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讲义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概念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简称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各型病原不同,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乙型、丙型及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性和(或)慢性病人、亚临床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1)甲型与戊型肝炎传染源为急性肝炎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2)乙、丙、丁型肝炎3种肝炎都有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2.传播途径(1)粪-口传播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2)体液和血液传播是乙型、丁型、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径。(3)母婴传播由母亲传给婴儿,亦是HBV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主要经胎盘、产道分娩、哺乳和喂养等方式传播。(4)其他牙科器械、血液透析或医疗物品污染等传播。3.易感性与免疫力①甲型肝炎:初次接触HAV的儿童最为易感,故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年人。成人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达90%,感染后免疫力可持续终身。②乙型肝炎:新生儿普遍易感,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我国30岁以上的成人抗-HBs阳性率达半数。③丙型肝炎:各个年龄组均普遍易感。④丁型肝炎:普遍易感。目前仍未发现对HDV的保护性抗体。⑤戊型肝炎:普遍易感,尤以孕妇易感性较高。三临床表现1.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分为两型: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急性黄疽型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阶段性,分三期:1)黄疸前期平均5-7天。表现为:①病毒血症: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甲型肝炎起病较急,发热多在38度以上。乙型肝炎起病较缓慢,多无发热或发热不明显。②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等。③其他症状:部分乙型肝炎病例可出现荨麻疹、斑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等。本期末出现尿黄。2)黄疸期可持续2-6周。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而黄疸前期的症状好转。黄疸可逐渐加深,约2周达到高峰。部分病人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肝内阻塞性黄疸的表现。体检常见肝大,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脾大。3)恢复期本期平均持续4周。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肝炎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多较黄疸型肝炎轻。因不易被发现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2.慢性肝炎见于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三度:(1)慢性肝炎(轻度)反复出现疲乏、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大,也可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反复或持续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2)慢性肝炎(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3)慢性肝炎(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慢性肝病体征更为明显:面色灰暗、蜘蛛痣、肝掌或肝脾大。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复或持续升高,血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C)增高,A/G比值异常;血清胆红素高于85.5V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40%-60%。3.重型肝炎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占全部病例0.2%—0.5%,病死率可高达80%—90%。随着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各型肝炎均可引起重型肝炎。(1)重型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V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迅速出现的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性脑病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2)重型肝炎发生的诱因①病后未适当休息;②合并各种感染,常见胆系感染、原发性腹膜炎等;③长期大量嗜酒或在病后嗜酒;④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⑤合并妊娠。4.淤胆型肝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2—4个月或更长时间,主要表现为:①黄疸具有“三分离”的特征:黄疸深,但消化道症状轻;ALT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②黄疽具有“梗阻性”特征:在黄疽加深的同时,伴全身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和胆固醇显著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明显减少或消失。本型应注意与肝外阻塞性黄疸相鉴别。四治疗要点病毒性肝炎目前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五、护理一般护理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饮食宜清淡,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B和C,脂肪不宜太多,禁酒;保持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多吃含纤维素食物、蔬菜和水果;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下是症状护理:1.恶心呕吐的护理(1)、首先应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2)、协助病人釆取坐位,如病情不允许,可釆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边,避免呕吐物误呛入呼吸道;(3)、呕吐后做好洗漱工作,保持舒适;(4)、呕吐频繁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及补充营养;(5)、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有无水电解质失衡的表现。(6)、饮食应注意清淡好消化食物根据病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若呕吐严重的遵医嘱用药2.黄疸、瘙痒的护理(1)、保持皮肤完整性,每天可用温水清洗或擦洗;(2)、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减轻皮肤瘙痒;(3)、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4)、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有黄疸者戒烟酒。(5)、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牛羊肉3、发热的护理(1)、给予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2)、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尽量减少病人不适;(3)、保证热量和水分的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的原因、诱因及发热的伴随症状;观察有无体液丧失而出现的低血容量症状,特别是药物降温后病人大量出汗,易发生虚脱;(5)、给予安慰,解除病人的顾虑,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6)、注意病人安全,使用安全床栏。