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昆虫预测预报总复习1
1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绪论一、农作物病虫测报发展历程简介二、预测的原理:1、惯性原理2、类推原则3、相关原则三、预测的类别1、按预测的内容(1)发生期预测:即预测害虫某种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或某种病害的侵染时期或流行阶段;对于具有迁飞、扩散习性的害虫,预测其迁出(emigration)或迁入(immigration)本地的时期。即从害虫生活史、病菌的侵染或流行过程、物候学的角度,研究预测病虫发生期,以便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适期)。(2)发生量预测:即预测害虫种群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病害发生程度,主要是估测病虫未来的虫口密度或病害流行程度是否有大发生趋势,以便确定病虫能否造成灾害(即达到防治指标controlindex),以确定是否需要防治。(3)迁飞性害虫预测:即根据迁飞性害虫在虫源基地的发生数量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迁入地的寄主作物生育期及气象资料,预测迁飞的时期、数量及迁入区域等。(4)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在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基础上,估测病虫为害的轻重或造成的产量损失大小。(5)风险评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侵入后,预测可能发生的区域和为害程度。2、按预测的时间长短(1)短期预测:预测时间一般为1周以内,害虫一般在几天到十几天。对于害虫,根据某一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其后相邻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以指导防治或天敌利用。(2)中期预测:预测时间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视病虫种类而定。对于害虫,通常是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进行防治工作部署。(麦田棉铃虫预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3)长期预测:预测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季节或一年以上。如根据越冬后或年初对某种昆虫的有效虫口基数、作物布局、气象预测资料等的综合分析,预测这种昆虫当年的发生趋势。对于害虫,预测其后2个世代的发生情况。3、按预测的空间范围迁出地预测迁入地预测4、按发报的种类(1)预报:即前述的短期、中期、长期预报。(2)警报:近期将暴发面积在100hm2以上的病、虫预报。(3)通报:向当地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道本地区病虫虫情发生发展趋势及防治动态。(4)补充预报:在预报期间,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子的改变导致害虫发生情况变化的,应补充发出预报。四、预测的方法(后面详述)五、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和分析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组建预测模型4、预测评价和检验修正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及其目的意义?估测病虫危害的轻重或造成产量损失的大小。第一篇农作物害虫测报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第一章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群数量调节理论第一节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一、直接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按照一定的取样单位,直接观察记录调查对象的数量或行为、为害状等。取样单位:1、面积:多以1m2为单位。常用于调查地下害虫或地面活动的昆虫。2、体积:多以1m3为单位。常用于调查地下昆虫、贮藏物昆虫等。3、重量:多以kg为单位。常用于调查贮藏物昆虫。4、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观察单位时间(如5min)内经过、起飞或捕获的虫量。适用于调查活动性较强的昆虫。5、单株或植株的某一部位或器官:适用于调查株行距清楚的作物(如玉米、烟草、棉花)上的昆虫,或栖息部位固定的昆虫(如烟蛀茎蛾),或体小而不太活跃的昆虫(如蚜虫)。