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2.沉积古地理学:对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当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的学科。3.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4.沉积环境: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并以此和相邻的地区相区别。5.沉积(相)模式: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6.相标志:存在于沉积岩(物)中对沉积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成因标志。如水平层理、平行层理。7.瓦尔特相律: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8.现实主义原则: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也曾以基本相同的强度在整个地质时期发生过,古代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作用加以解释9.沉积体系:沉积体系是成因上被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10.垂向层序:垂向层序通常是指某一沉积相内部随时间演化,沉积特征(粒度、沉积构造等)在垂向上的规律变化。11.垂向序列:垂向序列通常是指几种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12.进积型垂向序列:是指沉积物在不断向沉积盆地中心方向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粗粒的或浅水沉积物覆于细粒的或相对深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13.退积型垂向序列:是伴随沉积盆地水体的不断扩张,形成的细粒的或较深水沉积物覆于粗粒的或相对浅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14.相分析的基本思路:通过观察沉积相,寻找相标志,得出沉积参数或者沉积条件,今儿推出沉积环境。第二章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母岩:风化前的岩石物源区:供给沉积物的地区陆源碎屑: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残余碎屑物质。1、沉积物的四种来源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3)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热卤水;4)宇宙源物质—陨石、宇宙尘。2、风化作用的类型及产物1.碎屑物质: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如石英、长石、岩屑、云母碎片,锆石砂等。2.不溶残积物:母岩在分解过程中新生成的不溶物质,如粘土矿物、氧化铁色素。3.溶解物质:呈溶液状态被带走。第三章流体:流动的物质。流体的粘滞性: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力抵抗剪切变形;但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称为粘滞性。牛顿流体:凡是服从内摩擦定律的流体。层流:流体质点的运动有条不紊,呈不混杂并呈现分层流动的状态。紊流:流体质点的运动呈分层流动状态被破坏,发生互相混杂,并且有纵向脉动。第四章牵引流:是以一定的动力(推力或上举力)拖曳(或牵引)导致流体运动并带动碎屑颗粒运动的流体。重力流:是水和悬浮颗粒的高密度混合体,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高密度流体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称。浊流:是一种混合着大量自悬浮沉积物质的高速紊流状态的混浊高密度流,也是由重力推动流动的重力流床沙形态:随着流体流动强度的变化,在床沙表面相应出现不同的几何形体。管道条件下:当Re2320时为层流,层流是一种缓慢的流动,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当Re=2320时为临界流,也称临界雷诺数(Rek),其对应的是临界流速(VK)。当Re2320时为紊流,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旋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3.碎屑颗粒在牵引流介质中的搬运方式有?无颗粒移动的平坦床沙水体平静,无颗粒运动,底床平坦,即无沙纹及沙丘迁移水平层理沙纹(小波痕)波高5cm,波长30cm,流速小,水面平静或具小型波浪现象小型交错层理缓流Fr<1沙丘(大波痕)流速50cm/s,波高10-20cm,波长可达几米,水面出现汹涌波浪。