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景观水处理及改造施工方案
谈水景住宅的水体管理近年来,国内地产界流行系水风,水景住宅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水景住宅的特点是以水为主体,与小区的绿色植物、人造设施、小品建筑等融为一体,营造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氛围,以此来增强居住的舒适性。水景住宅虽然景色清雅、美轮美奂,但给物业公司却增加了管理难度,第一:水景的设计常存在安全隐患,许多水景无安全装置。第二:水景住宅水体的日常维护、消杀、水质处理存在一定的技术要求,由于水景一般为封闭水体,自身净化能力差,易滋生蚊虫,产生藻类。上述问题是早期物业管理中极少涉及的范围。水景住宅分为自然风格和人造风格两种,通常自然风格的水景管理存在下述安全隐患:1、自然形成的水景区,一般存在深水区和浅水区,无专业人员看护;2、水景周边无安全装置,周边无人员巡视;3、水景区内设有公共娱乐水域,人流量较大;在管理上宜针对深水区和浅水区设置专业人员监护,增设水深警士牌,假设防护栏;根据水景周边环境,适当在周围种植绿化或摆放盆景,增设人员加强对水景周边的巡视;水景区内的公共娱乐水域必须严格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增设人员加强现场管理。人工风格的水景住宅存在一下的安全隐患:1、人造水景区内水景周边基本无安全装置;2、醉酒、残障人员的安全隐患;3、水景内灯饰、供水设备的漏电问题;4、水景周边及假石、山的易于攀爬问题;上述问题中,水景周边加装安全装置,除了与原设计风格不相匹配外,费用开支也很大,所以只能增设标识牌给予警士;醉酒、残障人员返回小区,应由护卫人员送回家中。物业公司应当加强对灯饰及供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增设提示牌;加强对区内儿童的管理,规定安全区域,避免事故的发生。水景的基础管理是全过程的关键:一、基础管理首先是形成制度,比如制定水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水景维护的操作程序等。二、掌握水处理的技术,使水景水体达到清澈透明的效果。可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链循环的方式来达到的要求;水景住宅延伸出的水体管理将是一门综合学科,由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气候对小区水景影响很大,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应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和建筑风格,寻求适合小区特色的管理方法,减少运营成本。四、一期中水景观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1、室外各系统设计之间没有交流“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特别是标高的混乱和各个系统相互交叉影响,互相之间不能相互提供条件,致使系统布置混乱,导致中水景观系统施工是该降的标高降不下去,造成系统标高与流向应降的标高反之,形成流域流动不畅,系统流速不能满足流域流量需求。在对系统的测量和标高成果分析时,发现在6#楼山墙以西流域最大的初、入口高差0.17M,加上其它负高差,与上游入口标高差0.23M。2、按照地势和室外系统应该的标高差,大系统的标高应该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水景观系统设计的大流向也是如此,但由于道路标高过于强调与室外地坪标高的“一致”,致使系统有计划的落差没能实现,也是造成局部流速过于缓慢、局部流速过大的的因素。根据测量的实体标高,6#楼北侧东山墙处的变坡过大,而6#楼较长的长度与周边到楼需要的坡度没有系统地考虑是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3、部分水池出现渗漏,并且渗漏尚比较严重,也是造成大系统不能正常循环的原因。系统在改造之前,每天补水376立方,除了没有及时封堵通往雨水系统的管口漏水外,平均每天补水约100立方,通过满水试验,查处在6#楼西山水池、主大门口水池、8#楼东山墙池、12#楼2单元东水池连通管、3单元东水池连通管、5单元东水池连通管、12#-13#楼大门西侧水池连通管漏水,其中12#-13#楼大门西侧水池连通管口漏水比较严重。4、下游各池的连通管管径与过流流量不匹配,设备出水口管径与通行流量不匹配。系统在本次改造前试运行时,多次出现出水罐溢水现象,12#-13#楼大门处出现过池内溢流到路面。经过设计流量与过流面积的计算分析,设备出水管径、8#楼东山墙池管径、12#-13#楼大门处及其一下观景均不符合设计过流面积的要求。