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说课稿
-1-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2、过程与方法:会对演示或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出实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碳单质;树立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实验探究→总结提高。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1、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2、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是原子构成的吗?【设问】: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引入】:据报道,我国考古学家挖出一古墓,棺中一千年女尸不腐烂,肌肉有弹性,头上青丝依旧。保存如此完好,使用了什么防腐剂?【讲解】:防腐剂就是木炭。考古学家发现,在棺木周围埋了足有一米多厚的木炭。木炭耐酸、耐碱、耐腐蚀,这说明了碳的什么性质?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引出新课题)回答问题思考并议论联系实际,领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巩固已学知识。增强学生思维意识。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稳定性【提问】:1、木制的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表面微微烧焦的目的是什么?回答: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强调“常温”,条件不同,物质的变化不同。明光市教学开放日公开教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2-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为什么古代字画(用墨或炭黑书写)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3、为什么两国签署文件要用碳素墨水?回答: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设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那么在点燃、加热、高温条件下,化学性质又如何?【提问】:在新添煤的煤炉中,你会看到什么颜色的火焰?【讲解】: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如何检验?),如氧气不足时,产物主要是一氧化碳。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冬天取暖时能将煤炉放在卧室中吗?【提问】:上述内容说明碳有什么性质?【板书】:2、可燃性思考并议论。结合实际描述,会有少量蓝色火焰。规范书写:C+O2点燃CO22C+O2点燃2CO理解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说明碳有可燃性,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增强学生思维意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调主要产物,防止误解只有一种产物。联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强调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练习】: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随着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3、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是和,其中碳的化合价分别为。【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实质:碳夺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失氧生成铜。【提问】: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2、为什么要用金属网罩?3、该反应说明碳有什么性质?4、此装置还能用来做什么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实质:碳夺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失氧生成铜观察并记录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粉末中有红色物质。学生思考并回答。分析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复习已学旧知。巩固新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渗透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3-C+2CuO高温CO2↑+2Cu【讲解】: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倾听、思考。渗透碳的还原性。【板书】:3、还原性【讲解】:单质碳的还原性决定了它在冶金工业有着重要用途。例如,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3C+2Fe2O3高温3CO2↑+4Fe倾听、思考、分析。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加深理解碳的还原性。【练习】:1、下列反应中,碳不体现还原性的是………………………………………〖〗A.CO2+C高温2COB.2Mg+CO2点燃2MgO+CC.C+H2O(气)高温CO+H2D.2C+Fe3O4高温2CO2↑+3Fe2、把一包黑色粉末加热到高温,生成红色粉末和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黑色粉末可能是…………………………………………………………〖〗A.CuO和CB.MnO2C.Fe3O4和CD.CuO【小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知识小结。应)。本质:物质失去氧的反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物质夺取氧的反应)。生的化学反应(本质: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失去氧或提供氧的性质氧化性:(本质:物质夺取氧的性质)。还原性:(本质:物质【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小结:1、常温下稳定性。2、可燃性(条件不同,产物不同)。3、还原性。帮助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等方法。布置作业:课本109页,第2、6题。明光市教学开放日公开教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4-附:板书计划二、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稳定性2、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C+O2点燃CO22C+O2点燃2CO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C+2CuO高温CO2↑+2Cu(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黑色粉末)(红色粉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的粉末中有红色物质3C+2Fe2O3高温3CO2↑+4Fe(红色粉末)(黑色粉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的粉末中有黑色物质C+CO2高温2CO(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均放出热量现象现象-5-第第六六单单元元::““碳碳的的化化学学性性质质””————九九年年级级化化学学说课人:安徽明光三中丁锦文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或课题)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无论是讲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应尽可能地从演示实验引出;对一些不能在课堂演示的实验,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听起来倍感亲切,接受起来比较自然,这样便于学生从它们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2、过程与方法:会对演示或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出实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碳单质;树立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二、学情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气,并对氢气有所认识,知道了碳、氢、氧是组成物质世界的三大元素。在本单元(或课题)中,学生将学习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对非金属单质的通性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进一步了解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通途,扩大对物质分类知识的了解,深化对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基本方法是以生活中实例和实验为先导,综合启发式教学。整体思路为:教师引入→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讨论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习题训练。本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原则。四、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关键是教学生方法。本节课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自主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明光市教学开放日公开教学教案——《碳的化学性质》-6-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简要)设计意图提问1、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2、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是原子构成?再现旧知识,为学新知识铺垫,有利于新旧衔接。设问※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增强学生思维意识。引入※由我国考古学家挖掘出千年女尸不腐烂为情景引入。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通过上述实例,引入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联系实际讲解,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练习1、木制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为何烧焦?2、古代字画为何存放时间久远?3、为何签署文件用碳素墨水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问※在新添煤的煤炉中,你会看到什么颜色的火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讲解※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主要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略)强调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练习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解释碳的稳定性)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各为多少?(预测一氧化碳性质)强调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密切关系。为以后学习一氧化碳知识做好铺垫。演示※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讲解※根据实验内容(化学方程式略),讲解还原反应、还原性等有关概念。渗透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渗透碳的还原性。练习1、下列反应碳不体现还原性的是(题略)2、一包黑色粉末加热后生成红色粉末和使石灰水浑浊气体,黑色粉末为何物?碳的还原性为本节课难点,通过练习的详细分析探讨突破难点。小结氧化反应(夺氧);还原反应(失氧);氧化性(提供氧);还原性(夺取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渗透氧化还原反应。总结1、常温下稳定性;2、碳的可燃性;3、碳的还原性。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固化、活化。作业同时收集反馈信息。有利于今后教学。
本文标题: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8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