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徐州市2010一2011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徐州市2010一2011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j羔子淮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正中制D.科举制度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10年10月l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剧种②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④正式形成于19世纪中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6.“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7.文人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县,也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士大夫阶层作出的反应有①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③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一第25题,共5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8.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对中国币制进行了一欠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这一改革①防止了白银外流②稳定了金融市场③促进了物价回升④造成了通货膨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10.1984年lo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l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l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11.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12.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年代项目1948—19661967一l9761977一l9861987一l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1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13.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A.人民主权的虚假B.直接民主的泛滥C.轮番而治的弊端D.行政官员的腐败14.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15.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V.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巴16.《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形势发生变化”是在A.18世纪晚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中期17.列宁提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俄实行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商品自由贸易D.工业化方针18.右图为l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浸:》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确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B.起到了扩大工业生产的作用c.凋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19.“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20.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坎昆举行。在前一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而在后一会议上,与会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①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②意识形态问题仍是各国合作的重要障碍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既有合作又有矛盾④环保问题推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第23题l3分,第24题l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21.阅读下列耪料:、【材料一】晋俗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耕也。……皆服贾京畿、三江、两湖、岭南、东西北三口,致富在数千里,或万余里外。——《山西通志》卷三【材料二】山西人自宋元以来就形成了“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立业思想,他们的足迹遍蒙藏边疆,达东瀛南洋,执金融界牛耳数百年。他们还结成商帮,在各地设立会馆,互相扶持,共同进退。晋商奉行“宁叫赂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的信条,长期兴盛与此不无关系。——《晋商之遗》【材料三】明代军事重镇大同,由于西商人在这一带经商,使大同“繁华富庶,不下江南”。塞外包头城原非城镇,是山西祁县乔姓商人先在该地开设复盛公等商号后,才逐渐形成城镇’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张正明《明清时期势力最大的商帮——普商》【材料四】由于沙俄胁迫清王朝后签订了《北京条约》、《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使俄商获得自由贸易特权、免税特权,并深入内地进行经济掠夺,致使晋商对俄贸易衰败。——《明清晋商史料选编》【材料五】晋省前后捐输(注:实质上政府摊派)已至五六次,数愈千万。……(晋人)买卖在三江两湖者,十居八九,自粤匪窜扰以来,南省半为贼扰,山西买卖十无一存。——徐继畲《松龛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山西人为什么会走上经商道路?(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晋商的发展壮犬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影响?(2分)(3)据材料二、四、五,概括指出导致晋商兴盛和衰败的原因有哪些?(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第一个应付大更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叉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说第三个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4分)23.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在l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法)普罗夏松《巴黎l900:历史文化散论》【材料三】从l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
本文标题:徐州市2010一2011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