5、中水处理设备水泵工作流量与中心水景加压水泵流量不匹配,加上一部分水量在景墙附近几个水池属于系统内循环,实际上通过加压泵站回到系统内的水量,扣除循环过程的渗流、挥发、蒸发,不能满足动水平衡的需要。经计算,加压泵站两台水泵由于功率较大、扬程较高实际流量可能达到约58M3/h,而原水处理设备水泵的处理能力基本上只有约30M3/h流量。6、水池水由于池顶标高普遍都比较低,比道路低或持平、或比周边环境低,相关道路部位又没有设置集水井,绿化浇水、道路冲洗用水、下雨路面污水都能流入池内,造成水污染严重。根据较长时间观察,路面雨水和绿化、道路冲洗水进入池内,是造成水体生虫、变质的一个主要原因。7、五龙口水厂提供的中水水质不能满足铺装硬质池底的景观水需求,加上此前系统一直没有运行,中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质量、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验证,导致水质的多次变坏;系统经过本次改造后,加大了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对各个子系统内的通行能力、流量与流速的匹配,使系统的流速满足了相关规范的要求,水处理周期由原来的3.75天变成现在的1.4天,加上备用的10M3/h水泵后,处理周期可能在0.9天。按照《城市水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在保证了流速(周期)、流量和水处理质量后,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时,应该能够满足在温度大于20Co时不变质。8、系统设置的部分流域初、入口位置不合理,造成较多的不流动区,形成了部分死水面积,加上没有特意设置的扰流措施,是造成部分流域水质变质的主要因素。比较明显的区域为:5#楼东山墙出的三角区、2#楼前的第一、第二池面、6#楼西山墙处水池、9#楼东山墙处池面和南系统末端池。9、7楼前南侧水池、10#楼南侧水池池面过大,溢水口较高,造成的水位稍高时溢出、流动速度慢和明显的漏水;补水口与出水口相邻,导致池内水不能循环。此类问题还出现在主入口处的几个水池、商业步行街的几个水池。10、商业步行街的中水回流管口标高过低,致使该系统的水流速度缓慢,并且是只能在回水及水池水位低于最低池底标高时,步行街的中水水景才会流动,有时因还会因水处理设备泵水速度慢出现溢出街面;如果当时我们把回水池的底标高能够降低一米左右,商业街系统的回水就不会出现问题,现在此部分“木已成舟”,若彻底改造,可能造成约不少于一个月的使用影响。11、原设置补水管口在8#楼东山墙位置,因为补水口距水处理设备回水池过远,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比较严重,虽然补水量比较大,但污染流域也很大,加上中水系统一直没能正式运行起来,加进不符合要求的水质在20Co--25Co极易变质。12、整个中水系统、电系统的能否正常运行,也关系到中水景观系统的运行质量。本次处理过程中,由于中水大系统的原因、没有电等造成系统无法试验的时间大约有14天,从12日二期施工将中水管破坏后,连续出现了水厂停水、变频水泵不工作、浮球阀坏、手动水泵不工作、停电等系列问题,造成“欲动不能,欲罢不能”的局面。13、与绿化施工和部分业主装修、与雨水系统改造同步作业,绿化拔树、栽树、浇水、剪枝、挖坑、回植草等对水系的污染,业主装修的散落物在风中落入水系,业主冲洗油漆桶,雨水系统改造翻入池内的土等造成的污染影响,也是造成系统水变质的影响因素。14、物业管理处因为管理人员裁员,人力不足、缺少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不能够及时有效的配合管理,没有能力配备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也是影响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系统运行之初的补水、调到自动后的设备运行监督、加药、观察系统流动情况、取水样、送水样化验、取脱水池泥“接种”培养生物膜、对不当使用系统中水行为管理等过程,都需要人力实施,现在感觉是有些“力不从心”。关于本次中水景观系统改造工作的总结依照集团公司对威尼斯水城一期项目中水水景的整改要求,本次对中水景系统的改造在充分对设计意图、系统存在的问题、系统动水平衡能力、分流量与过流面积、分系统流量与流速、可能出现的渗漏、现状水质与处理后水质、中水原水变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按照10月20日《威尼斯水城一期中水水景系统改造实施方案》和11月9日《中水景观系统试运行工作安排》,有计划地进行了分析、计算、试验,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了改造。