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保险中介的内涵1.1.1保险中介的定义狭义、广义1.1.2保险中介的构成及区别构成:保险中介保险代理人独立代理人专用代理人总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原保险经纪人再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区别•从利益关系上•从基本职能上•从佣金来源上•从法律地位上1.1.3保险中介的职能与作用1.职能①专业技术服务②保险信息沟通③风险管理咨询2.作用1.2保险中介的产生与发展1.2.1保险中介的产生背景1.2.2保险中介的形成原因保险中介是商品经济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也是保险行业专业化分工与集约化经营的结果。1.2.3保险中介的发展与变迁1.保险经纪人的发展与变迁•1774年英国劳合社成立•1948年英国成立保险经纪人协会•1966年成立英国保险经纪人联合会•1978年合并成英国经纪人协会•影响到更多美欧国家,很快出现保险经纪人2.保险代理人的发展与变迁•1900年,美国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险代理制度,保险代理人是美国保险业务的主要来源,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人身保险业务领域主要靠保险代理人。•日本:初期受美国影响,后建立了独有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在寿险方面采用寿险营销员制度,在非寿险方面采用代理店制度。•德国:一小部分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绝大部分是独立保险代理人。•其他很多国家,普遍实行了保险代理人制度,主要集中在个人保险业务领域•近年来,银行开始大规模介入保险代理行业。常见方式3.保险公估人的发展与变迁•同样起源于英国,伴随1666年伦敦大火后应运而生的建筑物活在保险而产生。•1940年12月,英国8家估价公司共同成立了英国火灾公估人协会•如今欧洲、每周、澳洲、东南亚等地都有了较为发达的保险公估业。1.2.4影响保险中介发展的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法律环境保险中介的法律完善程度决定了保险中介的发展程度3.技术环境现代教育发达、高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保险中介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1.3保险中介的产生对保险市场的影响1.3.1对供给的影响红色部分的劳动体现在展业、承保、防灾、理赔四个环节中,保险中介将展业和理赔职能剥离出来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保险公司运作效率。保险中介低成本、高效率、多网点的特点,使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扩大,供给能力增加。P.15表1-2保险商品的价值为提供保险服务所耗费的一切物化劳动(C)保险设备耗费补充经济损失准备金保险人所耗费的活劳动(V)保险经营盈利(M)1.3.2保险中介对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保险潜在需求(获得经济损失补充的需要、获得安全的需要)在转化为现实需求时,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保险中介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保险意识,增加保险供给。为客户提供保险专业知识、选择保险公司、节省时间,在发生事故后,帮助客户得到保险公司迅速的调查、清算,并给与公平、公正的赔偿。2.1英国的保险中介模式2.1.1英国保险市场概况曾是世界保险业最发达国家之一。二战后经济地位下降,但仍是世界最大的海上保险、航空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和再保险中心,2007年统计,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特点:劳合社和公司保险市场两种不同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共存。分为一般性保险业务(主要是非寿险业务)、长期性保险业务(类似我国的寿险业务)和简易人身保险业务是一个开放的市场2.1.2保险中介市场的中心角色——保险经纪人英国既是保险经纪人的发源地,也是保险经纪人发挥作用最大、制度建立最为完善的市场。劳合社:300多年历史,承保人一般只通过制定的劳合社经纪人接受业务,被保险人不得直接与劳合社抱人洽谈业务。劳合社外:保险公司更多从(非劳合社)专业保险经纪人或保险经纪公司那里获得业务。行业自律组织:英国保险和投资经纪人委员会、劳合社理事会管理保险经纪人的法律2.1.3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补充——保险代理人英国保险代理人的活动空间主要在寿险领域。在非寿险领域作用有限。寿险业务代理人分为公司代理人和制定代理人。公司代理人须注册登记,依附于一家寿险公司;制定代理人又称兼职代理人。管理:对非寿险代理人要求不高,对寿险代理人较为严格2.1.4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保险公估人起源于英国,又称理算师。一般受聘于保险人。近年来,英国保险市场出现了一种基于被保险人利益的公估人。保险公估人的作用保险公估人的理赔程序:管理:英国特许公估师学会现场查勘出具初级报告编制最终报告2.2美国的保险中介模式2.2.1美国保险市场概况早期受英国影响较深,二战后保险业一直居世界首位。大型国际保险集团与小规模保险公司并存,多达5000多家。保险公司分三类,组织形式有很多种。业务种类人寿保险财产保险联邦财产保险再保险2.2.2保险中介市场的主导力量——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人是美国保险公司业务的主要来源,分为专用代理人和独立代理人。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制度:•总代理制•分公司制•直接报告制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政府监管机构: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各州保险管理局行业自律组织:全国人寿保险协会、美国特许人寿保险经销商、百万美元圆桌会议、美国保险代理人协会等组织形式:个人制、合伙制、公司制保险代理人的市场准入2.2.3具有特殊身份的中介主体——保险经纪人分为财产与责任保险经纪人和人寿保险经纪人。在美国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之间并无绝对界线,特别在寿险业中,大多数保险经纪人本身就是代理人。在财产与责任险领域,各州的保险经纪人形式不同。收取佣金方式各州管理保险经纪人的法规2.2.4保险理赔环节的重要角色——保险公估人除部分理赔工作由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和专职理赔人员处理外,大部分由保险公估机构完成。理赔机构分类对保险公估人的管理2.3日本的保险中介模式2.3.1日本保险市场概况从明治初年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成长,20世纪90年代大飞跃,成为世界最大保险市场之一,2007年列世界第三。全国家庭投保率93%,人均保险金额1700多万日元。96年颁布的《新保险法》将保险业分为三大类:生命保险、损害保险、意外伤害疾病与护理保险。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和相互公司,及合作社和互助会日本保险公司数量不多,但实力雄厚,以前大多实行统一条款和费率,20世纪末期,逐步推行了保险费率的市场化。