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其中“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梨花箱》(见《五三》第267页)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答案:(示例一)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断了腿,要吃玉米饽饽,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里。(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想挖点野菜吃,摔伤腿后怕给家人添麻烦,想把玉米饽饽留给家人吃。(感情发展脉络)题型解说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梳理小说的脉络;②概括小说的情节;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⑤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题型解说二:情节结构特点分析。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情节,有××的特点,请简要分析。解答时要根据小说的具体内容,结合相关情节,做出具体说明。(2014年·浙江卷)《走眼》(见“补充资料”)“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答案: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题型解说三:情节作用分析题。(常与结构结合考)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③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2014年·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五三》P250)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帐,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答案: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再生波澜)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的主题4增添作品情趣,让人回味。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题型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字特点对答题起着方向性作用。②审出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位置。根据判定它与上下文的关联。③审问法:a.是单一问(只问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该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b.是问的某一段落的作用还是段落中的某处文字的作用,甚至某处描写的作用。情节作用分析题审题要关注以下几点::(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等方面作用),问的是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作用,而不是小说开头的作用。①情节式(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主要是引出下文,做铺垫,造成悬念,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和思考(侧重结构);或者交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侧重内容)②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小说开头段的作用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同是需要关注与题目、全文主题的照应。(2012年·课标全国2)《马裤先生》(见《五三》第245页)小说第一段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答案:1表现人物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2为下文将发生的幽默可笑故事做铺垫;3幽默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边练边悟(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①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②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②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小说中间段的作用分析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边练边悟(2012年·辽宁卷)《最后的黄豆》(见《五三》第252页)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答案: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2013全国课标2《峡谷》(见《五三》第245页)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答案: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鹰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互相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伤式。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小说结尾段的作用2010课标全国2《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补充叙事,丰富内容,使矛盾冲突更加集中)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使情节发展富于变化,有波澜,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边练边悟《古渡头》(见《五三》第241页)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你的看法。(8分)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边练边悟(《梨花箱》(见《五三》第267页)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父亲泪雨滂沱,使读者对勤劳、刚强的奶奶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奶奶还有慈爱、善良的性格特点。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脚,要吃好吃的东西,把粮食藏在梨花箱子里,饿死在家里,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父亲在发现真相后泪雨滂沱,长跪不起,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了不连累儿女,把粮食藏在梨花箱子里,饿死在家里,体现了奶奶善良的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父亲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表现对奶奶深沉的爱,反映出现实的残酷性,小人物在现实面前的无奈。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父亲抱着梨花箱子痛哭的场景,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小结:情节结构作用分析的四个指向1.指向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使情节跌宕起伏;引出另一情节;2.指向人物交代人物身份,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影响人物命运。3.指向内容、主题交代故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凸显人性、社会的(美好/丑恶),点明或深化主题。4.指向表达效果(读者):增强感染力(增添喜剧/悲剧色彩),留下空白,引发想象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共鸣,震撼人心。边练边悟(2014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鞋》(见《五三》P242)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既然题为“后记”,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②小说写的男主角是“那个人”而“后记”则是写作者自己,二者不是同一人;③小说中并没写“那个人”和守明后来的情况,不能断定他们后来就—定会如“后记”中“我”的遭遇。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①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②小说中的“那个人”和“后记”中的“我”情况很相似;③小说中的不少地方暗示女主人公守明的遭遇和“后记”中“那个姑娘”的情况很相像;④小说流露出的感悟和“后记”中我的感情一致。【试题解析】回答此题,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和感情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选择论据,给出答复。•2016江苏《会明》见《五三》第248页•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答案: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本文标题:2017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0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