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宋才发湖南凤凰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1宋才发:湖南凤凰古城文化景观探讨湖南凤凰古城文化景观探讨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一湘西凤凰城是一座风情别致的古城。山城位于群山环抱的沱江河畔,关隘雄奇。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斯克”满500岁后,集香木自焚,又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百鸟之王凤凰也。由于湘西“凤凰古城”的西南边有一山酷似展翅腾飞的凤凰,古城因之而得名。凤凰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①。凤凰城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古寺、古塔、古阁、古城墙和吊角楼、苗王城老洞,有奇山、奇石、奇水、奇泉和奇洞等。凤凰古城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淡描浓抹总相宜。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流淌,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在沱江的江水中。一踏进凤凰城,就能感觉小城的确有着凤凰一样美丽迷人的风采。尤其是微雨过后的小城,空气格外的清新,远处的山峦上萦绕着一层薄雾,青翠欲滴的山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田野是绿的,山峦是绿的,沱江的水也是绿的。总之,在人的眼里满世界都是充满生机的绿色。沱江其实是绕过小城的一条河,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河上鱼舟荡漾,几只慵懒的鱼鹰随着鱼翁的号子,猛地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恰似扩展的心情。不远的河畔有几个阿妹在淘米、洗衣,阵阵“杵声”,与姑娘的欢声笑语相融。沱江上最美的要数虹桥,《廊桥一梦》的导演如看过这里的虹桥,准后悔当初选错了外景地。虹桥风雨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长112米、宽8米、高20米,主桥3孔,跨径73米。桥体用精凿紫红砂条石与糯米拌石灰砌筑而成。自民国以来历经近百年的历史变迁,虹桥风雨楼已经是满目疮痍。2000年“广州中人企业集团”顺应凤凰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投巨资重新修复虹桥风雨楼。今天的虹桥风雨楼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古朴建筑风格,宛如一座“清明上河图”②。虹桥美得让你对每一根廊柱、每一块青砖都想拥抱,看过虹桥你会生出恋爱凤凰的欲望。那些由木柱作架、以纵横的杉木板作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独角楼,壁连着壁、檐连着檐,就像高高地悬挂在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可寻见。古城所有的小路都是由“麻石条”铺就的,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得油光发亮,这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当我们走进临江的老街,满眼尽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头门槛。说是街却没有多少店铺,更没有多少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多数房屋敞开着门扉和窗子,很坦然的任游客参观浏览。几束斜阳投身的光影里,偶尔有挑着山货、挎着背篓的人匆匆掠过,门边窗前不时有老妪、孩童瞪着好奇的目光,看风景的游客分明成了他们陌生的风景。在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围中,油然唤起人们对一个“久远年代淳朴民风”的回忆。在凤凰城里到处能读到历史的沧桑。就是这样一座秀美的小城,历史上它曾是一座鳏寡孤独之城。中国自明清以来“无湘不成军”。清末实施“屯田养勇”,凤凰几乎就是全民皆兵。380里的苗防边墙、近2000座讯堡、屯卡、碉楼、炮台和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①游晓等:《神秘湘西旅游指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②游晓等:《神秘湘西旅游指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2关门,凤凰城就占了将近一半。8年抗战之后,凤凰城留下3000少妇守寡,上万“白发人送黑发人”。从历史价值看,凤凰古城见证并浓缩了明清以来封建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开辟史,是今天和未来研究历代,特别是明清以来军事、政治、文化制度和民族关系的“活标本”。从文化价值看,它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冲突、融汇、整合的“活化石”,积淀形成的游侠浪漫精神极具人文张力。从建筑景观看,凤凰古城从选址、城防到街道布局层次丰富,并且巧借山水,极具天人合一的建筑奥妙。凤凰城是一座极具旅游观光价值的历史古城。凤凰古城所在的沱江镇,原名“镇竿”,古镇始设于唐垂拱年间(公元685—688年),宋、元、明、清时期,在离县城25公里处的苗区建有一座完整的“石头城”,古老的石头城至今仍然巍然屹立。