日本保险市场准入受到严格限制,市场相对封闭,是集中、内向型市场。2.3.2具有日本特色的保险代理人日本保险代理人达107万之多,实现保费占全部保费收入的84%。在寿险业务中主要采取寿险营销人制度;在非寿险业务中采取保险代理店制度。1.寿险营销人受雇于寿险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代理人。寿险营销人需接受专业训练,参加并通过日本生命保险协会举办的资格考试,通过大藏省的严格审核,并在保险内阁总理大臣办理注册登记后,才能获准从业。分级资格考试制度赔偿责任的确定2.损害保险代理店分为专业代理店(20%,个人代理店,业务量占34%)和兼业代理店(80%以上,主要是法人,业务量占66%)保险代理店通常要与保险公司签订全国统一格式的委托代理协议。也实行分类和等级制度。2.3.3力量薄弱的保险经纪人在日本《新保险法》出台以前,推销保险产品的中介人只有保险代理人。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引进保险经纪人制度。在实际业务,保险经纪人作用十分有限。存在形式:中人或事务所采取登记制度而非执照制度。监督:大藏省行业自律组织:日本生命保险协会和日本损害保险协会2.3.4实行严格等级制度的保险公估人需通过日本损害协会实施和认定的资格考试,并且在协会注册。包括个人公估人和机构公估人,一般受聘为保险公司顾问。主要职责:损失评估和价值评估实行等级考试及等级注册制2.4各种保险中介模式的比较2.4.1保险代理人模式的比较英国:两级结构美国:不是严格的两级结构日本:与美国不同的代理人制度2.4.2保险经纪人模式1.组织形式不同2.佣金制度不同3.各国的监管权力集中程度不同2.4.3保险公估人模式比较各国侧重点不同、监管方式不同2.4.4国外保险中介模式的经验借鉴1.严格的资格认定与培训制度2.适当的业务分工制度3.完善的客户保障制度4.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5.有效的行业自律制度3.2我国保险中介的现状评析3.2.1我国保险中介的总体概况我国目前的保险中介制度是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体、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同时发展的模式。3.2.2我国保险中介制度评析1.总体评析2.保险代理人发展评析3.保险经纪人发展评析4.保险公估人发展评析3.3我国保险中介的发展与创新3.3.1我国保险中介的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3.3.2我国保险中介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市场化原则、规范化原则、专业化原则、国际化原则3.3.3我国保险中介的模式选择我国应采用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体,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中介模式3.3.4我国保险中介的制度安排与创新3.4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保险中介模式3.4.1自由开放的香港保险中介3.4.2以保险代理人为主的的台湾保险中介4.1保险中介的需求分析4.1.1保险中介需求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保险中介服务的数量。保险中介服务中的需求主体是双重的。4.1.2保险中介需求的特点投保人对保险代理人提供的服务需求是原生需求,保险人对保险代理人有直接需求,但是以原生需求的存在为基础的派生需求。保险经纪人的直接需求方是投保人,间接需求方是保险人。保险公估人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其需求也具有一定双重性,但因其公估报告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很大程度上使其的双重性不十分明显。4.1.3影响保险中介需求的主要因素1.保险市场环境2.保险人的经营偏好3.保险产品的数量与结构4.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及收入水平5.保险中介服务的价格6.互补品与替代品的价格7.社会文化环境8.社会文化环境4.1.4保险中介需求函数4.1.5保险中介需求弹性4.2保险中介的供给分析4.2.1保险中介供给的意义是指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所有保险中介人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保险中介服务的总和。包括质与量两方面内容4.2.2影响保险中介供给的主要因素1.保险中介服务的价格2.保险中介服务的成本3.保险中介服务的技术难度4.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5.政府的监管6.其他因素4.2.3保险中介供给函数4.2.4保险中介供给弹性4.3保险中介的供求均衡分析在保险中介市场上,会出现保险中介供给等于保险中介需求的情况,此时i称供求达到了均衡状态。4.3.1均衡价格的形成4.3.2均衡价格的变动5.1制度经济学及其基本假设5.1.1定义制度经济学就是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5.1.2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及作用5.1.3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人的有限理论假设2.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假设5.2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保险中介5.2.1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保险中介产生的制度根源5.2.2经济、文化环境是保险中介产生的制度基础和条件5.2.3保险中介的产生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的创新与变迁5.2.4保险中介制度是移植的5.2.5保险中介制度的初始模式选择非常重要5.3保险中介的正式约束制度正式约束制度的含义5.3.1保险中介法的性质、构成及创设原则1.性质:属于商事法范畴2.构成①保险中介组织法②保险中介合同法③保险中介行为法3.创设原则①统一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国际化原则5.3.2保险中介的市场准入制度1.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准入制度应充分考虑本国制度环境。在不同业务性质的保险中介机构的准入方面,应与选择的中介模式相适应。在对保险中介机构的数量控制方面,应与本国保险中介业务的需求情况和市场状况相适应。保险中介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我国仍处保险业发展初期,应以公司制保险中介为主。保险中介机构的设立,有的国家实行登记注册制度,有的国家实行许可证制度,我国的保险中介机构需领取许可证并注册登记。2.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方式是实行等级考试和资格认定制度①明确什么人需要参加考试②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法,应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制度③对保险中介机构的高级管理
本文标题:保险中介理论与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