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新疆玉米高产研究综述姓名:李凯学院:农学院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班级:122学号:123137207成绩:指导教师:石书兵职称:教授2015年11月28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2新疆玉米高产研究综述李凯指导老师石书兵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良好的气候条件,优秀的栽培技术,连年取得玉米高产。本文从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合理选择播期,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施肥,灌溉,化学调控几方面归纳了新疆玉米高产的原因。关键词:新疆;玉米;高产;栽培玉米是我们国家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营养丰富籽粒中含淀粉72%、蛋白质9.6%、脂肪4.9%,以及大量的矿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有“饲料之王”的美誉。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光照充沛,雨量稀少,人工灌溉,田块集中,病虫害轻,有着玉米大田生产与制种得天独厚的优势。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发展早期,回顾、总结新疆玉米的高产经验,提出超高产研究的目标,探索实现的途径,对新疆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新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我总结新疆玉米高产经验。SummaryofXinjiangCornYieldAbstract:CornisChina'smajorfoodcrops,Xinjianghasauniquegeographicaladvantage,goodclimaticconditions,excellentcultivationtechniques,madeinrecentyearscornyield.Fromcornvarieties.Yieldcultivationtechniques,areasonablechoicesowing,mulching,rationalcloseplanting,fertilization,irrigation,chemicalregulatoryaspectsXinjiangsummedupthereasonsforhighyieldcorn.Keywords:Maize;yield;Cultivation31.品种更换品种是增产的内因,据专家估算,更换新品种的增产作用约占到诸项增产措施总增产量的30%一35%。新疆春玉米品种曾经历过3次大的更换:即50年代从农家种更换为品种间杂交种;60年代更换为双交种,这一时期主栽品种主要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双交种维尔156、维尔42和自育的军双1号和兵双1号;70年代更换为单交种,先后育成并在生产中发挥过一定作用的单交种有新玉1号、新玉3号、伊单2号和伊大单交等10余个。每次品种更换都使玉米单产提高15%-30%1979年自前南斯拉夫引入中晚熟单交种SC704进行试种,1982年正式引入SC704及其亲本开始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该品种株型好、喜肥水、根系发达、抗倒、生产潜力大,这些优良性状为玉米密植和高产创造了条件,一般比维尔156增产4000-'S00o。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和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SC704以显著的增产效果作为主栽品种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新疆玉米创高产的栽培理论研究和生产均产生显著的影响。此外,新疆地域辽阔、生态类型较多,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近年我区育种工作者已选育出了从特早熟、早熟、中熟到中晚熟的系列杂交组合,如石玉905、石玉901、新玉4号、石单3号、新玉8号等高产品种和新玉5号、6号、7号等优质蛋白玉米作为不同生态区和栽培条件下的配套品种已被应用于生产。2.地膜覆盖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这项现代科学技术与我国的精耕细作传统技术相结合,在我国高寒、冷凉、干旱地区有明显的“温室效应”,具有增温保湿、增产增收作用。这项技术可以调节土壤和近地层空气的水热状况,提高保肥保水能力,保证苗全、苗齐、苗壮。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做到抢农时、延长玉米生育期。研究发现,20cm的土壤覆膜后地温可比裸地温度高出2℃作用,覆盖地膜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热能,积温促育,提高玉米籽粒增重,另一方面对于抗旱抗涝、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也是大有裨益[15]。推广玉米覆膜技术,覆膜前要在伏秋时节整地,处理植株残体,使其达到覆膜标准。覆膜时间尽量要早。这样可争取的早积温,为实现高产打下基础。4新疆春玉米区无霜期短,积温偏少,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自1983年试验推广地膜玉米覆盖技术,由于争取了250~500℃的有效积温,一般可使玉米早出苗5天、早成熟13~15天,从而实现了早、中熟品种向中、晚熟种的更换,并使中晚熟的SC704生产潜力充分得以发挥,又因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整齐度,克服了以往新疆玉米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难点,一般增产30%-'60%,农五师87团33.5hm2单产16.98t高产田即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目前地膜覆盖栽培玉米技术主要应用于增产最显著的地区=积2700~3000℃),地膜覆盖种植已成为新疆海拔偏高、热量不足地区玉米产量士曾加的重要措施。3.合理密植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单位面积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密度是玉米群体结构的主要因素。大量玉米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反而下降,因此,适宜密度可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可见,确定玉米合适的种植密度是协调群体和单株间生产力矛盾的关键,也是玉米栽培技术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保证.陈国平认为,玉米密度实质是叶面积大小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积累的光合产物也增多,但种植密度不是越大越好,密度超过合理密植上限时,叶片相互遮光,光合效率降低,也易现植株倒伏而减产。陈国平等分析了全国2006-2008年单产超过15000kg/hm2的玉米超高产田的植株密度,认为有75.6%超高产田密度为7.50万株/hm2-9.75万株/hm2,有48.8%超高产田密度为7.50万株/hm2-9.00万株/hm2,玉米密度低于6.00万株/hm2或高于10.95万株/hm2均不能获得超高产。表明合理密植是决定新疆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有研究表明,玉米产量与行距配置也有密切关系。认为行距50cm时玉米密度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增产幅度最大。认为玉米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种植密度,其次为行距,然后是品种,玉米密植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4.