往主动支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现今,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离岸金融业务在全世界迅速的发展起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发展离岸金融业有利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有利于利用吸引外资,有利于境外中资企业拓展业务。中国银行业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过程中,需要明确离岸业务经营方针;发挥中央银行和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明确客户定位,坚持离岸创新,加强离岸、在岸业务的联动,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跨国经营的需求。因此,对于中国银行业,如何发展和完善离岸金融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银行业的离岸金融业务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国银行业离岸金融业务的现状,包括了离岸金融的基本概念: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金融市场等;离岸金融业务的产生和发展;中国银行业离岸金融业务的现状;国内主要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离岸金融存在的问题。包括了西方和香港地区离岸金融业务介绍;中国银行业离岸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中国银行业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战略意义等。中国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境外中资企业拓展业务,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银行业离岸金融的发展策略。在业务的发展上,遵循“稳健经营,逐步放开的方针。发挥中央银行对于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作用。发挥政府作用,创造规范、宽松的政策环境。强化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离岸业务的发展。3.期刊论文黄德春.张晓娟中国银行业:基于生态位开拓的价值创新战略-经济导刊2007,(11)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经过了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磨合后,在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中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监管环境在变,市场竞争环境在变,客户的需求环境也在变.传统的策略管理理论无法解释和指导银行业现有的某些竞争行为.作为经济生态系统的成员,银行业经济活动类似于自然界生命体,对银行竞争进行仿生化研究,为银行经营策略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4.学位论文周丽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及对策研究20092006年我国结束了WTO过渡期,金融市场更加对外开放。由于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引进外资银行就成了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市场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产生的“竞争效应”和“引导效应”可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但同时也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诸多风险。由于我国银行业存在着资本充足率低、盈利能力低等脆弱性,加上银行监管不完善,外资银行带来的风险对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所以为了维护我国银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必要对外资银行带来的风险进行研究,并总结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br 本文首先对文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外资银行进入与银行业风险理论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风险,从而针对这些风险问题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外资银行跨国经营、银行业风险以及相关基础理论。主体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体系脆弱性现状和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带来的风险:首先研究了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现状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对其带来的冲击,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银行业体系的脆弱性;然后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的风险问题,如加大银行业监管难度和信贷市场震荡等,并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借鉴了韩国、日本和拉美引入外资银行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得出3点值得我国借鉴的启示。最后,针对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带来的风险问题,总结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对策建议。br5.期刊论文葛兆强.刘勇中国银行业:2006年回顾与2007年展望-银行家2007,(1)主持人语回眸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首要的一个问题当然是,在WTO过渡期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国的银行业如何衔枚急进、奋力冲刺?而所有的努力又都指向一个目标--中国的银行业准备好了吗?6.学位论文邢晓岩中国银行业经营体制的制度变迁思考——兼论分业与混业的制度选择20072007年是中国的金融业全面开放的一年,经过五年WTO过渡期的国内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上市,证券市场股权改革的完成,突破了国内金融业发展之瓶颈,使得国内的银行业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银行业利用其网点、客户、资金、制度等本土的优势来应对来自国外金融机构的挑战和竞争,使得进入中国的外国金融机构在短期内无法与之匹敌。但是随着金融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随着金融一体化大潮的迅猛发展,我国银行业以分业经营为主的经营格局由于业务领域、创新能力的限制等等,在国际竞争的大潮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与经营全面金融业务实行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抗衡。关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问题一直也是国际金融界争论的焦点,自1933年美国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后,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便出现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并存的局面。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一体化的逐渐深入,分业经营体制下的传统商业银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也促使分业经营的阵营出现了动摇和分化,分业经营的创始和领导者美国也不得不适应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于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重新回到了混业经营的道路上来。在混业经营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熟视无睹,依然实行分业经营的中国将何去何从?本文试图通过借鉴美国的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国情探讨目前国内银行业分业经营制度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大分业小混业”模式的特殊性,'1并对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战略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的内容安排按照这样的线索依次展开,首先背景介绍及有关理论和文献的综述,接下来是现状分析——经验借鉴——前景展望,最后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7.学位论文高新波外资进入与中国银行业改革2007一、选题背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体系目前又以银行间接信用为主,这就决定了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银行业改革的步伐和绩效,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业自身素质和竞争实力的提高,也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并非始自今日。改革开放伊始,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银行体系便开始了其漫长的改革历程,但长期以来其改革措施更多地局限于技术层面,成效不佳。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外汇注资、股份制改革、以及境外上市等一系列举措,使得银行业改革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资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浪潮,更是激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而激烈地争论。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甚至不少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有向外资出售股权的计划。政府和管理层以及银行高管大多对国内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有助于国内银行充足资本、学习国外同行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并进而推进国内银行业改革。质疑的声音则更多地来自学界和民间,不少学者对外资进入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表示怀疑,并担心外资持股可能会危及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双方争论的实质是金融改革路线之争,即目前大规模向外资出售股权的方式能否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银行业。在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已经结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际,认真地思考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思路,显然十分必要。二、论文主要内容外资银行进入对一国银行体系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外资的参与能否推动东道国银行业改革,是否会威胁东道国的经济金融安全?目前学界对此并无统一的认识。一种看法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通过示范效应、促进竞争、有效降低银行体系利差等途径来提升东道国银行体系的效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东道国的初始金融发展状态、政府监管能力、外资银行的数量和源属国集中程度等都会影响到外资银行进入的效果。通过对东欧、拉美和亚洲国家银行业开放实践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的影响的确是不确定的,随后对影响外资银行进入效果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外资银行进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对我国的银行业改革能有所助益。除此之外,文章还分析了银行业效率提升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目前有关外资银行进入的争论主要有两个焦点:一是外资银行的进入是否有助于国内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二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稳定。目前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将两个议题分开进行讨论的,有关金融安全的讨论主要是担心外资银行的参股会影响到我们的金融控制权,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但在本文中,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影响。即假设外资的参股没有影响到我们的金融控制权,并且显著地提升了国内银行业的效率,那么这种效率的提升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稳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文章的分析结论是:从长远来看,银行业效率的提升对于促进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加强金融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效率和稳定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就短期而言,考虑到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效率和稳定之间则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换言之,银行业效率的提升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银行业改革的步伐和节奏必须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将银行业改革简单化,割裂其与整个宏观经济的联系,孤立地看待银行业改革,则是危险的。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思路安排上,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银行业改革所表现出的外资依赖倾向,继而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历程的回顾来分析产生这种外资倾向的原因,随后介绍了学界及民间对大规模向外资出售银行股权的质疑和担心。紧接着,通过对国际上银行业开放实践的研究,探讨了外资进入与东道国银行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外资银行进入效果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更进一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外资银行进入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我国的银行业开放实践有所帮助。最后将银行业效率提升与整个经济金融的安全稳定联系起来,分析两者的关系,认为应该以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三、文章结构从结构上看,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以当前国内银行业大规模向外资出售股权为切入点,介绍了我国银行业改革所表现出的比较严重的外资依赖。随后,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历程的回顾分析了产生这种外资依赖倾向的原因。紧接着,介绍了学界对国内银行业大规模向外资出售股权的
本文标题:wto过渡期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