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_历史
1湖南省雅礼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试题雅礼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组稿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2.《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最能体现这种“理性选择”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实行“海禁”D.闭关锁国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一种用人力操作的耕垦农具)所取代。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人口增长快,剩余大量劳动力B.使用牛耕的成本太高C.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D.大量高产作物的引进26.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7.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问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D.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8.有学者说:“如果说,在古代是中国文化哺育着日本,那么近代化历程中的中国对日本‘文化反哺’的接受或许多多少少是在吃着狼奶。”该学者意在强调A.中国近代化深受日本模式影响B.中日有着文化交融的历史传统C.日本式的中国近代化值得反思D.日本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9.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你认为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10.1937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这说明A.中国抗战是持久战B.必须坚持全面抗战路线C.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D.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11.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的。”据此判断,该电文是发给哪一战役的指挥将领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2.《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3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多丽丝·斯比特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13.2013年3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香港立法会部分议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称:香港选特首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人,就是不能与中央对抗,不能企图推翻中共领导的人。这种说法A.违背了港人治港的原则B.不符合普及而平等的国际标准C.缺乏基本法的法律依据D.明确了香港行政长官最基本的条件14.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属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这项举措在建国之初有助于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15.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下列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崛起大国将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B.中国的“和平崛起”没有障碍C.全球化将加剧大国崛起时的扩张D.中美有可能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16.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17.以下是英国中央财政支出表。这一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4英国中央财政支出表(单位:百万英镑)051015202530351774年1775年1776年1777年1778年1779年1780年1781年1782年时间金额支出A.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B.议会改革导致行政开支过大C.政府镇压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D.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18.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主要原因是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D.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19.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机会均等,就是否定任何特权,大家有相等的机会自由竞争;结果平等,就是平均分配各种价值,按照人头分配或按需分配。关于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表述正确的是A.19世纪中期英国重视结果平等B.斯大林时期强调了机会均等C.今天美国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调和D.科举制度重视的是结果平等20.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这说明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C.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21.“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5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A.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B.大战摧残了部分参战国的国民经济C.专制政体不能做到民富国强D.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22.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B.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C.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D.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23.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灵活性B.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核心重点C.日本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D.美国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24.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6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敢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泰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材料二1928午7月,国民政府立法规定“市”分特别市和瞢通市两种,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普通市隶属于省政府.凡首都和人口满百万以上的都市,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形的都市,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可以设为特别市。从有关市设置的资料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在民国时期设立的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摘编自吴松弟等的文章材料三英国英格兰地区1888年建立现代地方制度时,实行新县制,将原来38个传统县改设成48个行政县……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多次重组,地方政府总数减少,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大都市区地方政府被合并。另外,发达国家的小城市和小城镇非常发达,数量众多。——王开泳、陈田《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6分)(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3)据上述材料,简述中西方行政区划演变对中国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启示。(4分)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粱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交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高强《论粱启超的“大民族主义”》7材料二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
本文标题:湖南省雅礼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_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3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