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关于金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赵锡军2009-07北京2关于风险•价格或行为的不确定性•因这种不确定性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是名义上的•受险部分:风险暴露或风险敞口•不同层面:业务层面、资产或负债层面、公司(机构)层面、集团层面、市场层面、国家层面、国际层面3风险的分类(机构内部与外部)•信用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1)利率风险2)汇率风险3)价格风险4)其他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个别风险4风险管理•定义:为减少风险暴露进行效益/成本权衡而采取的行动(包括不采取行动在内)称为风险管理。5风险管理理念•事先防范:–技术手段、制度措施、金融监管•事后弥补:–储备计提、风险资本配备•两者结合6风险管理的步骤第一步风险识别1)规避风险第二步风险评估2)防范和控制风险第三步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3)承受风险4)转移风险:保险、风险分散化和对冲第四步实施第五步检查7风险控制:基本技术•资产/负债管理–主要用于利率风险控制•风险价值(VaR-ValueatRisk)•资本充足率要求(BaselAccord)•信用矩阵法(CreditMatrices)•风险矩阵法(RiskMatrices)8VAR•VAR(ValueatRisk)是为了满足以一个数量标准来测度金融机构或者资产组合所面临的全部风险这种风险管理需求而产生的。•这一方法由JP摩根公司首次提出,以其对风险测度的科学、实用、准确和综合的特点受到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国际金融界的普遍欢迎,迅速发展成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标准。•与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和返回检验等一系列方法形成了风险管理的VAR体系。9VAR的基本原理•要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必须首先确定以下三个系数。–第一个系数是持有期限,它是衡量回报波动性和关联性的时间单位,也是取得观察数据的频率。–第二个系数是观察期间,它是对给定持有期限的回报的波动性和关联性考察的整体时间长度,是整个数据选取的时间范围,有时又称数据窗口(DataWindow)。–第三个系数是置信水平。10关于观察期间•为克服商业循环等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历史数据越长越好,但是,时间越长,收购兼并等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历史数据因而越难以反映现实和未来的情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目前要求的观察期间为一年。11关于持有期限•调整速度快的组合,如银行所拥有的交易频繁的头寸,应选用较短的期限;•调整相对较慢的组合,如某些基金较长时期拥有的头寸,可选用较长的期限。•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于风险审慎监管的需要,选择了两个星期的持有期限。12关于置信水平•置信水平过低,损失超过VAR值的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过高,这使得VAR之失去意义。•置信水平过高,超过VAR值的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得到降低,但统计样本中反映极端事件的数据也越来越少,这使得对VAR值估计的准确性下降。•现实中,置信水平一般选在95%到99%之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选择的置信水平是99%。13资产回报率的概率分布•除了要确定VAR模型的三个关键系数外,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确定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既定的持有期限内的回报的概率分布。•推算组合风险因子收益分布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历史模拟法–方差-协方差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决定了三种不同类型的VAR14VAR的特点•VAR把对预期的未来损失的大小和该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结合起来,不仅让投资者知道发生损失的规模,而且知道其发生的可能性。•VAR适用于综合衡量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以及商品价格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使得金融机构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指标数值(VAR)就可以概括地反映整个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状况。•通过调节置信水平,可以得到不同置信水平上的VAR值,这不仅使管理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到金融机构在不同可能程度上的风险状况,也方便了不同的管理需要。•VAR是一种用规范的统计技术来全面综合地衡量风险的方法,较其它主观性、艺术性较强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状况,大大增加了风险管理系统的科学性。15VAR的局限性•VAR主要适用于正常市场条件下对于市场风险的衡量,而对于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却无能为力。•由于VAR对数据的严格要求,该风险衡量方法对于交易频繁,市场价格容易获取的金融工具的风险衡量效用比较显著,而对于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如银行的贷款等,由于缺乏每日市场交易价格数据,其衡量风险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使用VAR来衡量市场风险,存在所谓的模型风险,即由于同样的VAR模型可以使用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和方差-协方差参数法等不同的方法得到资产收益的不同的概率分布,这样会对同样的资产组合得到不同的VAR值,这使得VAR的可靠性难以把握。•VAR模型主要适用于衡量市场风险,而对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却难以反映。因此,VAR是一种试图将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所面临的利率、汇率等不同种类的市场风险用一个数字表示的方法,但是这个数字远不能反映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所面临的全部风险。