沙纹和沙丘都是属异相波,即水面的波形与床沙波痕表面的位置不一致大型交错层理临界流Fr≈1受冲刷的沙丘(受冲刷的大波痕)波痕规模大,波长几米—几十米,波高波长海滩冲洗交错层理受冲刷的平坦床沙颗粒的移动平行于水的流动方向平行层理逆行沙丘向上游移动的波浪状床沙形体,表现为向上游一侧进行加积,下游一侧受到侵蚀。水面波形与底形波痕一致,属于同相波。逆行沙丘层理急流Fr>1当水流的振动波幅变化大时,局部能生成高能量的波浪,最后加大流速,形成冲槽和冲坑根据0.6mm,水槽宽2.44m,长45.72m的实验结果流动强度与底床形态(层理类型)(滚动搬运,跳跃搬运,悬浮搬运)4、尤尔斯特隆图解(牵引流中颗粒大小与水体流速关系)(1)颗粒开始搬运(侵蚀)的起动流速,因需克服其本身的重力和彼此间的吸引力,要比继续搬运的速度大;(2)大于2mm的砾级碎屑的起动流速比沉积临界流速大,但二者差较小(两个速度都较大),而且随流速增大起动的颗粒也同样增大,因此砾石很难作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推移前进。(3)0.05-2mm砂级碎屑颗粒所需的起动流速最小,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较小。砂级颗粒易搬运、易沉积,最为活跃,故砂粒常常是呈跳跃式前进;4)小于0.05mm的泥级颗粒,两种流速相差很大,特别是更细的泥级颗粒,在流水中长期悬浮,大部分搬运到比较安静的水体中慢慢沉积下来。总之,随着流速逐渐变小,碎屑颗粒从粗到细依次沉积,或流速频繁变化可形成大小颗粒混杂堆积。5.牵引流与重力流的区别(搬运作用、沉积作用)。(1)从分布规律上看,浊流及其它重力流沉积不服从机械沉积分异顺序,只在深部沉积位置上沿流动方向出现由粗到细的变化,而且在完整的浊积物层内,自下而上也有相应的变化。(2)在浊流内的碎屑颗粒(粗到细)几乎全部呈悬浮状态,并且是高浓度的。悬浮颗粒可以较粗。在牵引流中,三种搬运方式都存在,其中仅细颗粒(如泥质)具有悬浮搬运的特点,浓度也低。牵引流和浊流在实际作用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6.沉积分异作用--按沉积物的物理特性(颗粒的大小、形状、比重)或化学成分,呈规律性依次沉积的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第五章原生沉积构造: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在其固结以前所形成的构造。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生成的沉积构造。流动构造:是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动在沉积物表面及内部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层面构造:指保存在沉积岩层面(顶面或底面)上的各种特征。波痕:是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之比(L/H)。波痕对称指数(RSI):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与背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之比(L1/L2)。改造波痕:在水流及波基面变化的情况下,原先生成的波痕受到改造而形成的波痕。冲刷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蚀出来的痕迹,常在上覆砂岩的底面以凸起的铸型出现。剥离线理:出现在砂岩层面上的水流线理。板状交错层理:单层间界面呈平面而且相互平行,其各单位的纹层倾向相同,大致反映了单向水流的运动方向(在平行水流方向的剖面上),而在垂直水流方向的剖面上,往往表现为水平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单层间界面亦呈平面,但其界面之间互不平行,使单层呈楔形。在平行水流方向的剖面上,其前积纹层与界面斜交,而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剖面上与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槽状交错层理:单层的界面为曲面,上下界面之间相互平行或相交,交错层理本身为一槽状,纹层大致为一系列平行于底面的对称曲面,有时由于交错层理彼此切割而呈不对称状(如垂直水流方向)。波状交错层理:单层界面呈波状。羽状交错层理:两个相邻的交错层单层中的前积纹层倾向相反,一般大致相差180水平层理:是细粒沉积物中主要的层理类型,纹层呈水平状,厚度1-2mm,纹层可因粒度变化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或颜色差别而显示出来,是低能或静水环境的标志之一。平行层理: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由中粗砂岩、砾岩组成的层理,是在水流能力比形成大型交错层理更强的高流态条件下的平坦底床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粗,伴生剥离线理,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脉状层理:水动力作用强,砂供应充分,泥质物质主要分布在砂质波痕的波谷中,而在波脊上很薄或缺失,使泥质物呈脉状分布在砂岩中,俗称“砂包泥”。