6、长度:多以1m或30cm行长为单位。适用于条播和密植作物,如小麦。麦蚜、麦蜘蛛等。二、拍打法:适用昆虫:体小、有假死性。如麦蜘蛛、稻飞虱、盲蝽、象甲。采用工具:白色盆或布。盆或布上涂一层粘胶或机油。取样单位:长度、面积、单株。将调查结果换算成百株虫量或每公顷虫量。三、诱捕法:适用昆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的昆虫。如蛾类、金龟甲类等。1、灯诱法: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原理诱集昆虫。不同昆虫的敏感波长有差异。测报上常用的黑光灯的波长为3650~400nm。2、性诱法:利用昆虫雌、雄间的化学信息联系物质(性信息素pheromone)诱集异性成虫。性诱剂+诱芯+诱捕器。测报诱捕器:一般3个,三角形排列。间隔距离:有效半径四、扫网法:适用昆虫:近地面植物活动的小体昆虫。如潜叶蝇、粉虱、盲蝽、叶蝉等。扫网:网袋+网圈+网杆。扫网方法:以面积为单位在植物行见S形前进式扫网;以百网虫量为单位:每隔一定距离扫网一复次。(相对密度)五、吸虫器法:固定式:吸捕空中飞行的昆虫。移动式:背负式或手提式吸虫器。可一边走动一边吸捕。可吸地面上的害虫,也可以罩住植株吸捕。六、标记、回收估计法:标记方式:染色,烙印,佩戴纽扣、足环、电子信号发生器。基本假定:先捕获一定数量的或个体,人工标记后释放,被标记的个体均匀分散到其他自然种群中。然后采用各种高效率的诱捕方法进行捕捉。第二节种群密度的数量动态一、季节性波动1、斜坡型:种群数量仅在前期出现高峰,以后数量持续下降。许多一化性害虫:大地老虎、豌豆象、小麦吸浆虫、麦叶蜂、桃小食心虫、大豆食心虫等。迁飞性害虫:粘虫、小地老虎。2、阶梯上升型:种群数量呈逐季递增。如玉米螟、红铃虫、三化螟等。如三化螟,越冬代幼虫消耗营养,故越冬代成2虫产卵量最低;第一代幼虫取食幼苗,营养较差,产卵量次之;第二代幼虫取食分蘖至圆秆期的茎秆,营养较好,因此成虫产卵量最高。导致种群数量逐代上升。3、马鞍型:种群数量在春、秋两季出现高峰,夏季数量很少。如桃蚜、萝卜蚜、麦蚜、麦蜘蛛、菜粉蝶、小菜蛾等。4、抛物线型:种群数量常在夏季出现高峰。如棉蚜的伏蚜、斜纹夜蛾、银纹夜蛾、棉叶螨等。二、年际间波动1、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在昆虫中少于鸟类、鱼类及哺乳动物。在昆虫中,生态环境稳定的森林和草原害虫又多于农业害虫。2、非周期性波动:大多数昆虫属于此类型。种群数量常受到昆虫本身的遗传特性及环境因子影响。3、种群密度趋于稳定:即不同年份种群密度基本处于同一密度水平。如三化螟。第三节种群数量调节理论一、生物学派二、气候学派三、综合学派四、自动调节学派五、自然调节的进化意义第二章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及抽样调查技术第一节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检测方法一、种群空间分布的类型1、空间分布型的概念:种群个体在其生存空间的散布状况称为种群的空间分布型。适用范围:定居种群,迁飞昆虫相对稳定的状态。2、空间分布型的类型:(1)均匀分布:个体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呈现规则的分布。常用正二项分布理论公式表示。(2)随机分布:种群内的个体独立、随机地分配到可利用的生物资源中,每个个体占据空间任意一点的概率相等,即一个个体的存在位置不影响其他个体存在的位置。常用Poisson分布的理论公式表示。(3)聚集分布:个体在田间呈疏密不均匀的分布。多由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以及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该分布最常见。核心分布:个体形成很多大小不等的集团或核心,核心之间的关系是随机的。负二项分布(嵌纹分布):个体分布疏密相嵌,很不均匀。----可分别用奈曼分布、负二项分布理论公式表示。二、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判别方法(一)频次分布法:以实测频次分布与一定概率型的理论频次分布进行卡方测定,以确定该种群的空间分布是否符合该概率型。常用的概率分布型有Poisson分布、Neyman分布、正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等。1、一般步骤(1)取样:2)将调查资料按照一定的样点形式列成不同虫量的次数分布表。(3)按照表达各种分布的理论公式求出常见的3种昆虫分布型的理论频次。(4)用卡方检验法检验吻合性。(理论频次小于5的要合并)(二)种群聚集强度分析1、扩散系数C:C是利用方差与平均数是否相等的特性,来估计所检验的昆虫种群是否偏离随机型的一个系数。(C=方差/平均数,C=1,随机分布,C≺1,均匀分布,C≻1,聚集分布)2、Taylor幂函数法则:s2=amb即logs2=loga+blogmb为平均密度增加时,方差的增长率。生物学意义是种群聚集强度对密度依赖性的一个测度。(当loga=0,b=1,种群在一切密度下呈随机分布。