截至11月28日,本次系统的工程改造已基本完成,剩余工作量对系统的运行和验证系统改造的效果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应该说此次中水景观系统的整改,基本上符合《改造实施方案》和《系统试运行工作计划安排》的设想,也满足集团公司对中水水景整改的基本要求。为总结水城一期水景设计和使用的经验教训,给二期乃至三、四期的水景景观的使用提供经验依据,报告如下:一、威尼斯水城一期水景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根据对系统现状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对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我们认为,系统之所以出现水质变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变坏的成因在于:①直接在系统内加没有处理的中水,进入系统内的水质不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城市水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规定,水景系统的水质,应该选定人体可以接触的娱乐性环境景观用水标准。②大系统没有正常循环流动。因为渗漏、挥发、蒸发等原因,系统内不能自动补水,没有达到动水平衡。③没有避免出现水体的环境污染的可靠措施。包括路面雨水、道路冲洗水、绿化用水和原设补水过长的流域污染等。④因大系统没有持续循环运行,水处理设备没有正常管理,水处理设备基本上没有使用,即是有使用,也是在没有连续加药的情况下运行,起不到净化作用。⑤水景系统的出入口设置不合理,在出水口没有收口归流,造成死水区面积过大,加上没有扰流措施,系统流速较慢,是造成水质变坏的原因之一。2、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因素为:①小区室外管网脆弱,目前使用的电还是临时基建电,经常性的停电造成补水完成后不能泵水运行;中水系统管道施工质量或者交叉施工时损坏没有得到及时地检查修复便隐蔽,在系统压力稍大时便出现破坏,造成影响严重。②绿化与补水系统管网布设不合理(管道浅、乱),绿化拔树就能把系统给水管破坏,栽树就会挖断管道,管网与室外系统盘根错节,局部破坏常常造成系统无法运行。③中水水景大循环系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渗漏,致使系统补水量大、回水量小,很难达到动水平衡,中水处理设备无法启动或者启动不正常。④中水处理设备水泵与中心水景湖面加压水泵的泵水能力从理论上看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的流量不匹配,加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流,基本上是进水量小于出水量,而实际上的需量应该是Q设≥Q加。⑤给水系统布设的管道,仅考虑重力流工作特征,实际因为安装阀门或者遇到特殊情况时,给水补水系统可能是压力流,工作压力会比较大,加上交叉施工时其他单位施工的影响,本次改造中就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怪事”,经查证结果证实有各种不同的原因。⑥系统管道设置过于复杂。大门口的系统设置完全可以“串流”,进水集中又出水汇流集中;7#楼和10#楼的补水、大门入口第一水池补水、商业街第一水池的补水,进水口与溢水出口同位设置,在水位达到溢水标高时,补水基本上构不成循环。分享0顶⑷对系统标高进行测量,调整系统的标高,控制或调整流速。系统运行后,南系统的部分区段水头行进非常困难,部分区段水头流速有非常快,为使水头流速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对整个系统的标高(包括池壁顶、池底、溢流堰)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情况确定了加堰、加高池壁高度、调整进水口的处理。现在,除了商业步行街、大门水池、广场水池外,其他水池的标高基本调整到位,系统的流量、流速基本上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⑸调整系统地给水管口,使系统的流域流向基本满足逻辑关系。系统中大门口第一池、6#楼西山水池、7#楼南侧水池、10楼南侧水池、商业街第一水池的进水管口与溢水管口同处设置,在水面达到溢水管口时,进水就不可能循环,也无法推动水域循环。为此,我们区分不同情况和实际需要,加设了导流管。⑹对死水区进行改造。由于水景布设追求的是平面艺术效果,难免与水景的功能性要求相冲突,加上地形条件的限制,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布设不利于流域流动造成死水区。对于死水区,按照《威尼
本文标题:景观水处理及改造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