波状层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在泥砂都有供应,且强弱水动力条件交替的情况下形成的,构成砂层与泥层呈交替的波状连续层。透镜状层理:和脉状层理相反,是在水流和波浪作用较弱并且砂的供应不足,而泥的供应更有利的情况下形成的,其特点是砂质透镜体被包围在泥岩中,在横向上不连续,俗称“泥包砂”。爬升波痕层理:水流波痕或波浪波痕的迁移产生,由向上生长的一系列相互叠覆的波痕层理组成。块状层理:是用肉眼甚至借助仪器也辨认不出层内纹理的沉积层,在砂砾岩和泥质岩中都有分布。粒序层理:不对称浪成波痕和水流波痕的区别:①浪成波痕的波脊往往出现分叉与会合的特点,水流波痕的波脊则多中断并被别的脊代替;②波长小于4.5cm的不对称波痕一般都是浪成,浪成波痕的波痕指数15,而水流波痕的RI15,浪成波痕的对称指数3.8,而水流波痕的3.8;③浪成波痕的前积纹层往往表现为成束的分枝状,并且通过波谷延伸到相邻波痕的翼部上。1.层理的主要类型及其环境意义?《1》交错层理《2》爬升波痕层理《3》递变层理《4》平行层理《5》水平层理《6》均匀层理《7》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8》砂泥互层水平层理《9》韵律层理2.层面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环境意义?(1)波痕(2)细流痕(3)剥离线理(4)冲刷痕(5)压刻痕3.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的主要区别?水平层理:是细粒沉积物中主要的层理类型,纹层呈水平状,厚度1-2mm,纹层可因粒度变化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或颜色差别而显示出来,是低能或静水环境的标志之一。平行层理: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由中粗砂岩、砾岩组成的层理,是在水流能力比形成大型交错层理更强的高流态条件下的平坦底床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粗,伴生剥离线理,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负载构造(重荷构造):是发育在覆于泥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上的一种底痕。火焰状构造:伏泥质物呈尖舌状或牛角状挤入上覆砂质层中。球枕状构造:在泥质层之上的砂岩层底部,砂质层断开并陷入到下伏泥质层中,形成一些紧密或稀疏排列的球状或枕状体。滑塌构造:已沉积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移动而产生各种变形构造。包卷层理:是指夹于未变形层之间的一个沉积层内的纹层具有显著的盘回褶曲或复杂揉皱的一种构造。碟状构造:指粉砂岩或砂岩中凹面向上的形似碟状的泥质纹层,是在沉积物沉积或固结时由超孔隙压力所引起的孔隙水向上流动形成的。暴露构造:指已沉积的沉积物表面间歇性地暴露于大气下时所形成的各种沉积构造。干裂(泥裂):是饱含水的沉积物表面暴露于大气下时因干涸、收缩而裂开形成的裂缝。雨痕:指雨滴或冰雹降落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小冲击坑,为圆-椭圆形,坑缘稍高。假晶:在合适的条件下,盐类矿物如石膏、石盐的晶体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上结晶生长,如果晶体后来因溶解而消失,就留下了具有晶体形态的特征印痕(晶洞)。这种印痕经沉积物充填后,就形成晶体假象即假晶。鸟眼构造:在泥晶、粉晶白云岩或灰岩中,常见有1-3mm大、多平行层理排列、似鸟眼状、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或未被充填的构造称为鸟眼构造。帐篷构造:是一种碳酸盐潮坪环境形成的脊型背斜构造。生物遗迹构造:指生物生活期间因运动、居住、觅食、摄食等功能行为而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所遗留下来的、并具有一定形态的痕迹,又称遗迹化石。生物扰动构造:指生物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活动时扰动沉积物,使物理和化学成因的原生沉积构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变形而产生的生物成因构造。叠层石构造:由蓝绿藻细胞丝状体或球状体分泌的粘液粘结细粒沉积物形成的一种具有不同形态的纹层状钙质沉积构造。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分析:确定碎屑沉积物或碎屑岩中各粒级碎屑的结构特征。自生矿物:指沉积期或同生期形成的原生矿物。狭盐度生物:而耐盐性差,只能在较小盐度范围内生活的生物。广盐度生物:耐盐性强
本文标题: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9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