16信用矩阵法•整个资产组合的收益/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边际贡献•企业信用质量的变化•企业资产价值模型17•早在80年代初期,委员会关注到各主要跨国银行的资本比率恶化问题,敦促各成员国监管当局采取措施制止恶化并着手研究能为成员国所共同接受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测度标准•1987年12月,发布“资本测度框架体系”(后来被称为“巴塞尔协议”或1988年资本协议)的征求意见稿,全称为: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其核心是要求跨国银行按照自己各帐户面临的信用风险配备资本,最低资本标准必须达到8%•协议主要包括2个部分:银行资本的定义(thedefinitionofcapital)和各帐户的风险权重结构(thestructureofriskweights)巴塞尔协议(BasleCapitalAccord)181988协议框架(1)•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1988年的协议要求10国集团的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activebanks)按照其资产池各资产风险标准(riskness)计算的资本充足率至少达到8%•资本的定义:协议提出的资本包括两部分(twotiers):–第一部分(Tier1)为股本加留存结益(shareholders’equityandretainedearnings)–第二部分(Tier2)银行内部和外部的附属性资本。例如优先股、次级债、符合条件的计提与准备–第一部分的资本至少达到最低资本充足率的50%19•资产风险计算标准:通过风险加权的方式确定资产池的总风险资产量–按照债务人的不同将银行资产分为4类,分别赋予不同的风险权重(0%,20%,50%and100%)–某些资产(如国库券T-bills或国债T-bonds)的风险权重为0%,不需要计提资本–大部分同业借贷(claimsonbanks)的风险权重为20%,需计提资产价值1.6%的资本–几乎所有非同业私人部门的借贷(claimsonthenon-bankprivatesector)的风险权重都是8%•表外业务:是1988年协议最复杂的部分–对银行的表外业务敞口(off-balancesheetexposures)如担保(guarantees),承诺(commitments),远期交易头寸(forwardclaims)等制定专门的风险资产计算方法(两步法)和资本计提标准–第一步要求银行将其表外业务头寸按照设定的转换因子(conversionfactors)折算成相当的信用资产头寸(creditequivalentamount)–第二步是按照交易对手的风险权重(counterparty’sriskweighting)来计算风险资产量并计提资本1988协议框架(2)20•自1988年以来,巴塞尔协议经过了多次修正•1991年11月,重新详细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以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1994年6月,重新规定银行对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险权重•1995年4月,对银行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行调整•1996年1月,提出将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各交易帐户如外汇、债券、股票、贵金属及衍生产品)从原来的信用风险框架中剥离出来,单独作为计提资本的依据,并规定了2套计提资本的方法:一套是标准的计提方法;另一套则是基于银行内部VaR(Value-at-Risk)模型的计提方法211988年协议的影响•协议的2个基本目标:–toensureanadequatelevelofcapitalintheinternationalbankingsystem–tocreatea“morelevelplayingfield”incompetitivetermssothatbankscouldnolongerbuildbusinessvolumewithoutadequatecapitalbacking.•协议的2个目标基本实现:协议在90年代被广泛接受,成为银行业的全球标准;超过100个国家开始在其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出现的新问题:–监管资本的要求与某些大银行内部实施的经济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对私人部门信贷资产统一实施8%资本充足率的做法促使银行将高质量的资产不断移出其资产负债平衡表,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下降。–同时,1988的协议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化解技术的作用,如:质押和担保。•ThesearetheprincipalreasonswhytheBaselCommitteedecidedtoproposeamorerisk-sensitiveframeworkinJune1999.22•1999年6月,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新资本充足率框架”(称为“新巴塞尔协议”)建议稿,用于取代1988年的旧框架(“旧巴塞尔协议”),同时征求各方意见•2001年1月,发表经过修正和完善后的“新资本充足率框架”第二个征求意见稿。决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到2001年5月31日,同时决定在2001年末完成新协议的制定并预定在2004年实施新协议•2001年6月25日,发表经过修正后更加完整的第三个征求意见稿。决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到2002年初,同时决定在2002年末完成新协议的制定并新协议的实施推迟到2005年23新巴塞尔协议的目标•新协议仍然旨在提升金融体系的safetyandsoundness,因此,新框架至少应该做到维持现有资本水平不下降;•新协议仍然强调增强竞争的公平性;•新协议强调使用更为综合的方法来对待风险;•新协议强调根据银行业务与头寸所涉及到的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更加灵敏和更具有针对性的资本充足率计提方法;•新协议主要针对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activebanks),但其基本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各类银行。24新协议的理由: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和风险灵敏度•在当今复杂而多变的金融体系中,只有通过银行自己的有效管理、市场的自律、以及监管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银行的安全性与稳健性。•1988的协议强调银行资本的总量,这对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以及银行经营失败对存款人带来的潜在成本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新协议旨在通过加强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外部的监管检查过程、以及市场的自律来进一步改善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健性。25新旧协议的比较(一)•1988的协议只能提供一种选择来测度银行的风险以及合理的资本充足水平。•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一家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其风险测度、风险管理、以及风险化解的最合适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1996年的修正引入了交易风险,从而使银行第一次得以利用自己的系统来测度其市场风险。•新协议则为银行提供了从简单到先进的一系列办法测度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用于确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同时,只要通过外部的监管检查,银行就可以采用最适合
本文标题:关于金融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