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答案版
1陕西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2班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或者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者、学习和教学的一门学科。P22.同化: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P293.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的过程。P304.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P445.准备律:情境与反应间的联结是否能够建立,取决于个体身心的准备状态。P1046.强化物:起强化作用的刺激。P1087.正强化:在环境中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P1088.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P1089.替代强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P11910.普雷马克原则: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10811.自我效能感:个体对形成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行动过程的能力的判断。P28912.学习的顿悟说:学习是一种知觉重组的顿悟学习,即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知觉组织作用形成与情景一致的新完形,或将一个完形改变为另一个完形的过程。P12713.认知地图:有关周围环境、目标位置及到达目标的途径的知识。P13214.符号学习:学习不是简单地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直接的联结,而是存在一种中介变量。学习的结果也不是对一种刺激的反应,而是形成认知地图,获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P13215.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最终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P14016.有意义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间建立起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P14517.上位学习:指已有的若干概念较为具体,而新概念是更为一般,更为抽象的概念,这是新旧概念的关系属于上位-下位关系。P14718.下位学习:指新学习的概念较原有概念更具体,这时新旧概念的关系就属于下位-上位关系。P147说明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是“上位关系’,其概括性和抽象性要高于新知识,因而在呈现说明性组织者之后再进行的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P150(两处都有出现,仅供参考)19.先行组织者:先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教师通过使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学生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P15020.学习动机:是指引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P27721.内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P27822.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活动任务,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P28423.学习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2响。P25824.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P18825.智慧技能的学习:仅供参考两处出现p217心智技能又称智慧技能,是指通过内部语言在人脑中形成的心智活动方式。P228心智技能的学习(指讲到其形成、标志、培养)26.特殊学习迁移: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是有任务的相似性引发的迁移,多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其迁移范围小。当特殊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所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p25927.一般学习迁移:指原理或态度的迁移,其迁移范围较大。即个体在一般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会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p25828.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p25829.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阻碍作用。p25830.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有关,涉及某一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操作性步骤。P1843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描述了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是关于既定事实、定义即事物间的规则和原理等。P18332.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p184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5)具体的内容参加课本答:(1)描述研究:参观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2)相关研究(3)因果研究(4)教育行动研究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答:(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以书本中的间接经验为主。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现在学习计划、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教师检查和督促、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和学会学习上。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要通过学习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3.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1-39)(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80)答:(1)营造有助于创造力发展的教学环境(2)培养好奇心(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4)鼓励学生的独创行为(5)培养创造性的个性5.简述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贡献。(101-105)答:(1)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情景与反应间建立联系:桑代克还将动物实验的结论推广到人的身上,认为人类学习是自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人类学习虽然叫动物的学习更为复杂,但其本质相同。(2)学习率:准备率、效果律、练习律。P104(3)除了三条主要定律外,还提出了五条学习的原则以进一步说明学习的过程及规律,包括:多重反应原则,情景的个别要素决定反应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定势、态度或顺应3原则。(4)贡献:桑代克最早使用动物进行有关学习的研究,是动物实验的先驱;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推动了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他的学习理论为日后广为应用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奠定了基础,对教育及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6.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08)答:(1)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2)惩罚是减少不期待行为的发生频率的过程。(3)强化程式,指行为接受强化的频率和时间的描述,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式强化。7.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95、106)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下面是我在一份试卷上找的答案:(1)在强化程序上,经典条件作用是无条件刺激伴随着条件刺激先于条件反应出现;操作性条件作用是反应先于积极强化物的呈现或消极强化物的撤除。(2)再刺激的作用上,经典条件的作用是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操作性条件的作用是无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3)在反应的特点上,经典条件作用的反应是诱发的:而操作性条件的作用是自发的。8.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答:㈠自我效能感也指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形成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行动过程的能力的判断。㈡自我效能的形成,无论准确与否主要建立在完成任务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这四种信息根源上。㈢自我效能对行为的动机作用①影响人的行为取向与行为任务的选择②影响人们行为的努力程度与坚持性③影响个体思维方式与情绪反应④影响个体的归因方式9.简述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118)答:(1)注意过程,观察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为的注意。(2)保持过程即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3)运动再现过程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作出正确的反应。(4)动机过程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①他人对示范行为的评价;②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能力的评估;③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班杜拉把这4三种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分别称之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这三种强化都是制约示范行为再现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班杜拉把它们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答:加涅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者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①言语信息,指凭借口头或书面言语所表达的知识,包括字与词的基础知识、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有组织的复杂知识。②智力技能,指学生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运用于新情境的能力,包括辨别、概念、规则和问题解决四个层次。③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自主调节和控制其内部心理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④动作技能,指通过热的一般活动而习得的一套熟练的动作系统。⑤态度,影响个人对其行动进行选择的内在心理状态。11.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145...答:(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类型。(2)有意义言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同化既包括把新的信息纳入或归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也包括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容纳新的信息。可见奥苏贝尔所称的同化包含着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两种含义。12.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37)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类目化的加工活动,自主发现知识、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的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发现知识的行为以促进学习。13.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73--177)答:(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人格理论,来访者中新疗法。(2)人本主义的学习观:①学习的目的与过程,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是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②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对未来行为方针的选择发生重大变化的学(3)人本主义学生观: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从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信任学生。提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4)人本主义教师观: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这样学生就会学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14.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与教学观。(165-168)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和客观规律的唯一准确的表征,只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或者是对问题解决的一种假设,这种解释和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确定的,而是猜测性的、可证伪的。(2)学生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应该从学生认知的方面建构起知识的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3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