当loga≻0,b=1,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当loga≻0,b≻1,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当loga≺0,b≺1,密度越高种群分布越均匀。)3、以平均拥挤度为指标:(平均拥挤度:在同一样方中,平均每个个体拥有的邻居个数。)平均拥挤度(meancrowding):在同一样方中,平均每个个体拥有的邻居个数。m*/m=1,随机分布m*/m1,聚集分布m*/m1,均匀分布4、Iwao(1968)的m*-m回归法m*=α+βmα:分布的基本成分,表示在密度趋于无穷小时,一个个体可以期望和α个个体生活在同一样方内。α=0,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的个体。α0说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着个体群。α0则个体间相互排斥。β=1,随机分布;β1,聚集分布;β1,均匀分布5、扩散指标Iδ以两个个体落入同一个样方的概率与随机分布概率的比值为指标。Morisita(1959)设来自第i样方的个体有ni个(i=1,2,3…Q),若从总的N个个体中随机抽取2个个体,这2个个体属于同一个样方的概率为:δ=[∑ni(ni-1)]/[N(N-1)]6、K值法Water(1959)年提出用负二项分布的K值作为种群聚集度的一个指标,K值越大,种群聚集强度越小。Cassie(1962):CA=1/KCA=0,种群为随机分布,K=X¯/(S2-X¯)CA0,种群为聚集分布,CA0,种群为均匀分布。随机抽取1个个体,该个体属于一给定样方的概率为:π=1/Q两式之比为:Iδ=[Q∑ni(ni-1)]/[N(N-1)]Iδ=1随机分布,Iδ1聚集分布,Iδ1均匀分布。3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频次分布法的特点:历史长,方法成熟,对抽样技术、序贯分析等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已在多种昆虫研究中有了应用。1、计算复杂。2、理论分布型很难与空间图式绝对地一一对应。有时1个物种甚至1个样本可以同时符合2个或更多的理论分布模型。3、以概率为基础,只能说明聚集与否,对种群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等,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4、对一些聚集度很高、数据非常离散的昆虫,很难拟合。Taylor的方法特点:1、方法简单。2、聚集度指标loga和b反映了有机体的内在属性。有些昆虫的不同样本可能符合不同的理论分布,但可用这一个方法概括起来。3、对抽样要求不严。作频次分布时,一个样本的样方数一般不得少于100个。该方法30或50个样方也可。三、影响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因素1、种群的内因:褐飞虱: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白背飞虱短翅型为均匀分布。棉铃虫:卵、幼虫---负二项分布。棉蚜:负二项分布。二化螟:卵块---随机分布,幼虫和蛹---核心分布。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幼虫---负二项分布(花生田、大豆田)2、外界环境因素:作物种类、长势、布局。斜纹夜蛾幼虫的聚集强度:向日葵棉花白菜。气候条件。农事操作。四、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应用1、用于田间调查时抽样方案的确定:随机分布:五点取样或对角线取样。核心分布:棋盘式取样、平行跳跃式取样。嵌纹分布:Z型取样。2、用于防治策略的确定:聚集分布的,化学防治适期应在扩散以前。如二化螟要在幼虫群集为害的枯鞘阶段。3、用于研究昆虫的扩散、迁飞行为。第二节田间抽样技术为什么要抽样(sampling)?一、种群数量的估值抽样1、总体和样本:2、抽样单位3、抽样的度量标准(绝对、相对数量)4、抽样的数量5、抽样方式和方法(随机抽样、机械抽样)二、序贯抽样应用时的3个条件:(1)必须清楚害虫的田间分布型(2)已经明确害虫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和经济阈值(ET)(3)允许误差的概率保证标准。概率为0.1,少数为0.2。第三章害虫发生期预测的生物学原理与方法第一节与发生期预测有关的昆虫生物学特性一、昆虫的个体发育1、昆虫的胚胎发育及卵的分级:胚胎发育:指受精卵开始发育到幼虫(若虫)破卵壳而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经历胚盘期、胚带期、胚带分节和附肢形成期、反转期、背合期、胚熟期等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过程可在卵壳表面的颜色变化上反映出来。在测报中,常根据卵壳颜色的变化
本文标题:昆虫预测预报总复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2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