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研报告院系:专业:学生:班级:时间:2一、摘要:当大学毕业后,对于四处奔波,历经面试的大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非易事,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如今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焦点关注,中央新闻也给出过很具体的专题报道。大学生就业是关乎个人,家庭,社会的大问题,大学生无法在适合的岗位就业不仅对家庭造成负担,而且还是对优秀人才资源的浪费,会大大影响国家的发展进步,减缓“中国梦”的建设。而这个问题的出现无非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学校,用人单位,国家政策等几个重要因素。也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路径才会更多,就业面才会更广,这样大学生才可以在岗位上学以致用,各显身手,发挥才能,为建设富强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二、关键词:就业,观念,用人单位,教育,心理。3三、正文就业现状(1)大学毕业生多,遍地都是。自从大学实行扩招政策后,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以下是中国人力资源,教育部,统计局联合统计的历年毕业生人数的数据: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88万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39万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07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78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47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12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31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75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08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人;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份4可见从2003年起,平均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会增加50多万人。而预计2013年毕业人数将会突破700万大关,就业压力会剧增。(2)毕业生人数与岗位数量差距太大。让我们再看一份数据:年份人数(万)待业人数(万)就业率20031885670%20042396274%20053077775%200637810273%200744713071%2008(金融危机)51218065%200953117068%201057517969%201160817072%201268018473%因此面对如此多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每年都会有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社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注入新鲜活力,忧的是岗位的供求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发挥本领,造成人才资源的损失,导致大学生“毕业5就失业”的情况发生。虽然每年企业也都在扩招,但是扩招率远远小于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存在着毕业生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供求数量、供求结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变、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全球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作为新增劳动力的青年的就业形势。(3)薪水与自身的期望值不符合。很多大学生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满意的工作,刚刚毕业,一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筹,希望找到一份条件较好,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的工作。从而对相对较低的薪水岗位不屑一顾,从而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而且大学生对于工作的地方要求也很高,总是以经济发达或环境优美的地区作为首选,对一些西部地区和较落后地方不予考虑。要知道理论是书本上的,不会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学得再多也没有用。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关键在于能不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4)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几年就业出现了这个问题,每隔几年热门专业从某几个专业转移到另几个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煤炭-环保等。这些热门专业刚开始由于毕业人数少,求大于供,致使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几年之后,热门专业毕业人数大增,已经饱和,工作难找。(5)学校重视力度不足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很多都只局限于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与完整的就业成才导航体系还有差距。6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知识结构建设帮助。以及通过实施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法律常识普及和帮助的方法对大学生就业求职进行保驾护航。(6)企业招人标准逐渐提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格局更加开放自由,全球化加快。中国本土企业除了面临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还得应对优秀外资企业的冲击。从而企业需要谋求发展创新,所以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企业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企业需要的是能力卓越,素质优秀的大学生,而如今大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招人门槛的增高,必然导致大学生难就业。原因分析一、大学生自身原因(1)就业认识存在误区。由于毕业生再也没有以前的“包分配”了,取而代之的是就业市场的选择。在校大学生没有主动认真思考怎样适应大学学习的问题,到毕业时面临就业问题过于挑剔,一心想去知名的,薪水高的企业,结果在大企业一线工作不想干,管理岗位干不了。而到一些小企业,又会抱怨薪水福利不好,因此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多7大学生就业时希望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缺乏“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认识,殊不知,大学生就应该现在企业好好锻炼,再进一步寻求发展。(2)就业心理不成熟。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不够成熟,并且生活阅历简单,对自己缺少全面客观的认识。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对专业没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导致就业目标不清晰。另一方面心中期望太高,公务员,国企,外企是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是首选;薪水高是首选,不考虑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还有重要一点:大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表现得过于胆小,缺乏自信,不敢展示自己,结果错失良机;或者在遭遇了几次拒绝和挫折后,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3)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部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存在差距,缺乏必要的创新和动手能力。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表达能力差,更有甚者,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后,出现因环境适应不良,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被解雇的情况。在如今的优秀企业里,对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交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还有相当一些大学生很难将实践和理论很好结合,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达不到要求,无法就业。根据西南大学一个针对全国地区部分企业调查,企业对大学生的满意情况如下:8非常满意1分满意2分一般3分不满意4分非常不满意5分985高校34.243.217.23.91.5211高校12.050.530.76.00.8地方本科3.922.850.420.12.8高职高专4.917.032.933.212.0总体评价13.7433.3832.815.84.28一些老牌名校和211高校毕业生很受到由用人单位的欢迎,而且表现都比较好,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优秀人力资源。所以可见一个大学生具有出众的能力和优秀的素质在就业的时候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它左右了用人单位的抉择。好人才走遍天下都不怕。二、学校原因(1)现在普通高等院校逐年扩招,总体专业结构上的无计划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在每年大学生的人数都在增加,各院校虽然在校内招生上做到了应对人才市场的需要计划招生,但由于大学生培养的时间延迟和全国整体专业结构上的无计划性,造成大学生毕业时候供需不平衡,一毕业就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供需出现混乱现象。另外,一些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单一,使大学生仅仅加强了知识的深度,却限制9了知识面的扩展,这和“新世纪,新人才”所强调的人才要求是不符的。(2)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上大学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它受到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处于不断下降状态,扩招后的就业难与同时出现的毕业生工资水平下降就是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很多毕业生会根据投资收益率来选择就业岗位。这个规律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发达地区、高薪岗位应聘人员扎推现象。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热衷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不愿意去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和一些西部地区。同时,对刚上岗的工资待遇要求居高不下,存在脱离实际的要求,至今仍然停留在传统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大学生是人上人”的思维定式上,这很明显与当今“大学生遍地都是”的潮流格格不入。而这些观念在大学里,是可以通过教育进行转变的,这就需要学校注意有关这方面课程的开设和宣传。(3)大学教育制度不够健全。全国所有大学加起来有几千所,但是真正被社会承认,而且实至名归的也只有一些传统名校,211工程大学等几百所大学。这些大学的教育体系相对完善。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它们专注于理论的教育,忽视了素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的教育要求大学教育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不是颁发了学位证和毕业证后就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经得起10时间的检验。所以大学的教育还得进一步提高完善,争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大学生。(4)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大学生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或者报考公务员。但是对于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者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受益面太窄小;而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合特定人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渠道,这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要求,而学校则应该想办法给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提供足够的招聘信息和机会。三、用人单位原因(1)企业经营目标短期化倾向。我们企业经营目标短期化倾向明显,客观上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目前,我国企业过于注重当前利益,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不考虑长期发展,不注重企业毕业生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一到高校招聘就只追求现成人才,而不着眼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毕业生。(2)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以及不规范的人才市场机制。多数用人单位都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期望更高,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提高录用标准的现象,要求越来越苛刻,不管岗位是否需要,动辄要求应聘学生过英语六级,计算机四级,更有一些企业,把11身高、长相、气质都作为选拔条件。有些企业过分注重于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而限制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四、社会原因我国的企业如今存在的问题是(1)就业制度改革落后;(2)我们劳动力相对过剩;(3)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情况;(4)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这些问题,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我国一直以充沛、优质的劳动力市场获得世界众多企业的亲睐,很多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制造大国,加工中心。这些企业多是一些“三来一补”的企业,他们研发、营销、品牌都设在中国,提供的是低附加值,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结构的改变,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薪酬待遇已经没有足够吸引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的用工,薪酬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解决方法和策略(1)对大学生的建议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培养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12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的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准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该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
本文标题:毛概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