合理施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增施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就成为获取玉米高产必不可少的5物质基础。60,70年代新疆玉米产量一般1500~3000kg/hm2,主要施用有机肥,基本上不施化肥。80年代后化肥的施用数量显著增加,目前15000kg/hm2的玉米按新疆每100kg籽粒吸收纯氮2.6kg、纯磷0.85kg计,一般需供给纯氮390kg、纯磷127.5kg,氮磷配比1:0.5:0.65左右。吨粮田化肥具体施用情况一般为(666.7m2:尿素15~20kg,三料磷肥20~25kg做基肥:磷酸二钱5kg做种肥;拔节期在头水前追尿素25~30kg;第二水前(小喇叭口期)追尿素8一10kg。总标肥量在140一180kg。在施肥方法方面,以往多采用“一炮轰”,即将化肥在玉米播种前或拔节期一次施入,近年,在高产田的建设中,根据玉米需肥规律,推广了化肥分次施肥、分层施肥和配方施肥技术,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5.合理灌溉在玉米的生长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营养来促进玉米的生产。水分亏缺是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限制因素之一,玉米需水量常因品种特性及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玉米一生需水规律大体是:A、播种至出苗消耗水分较少,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60%~70%。B、苗期需水较少,耐旱性较强,土壤田间持水量可保持在60%。C、拔节后,茎、叶生长快而数量多,需水量大大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D、抽穗开花期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需水量最多,土壤田间持水量可保持在80%。F、进乳熟期后,需水逐渐减少,土壤田间持水量可保持在60%以下,以利于籽粒脱水和加速成熟。玉米需水规律和生育期间的干物质积累增长相吻合。从拔节至灌浆末这一期间,光合同化物形成多,不可缺水受旱。目前滴灌技术应用广泛,通过滴灌施肥可以有效的调节植物生长点物质需求,实现了对玉米的内部生理与外部形态特征的调节控制,这对玉米的品质改善、产量的提高以及抗逆性的提升有重大意义。66.合理选择播期玉米米的生长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播种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通过间接改变玉米生育期的各种生态因子(光、热、水和土壤等)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玉米喜温喜光,对播期反应敏感,播期越早,温度越低,种子在土壤中保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苗期病虫害;播种越迟,产量会随之下降[6]。适宜的播期是玉米充分利用具体生态环境中有利的光热资源的条件保障。因此,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早播,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7.化学调控20世纪20年代,化学调控技术伴随着植物内源激素理论的诞生应运而生,是一种农作物生产新技术。它主要是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玉米健壮素或乙烯利等),在适当时期进行叶面喷施,以控制株高,促进气生根发生和果穗伸长,能使株矮、茎粗、抗倒伏,提高抗旱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结穗率和结实率,减少缺粒、秃顶,增产可达15%~20%。玉米植株的矮化往往伴随单株生产力的下降,只有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才能获得高产。而采用复配(降低株高的调节剂与增加作物光合作用的调节剂复配)的调节剂可以解决这种矛盾,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即大喇叭口期应用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降低玉米株高,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又可增加玉米产量。目前,在生产中玉米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挖掘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及增强自身抗逆性上[14]。总之,利用化学调控的方法调控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提高植株的耐旱性,开辟了作物抗旱增产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国内对新疆高产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栽培技术方面,主要是在合理密植,灌溉,施肥等方面,有关化学调控,品种育种的研究文献较少,特别是化学调控等方面研究特别缺乏,对玉米超高产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深入的探索。参考文献:[1]曹国军.超高产春玉米氮磷营养特性及养分调控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2]肖冀宁.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推广优势及存在问题[J],农业科学,2015,09:83[3]杨炳平.饲用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探索[D],新疆农业大学2007[4]郭斌.新疆北部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态区划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72005[5]_王爽.新疆牧民定居区饲用玉米高产优质调控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6]玛伊努尔.阿巴斯新疆奇台县五马场乡玉米667m_2产1301kg高产技术总结[J],栽培育种,2014,02[7]骆宗渊.新疆伊犁玉米制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学,2012:34-35[8]李少昆.新疆玉米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索[J],石河子大学学报,1999,12.[9]兵团地膜玉米北疆咨询组.兵团玉米亩产吨粮条田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198903:10-13[10]陈国平,尉德铭.夏玉米的高产生育模式及其控制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1986,19(1):33-40[11]郭庆法,王庆成,江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1-88陈树宾,李鲁华.新疆玉米育种进展与对策.新疆农垦科技[J],1999,05:25-26[112]MathurSB,CunferBM.Seed-bornediseasesandseedhealthtestingofwheat.DanishGovernmentInstituteofSeedPathologyforDevelopingCountries,Hellerup,Denmark,1993:168.[13]陈延玲,高强,王贵满,李刚,赵丽娟,田元,米国华.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玉米吨粮田技术集成[J].吉林农业科学,2013,02:15-17.
本文标题:李凯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8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