三、饮食护理1、在生活中禁烟酒,烟酒本就是伤肝的东西,而且喝酒可能会让患者叠加酒精肝等其他肝脏疾病;2、忌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辛辣食物会损害消化系统;3、不能过多的食用含糖量较高和蛋白质过多的食物,这样会加大肝脏的代谢能力,使肝脏受损更大;4、病毒性肝炎患者也不能吃生冷、带防腐剂的加工食品,这种食品会增加肝脏的解毒功能;5、饮食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量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肝脏的负担,易诱发早期肝硬化。6、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白菜汤等7、适当的补充一些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蛋类等;8、多吃一些蔬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于肝脏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9、多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很多维C,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四、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疾病的治疗及愈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潜在并发症干扰素药物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干扰素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见反应及相应处理:①发热反应,多在注射后2—4h出现,体温随着剂量增大而增高,可伴有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全身乏力酸痛,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逐渐减轻。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对症处理。②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ALT增高,甚至黄疽、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大多不需停药,待治疗终止后,症状可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③大剂量干扰素皮下注射时,部分病人出现局部触痛性红斑,一般2-3天可消失,用药时适当增加溶媒的量,缓慢推注,可减轻或避免上述反应发生。④定时检查血常规,若有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和网状细胞下降,视情况调节使用干扰素治疗。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病情监测重型肝炎、肝衰竭病人应严格记录24H尿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避免诱因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大量及多次放腹水,严重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诱发肾功能不全,应尽量避免。保健指导1.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疾病传播知识宣传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方法。与重型肝炎大结合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1)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的重点在搞好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食品卫生和食具消毒。预防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则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阳性血液不得使用。推广一次性注射用具,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各型急性肝炎病人均应实施早期隔离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无症状HBV和HCV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BsAg、HBeAg、HBVDNA、抗-HCV和HCVRNA阳性者应禁止献血和从事托幼、餐饮业工作。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母亲HBsAg阳性者,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若联合使用高滴度抗-HBV-瞄(HBIG),可提高保护率。HBIG也适用暴露于HBV的易感者。2.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应做到:①正确对待疾病,避免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③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人,但要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④不滥用药物,如吗啡、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及氯丙嗪等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害。⑤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定时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可用3%漂白粉消毒后弃去。病人应自觉注意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排泄物污染环境。家中密切接触者,可行预防接种。⑥定期复查,一旦发病,应合理治疗,规则用药。忌乱投医。⑦注意避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凡接受输血、大手术应用血制品的病人,定期检测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记物,以便早期发现由血液和血制品所致的各型肝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病情观察】1.观察神志、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2.24小时出人量,如出现尿少,常提示血容量不足。3.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4.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5.估计出血量:(1)胃内出血量达250ml-300ml,可引起呕血。(2)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ml-70ml甚至更多。(3)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以上。(4)柏油便提示出血量为500ml-1000ml.6.观察有无再出血先兆,如头晕、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7.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要防止并发肝性脑病,及时酸化肠道,清除肠内积血。监测精神和意识状态的变化。以上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症状护理1.呕血的护理:(1)侧卧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准备负压吸引器。(2)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颜色、量。(3)遵医嘱输血、输液、止血,保持静脉通畅。2.便血的护理: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如允许如厕者,须有人陪护,排便后应缓慢站立。3.疼痛的护理(1)硬化治疗后,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时通知医师。(2)遵医嘱给予抑酸、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4.发热的护理:硬化治疗后可有发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及抗炎药物,定时观察体温变化情况。一般护理1.出血期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2.口腔护理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3.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顺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出血后3d未解大使患者,慎用泻药。4.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5.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清理一切血迹和胃肠引流物,避免恶性刺激。6.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
本文标题:常见传染病的护理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2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