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2011•广州)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显示解析试题篮2.(2006•云南)下列做法是为了把化学反应变慢的是()A.煤燃烧时向煤炉中鼓入空气B.面团发酵时放在温热处C.某些食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D.用食醋除水垢时使用浓度高的食醋显示解析试题篮3.(2013•芜湖县模拟)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映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粉末状的大理石比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快反应物的种类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催化剂)D.粉末状的大理石比石块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快(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反应物的种类)显示解析试题篮4.(2012•南开区一模)为了研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催化剂的种类及质量0.5gMnO20.5gMnO20.5gFe2O3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5%10%5%体积5mL5mL5mL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显示解析试题篮5.(2011•浦东新区二模)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导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因素A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反应物浓度B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更加充分反应物种类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D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A.AB.BC.CD.D显示解析试题篮6.(2011•溧阳市模拟)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是否使用催化剂等.取一定质量的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与足量的浓盐酸混合,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如下是对曲线变化趋势的三种解释:①ab段是因为该反应要吸收热量,使反应环境的温度降低;②bc段是因为反应一段时间后要消耗一定质量的盐酸,再加上浓盐酸有挥发性,导致盐酸的浓度明显降低;③cd段是因为反应物镁带已消耗完,反应停止.针对如上三种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全部都错误显示解析试题篮7.(2007•石景山区二模)小明等四位同学对“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进行初步研究,他们选定五种物质进行两两对比实验.组别ABCD猜想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加速效果好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加速效果好高价的金属氧化物加速效果好氧化物比单质加速效果好实验组氧化铁和铁丝铜丝和铁丝氧化亚铁和氧化铁氧化铜和铜丝下列对比实验组不可能为相应猜想提供证据的是()A.AB.BC.CD.D显示解析试题篮8.下列做法中,能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C.食物保存在冰箱中D.用煤烧锅炉时,用鼓风机向煤炉中鼓入空气显示解析试题篮9.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就越快.现有一定质量29%的稀H2SO4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产生H2的总质量,可向稀H2SO4种加入适量的()A.NaOH溶液B.BaCl2溶液C.Na2SO4溶液D.Na2CO3溶液显示解析试题篮10.已知升温、提高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潘瑞同学发现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和反应进行的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t1~t2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B.t1~t2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C.t2~t3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D.t2时恰好完全反应
本文标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