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学年论文题目: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刘自莉学号:1001014052所在院系:经济与法学学院专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102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第1页共11页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刘自莉(陕理工经济与法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02班级,陕西汉中723000)指导教师:杨欣[摘要]中学生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占据教育的核心地位。它无论对学校、家庭、社会还是个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还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促进中学生德育发展。[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原因对策引言:“百育德为先”,中学生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甚至滑坡的现象: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公民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不佳,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部分人思想价值体系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知何由于去何从。因此,切实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一、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学校德育教育方面的现状和问题1.以发展智育为中心,德育在实践中更多的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第2页共11页德育机构虚设,工作后劲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德育内容单调,重大节而轻小德。在当前的中学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政治化倾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也轻视了中学生行为习惯,交流合作能力等品行方面的培养。而目前我国的德育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讲授,注重对社会规范和民族精神的内容的选取,注重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训练以及注重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容。”[1]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实德育内容,实现我们的德育目的。2.德育以说服灌输为主,学生亲身实践活动甚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重说教轻实践,学生德育行为能力薄弱。“尽管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2]但是,受现在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而且教师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频率少并且实效性低,严重降低了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很多老师的思想品德教学都是以“一颗粉笔一张嘴”[3]的传统方法得以实施。这种完全在教室里培育出的温室的德育之花,往往是经不住现实的风吹雨打的,在现实的利益和诱惑下,他们会受其动摇。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客体不重视德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缺乏主动积极的创造精神,消极被动对待。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学校各项教育中,德育位居首位,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改进和加强,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学德育工作中出现教师不重视德育发展,学生消极对待,主客体缺乏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使德育工作主客体出现脱离状态。(二)家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家庭德育教育,父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教育者,家庭德育教育应该予以重视,但近年来,各种变化使得家庭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问题。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第3页共11页1.家长虽重视教育,但教育方法欠缺,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具科学性,实效性不强。传统的家长制作风与家庭权威性浓厚。特别是父亲,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认为孩子做什么事都不对。把孩子仅仅看作是被管束的对象,把德育看作是管制孩子,不让孩子出事。孩子若出了一个小问题,就横加指责,甚至破口大骂,动手打之,用脚踢之。对孩子十分严厉。2.不信任孩子。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并已说清了来龙去脉,但家长不但不会安慰孩子反而会使事情更为严重;有时候孩子在思想品质方面有了进步,家长就会产生一种怀疑的念头,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做到;有时为了孩子而全面着想,家长又表现出能包办代替的则尽量包办代替。3.对孩子过分溺爱。当今,独生子越来越多,许多家庭把孩子看着掌上明珠,自己的心肝宝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态宠爱孩子,不仅如此,有的家长还不许别人来说教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孩子的恶习不加以制止反而助长,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成为不良少年。4.家长重物质轻精神。家长只注重孩子在物质、技能及智力方面的培养,轻视精神、思想素质、德育方面的培养,家长从根本上不重视家庭德育教育,忽视了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21世纪的孩子无论是在物质条件下还是在受教育程度高的背景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发展多才多艺必然是好的,但只重视了孩子的才能和技能,忽视了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三)社会德育的现状及问题德育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反腐倡廉的开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应把德育教育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但社会各方面是复杂多变的,我们传统的德育理论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社会德育教育工作遇到了新难题。1.青少年越轨犯罪问题日益严重。联合国1989年在一份报告中悲观的指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卷入吸毒、偷盗、破坏财产、卖淫和不计后果的暴力行为。很难对这些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做出解释。”[4]青少年犯罪越轨问题离不开我们的社会风气恶习,我们应该对此引起重视。2.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逐渐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教育机制、用人机制等的改变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特别是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性品质的形成影响尤为突出。”[5]在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上,我们往往忽视了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其次,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发达具有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德育内容将比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加宽泛,中学生对此有一定的适应期,而且我们还必须重视培养中学生分辨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轻易被信息所俘虏,成为信息的奴隶。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第4页共11页二、中学生德育教育病症的原因分析(一)学校方面的因素1.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存在严重弊端。传统德育泛政治化使学校德育教育也深受其害,传统德育模式使人们脱离了现实世界,泛政治化的这种偏激的德育理论与实际生活脱轨,只停留在一层干枯的文字层面上。其次,传统德育模式太过理想化,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使所谓的理想没有现实的根基,只成就了一堆不切实际的空谈。再次,我们的德育教育的实施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教育者自身素质低,生活习性,行为习惯都影响着学生,对于这一点,学校应予以重视。最后,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德育教育只存在在口号层面上,脱离实践活动。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改革需要我们努力克服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弊端。2.经济全球化使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这直接冲击着我国的学校德育体系和意识形态领域,并给新时期学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全球化的发展,使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的德育理念,德育目标。还要不仅继承传统德育文化的优势,还要不断创新我国德育内容。最后还需要多样化、人性化和高效性的德育手段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3.信息化的发展使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中国已步入了一个初步的信息化社会。高科技网络已普遍使用,虽然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然而在人们享受高科技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德育首当其冲:信息社会环境的开放减弱了学校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力,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等等。因此,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文化的出现,我们中学德育也应该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内容。(二)家庭方面的因素1.家长自身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因此家长自身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由于许多农村家长从小没受过教育或受教育很少,学历较低,又很少自我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奠定一定程度的学习基础,只是一味要求孩子“学好人,做好人”,要么索性不管,认为“成才的树儿不用扶”,使孩子不能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其次,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往往做不到,并连连犯错误,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如家长酗酒,打麻将,好逸恶劳,作风不规,不讲礼貌,不注意公共卫生,甚至小偷小摸,违法犯罪等。陕西理工学院学年论文第5页共11页2.独生子女的普及使德育对象本身发生了变化现在,独生子女成为了家庭的“核心人物”。他们备受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他们好吃懒做的习惯,而且自理能力差、性格偏执、心理失调,导致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教育。新时代的独生子女都具有以下品德特征:第一,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这是独生子女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有的高校学生连自己的臭袜子都不会洗,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差。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第二,娇生惯养,任性,喜欢无理取闹。很多独生子女由于在家中备受溺爱,因此养成了固执,脾气犟,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这些往往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出现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第三,胆小、孤僻,抗挫折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现在高校自杀案例层出不穷,其中抗挫折能力差就是导致自杀的原因之一。总之,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应针对独生子女的这些特征采取有效的德育途径。3.电子媒介产品的出现让家庭德育教育出现偏激家长对其充分抵制,思想和行为及其极端,不能理性对待。近年来,由于电子媒介产品的出现,孩子对其不仅充满好奇,有的甚至开始偏爱,而家长片面认为电子产品只会对孩子造成危害,而看不到其优势。因此,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非常反对,从思想上强制孩子使用,这也让家庭教育面临着新难题。(三)社会方面的因素1.大众传媒的误导。大众传媒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较大,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最终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近年来,大众传媒的价值导向出现了偏差,使其与大众传媒的根本目的发生分歧,出现了混乱和误导现象。比如说,近年来,像电视、报纸、广告灯大众传媒为了适应竞争,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为了创造巨大利润,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那些大众传媒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规则,给予有害的信息与发展趋势,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有些误导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2.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据研究,“70名少年犯中,100%的人是在同学、邻居、朋友的影响下,染上抽烟、喝酒、赌博、打架等恶习的,85%的人第一次犯罪时有其他犯罪青少年陪伴指点”。[6]
本文标题: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2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