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答案
第-1-页共11页15年春学期高三历史期初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B.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2、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B.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3、“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完成这个架桥任务的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4、“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网友搞笑建议穿越到明代的南京去就业,在那里不可能经历到的现象是()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雇佣工人[学科B.到徽商票号当账房伙计C.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包买商D.创办珐琅彩烧制手工工场5、“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我(伏尔泰)在那里则发现了精神世界。”这直观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以下内容与材料中“精神世界”内涵一致的是()①“有教无类”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④“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近人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A.民主共和思想B.经世致用思想C.唯物辩证思想D.离经叛道思想第-2-页共11页7、“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8、下图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9、“有两种梦想推动着近代中国革命: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地位,消除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历史时期是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C.近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11、“为什么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对人类文明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让人最为赞叹的是对权力的自我克制以及为此创设的‘自我净化’的政治体制,从而将雅典政治推向更加民主。”材料讨论的制度最有可能是()A.组建陪审法庭B.实行陶片放逐法C.废除债务奴隶D.对参政公民发放津贴12、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第-3-页共11页13、学校老师给历史兴趣小组做专题讲座,下列选项不可能出现在海报内容栏的是()海报主题:从近代欧美代议制看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时间:2015年1月14日内容:……A.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是其典型政体B.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是其基本原则C.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突出特征D.议会是各国政治的权力中心14、我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④依靠殖民扩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15、“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民权政府16、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看,20世纪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也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7、《科学的旅程》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8、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第-4-页共11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19、2014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交35周年纪念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为中美建交35周年的风雨历程做出四点总结:“把握正确方向、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相互尊重以及加强人民之间的友谊,为中美关系增加正能量。”中美关系需要增加正能量从根本上表明()A.中美两国存在共同利益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中美两国合作取代了分歧D.加强强国合作成为时代主题20、“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与此作品所属流派相一致的是()《日出·印象》《拾穗者》《自由引导人民》《呐喊》ABCD第-5-页共11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21.(12分)“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实现中国梦,应用发展务实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不同的人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一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探究二雅典模式“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探究三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第-6-页共11页——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3分)(2)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2分)(3)“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2分)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2分)(4)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1分)为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2分)22.(13分)某班开展了一个以“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的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各小组的材料:第一组西方——英、美模式材料一总之,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如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所总结的那样: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1)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有利政治条件。(2分)第-7-页共11页(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1分)“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分)第二组苏联——斯大林模式材料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是高积累高投资,也就是要求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作出牺牲,这与第三点紧密联系。——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3)据材料及所学,说一说斯大林模式的特征。(3分)第三组中国——邓小平模式材料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4)据材料及所学,指出中国建国初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及邓小平克服以上弊端的努力和经验教训。(6分)23.(15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第-8-页共11页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凸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分析》请回答:(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2分)“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3分)(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1分)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
本文标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3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