11米高砖木结构的城楼是清代的设计建筑,井藻浮雕,飞檐翘阁,雄伟壮观,青石土砖的古代营房依稀尚存。古城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譬如,城内的石板街、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桨声舟影、山歌唱和,好一派宁静安逸的小城风光。凤凰城建于清康熙年间,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城,小到城内仅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凤凰城分新旧两个城区,其中的老城依山傍水,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托着古老的城楼。凤凰古城的城楼是清朝年间遗存下来的,从锈迹斑斑的铁门上,还可以看得出当年威武的面容。东门城楼原名“升恒门”,位于城东紧靠沱江,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城门呈半圆拱,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进深7米,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城墙全部用红砂条石砌成,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黏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①。北门城楼位于沱江南岸,城楼和古城墙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距今已290多年历史。它久经沧桑巍然屹立,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光彩。北门为半圆形,深7米、宽3.4米、高3.5米,内孔高4米,有两扇大铁门。城门用紫红砂石砌成,门上方刻有“璧辉门”三个大字。再上方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怪兽10多幅浮雕,工艺精美栩栩如生。城门之上为城楼,系古砖瓦结构,筑有“八孔炮台”。两端沿着江岸筑有城墙,高6米有余,为红色砂石砌成。此段沿江城墙一直保存完好②。它临江而立就像一条长龙卧于江岸,又像一段小长城古雅庄严。北城门下的河面上横着一条以石为墩的窄木桥,古时为一步一墩的“踏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凤凰古城共有五大景区:(1)古城景区:范围以古城为中心,东至虹桥、南至岩脑城、西至池塘坪、北至沱江,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它是凤凰有史以来建筑最多、最繁华的区域,也是凤凰县的“心脏”所在。古城有1000多年的历史,蘊藏了不少名胜古迹。清中叶以后常驻“镇边”、“屯边”、“绥边”的军政大员,墨客骚人亦寻迹而至,随之大兴土木。各类建筑无不设计精美、斗拱飞檐、塑龙雕凤、金漆彩绘。凤凰的庙宇祠堂比其他地方尤多,且大部分集中于古城,所以古城有“辉煌的殿堂”之称。(2)南华山景区:整个景区层峦叠翠,林木葱笼;朝则薄雾笼青,暮则斜阳凝紫;雨来泼墨,烟散笼纱,淡妆浓抹,晴雨皆宜。景区含有“南华叠翠”、“兰径樵歌”、“山寺晨钟”三大自然景观。(3)沙湾景区:它包括昔日八大景中的五大景观:“东岭迎晖”、“龙潭炊渔火”、“梵阁回涛”、“溪桥夜月”和“奇峰挺秀”,素有“廊苑”之称。这里一湾绿水青山,庵、馆、寺、庙,亭、台、楼、阁星罗棋布,古典与现代建筑穿插配合别具一格。(4)“奇梁洞”景区:该景观距离县城5公里,具有奇、秀、幽、峻的特色。属溶蚀为主类型的峰丛谷地型,融天地古今奇观于一洞。(5)黄丝桥古城景区:黄丝桥古城是闻名遐迩的景观,也是“主客相搏”白刃相交的古战场遗址。①游晓等:《神秘湘西旅游指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②游晓等:《神秘湘西旅游指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3山江镇是凤凰境内保存完好的风情浓郁的苗寨。一座被重重青山环抱着的古老城镇,一栋栋以竹板为框架搭起的吊脚楼,还有细长的基座,它是少女纤细的足踝,正站在翠绿的湘水旁,湘水且是镜面一般的宁静。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存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10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回龙阁吊脚楼群坐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势而建的特点。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一般不作正式房间,但是吊下的部分均经雕刻,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上下穿枋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笔者在寻访凤凰古城历史踪迹期间,当地政府特意安排我下榻在回龙阁的一家吊脚楼里,算是有幸饱尝了吊脚楼别致的美景。这里的人们生活、劳作仍保持着古老相传的原始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六月初六,仍是苗家传统的“四月八”祭祖节和“六月六”苗家歌节。这一天,苗族青年男女都盛装艳服,齐集歌场或吹唢呐,或打花鼓,更多的是以歌交心、以歌传情、以歌代言、以歌喜结良缘。所以,“六月六歌会”又是苗族男女的定亲会。苗家“赶秋节”是苗民在农历立秋当天或后一两天举行的,以庆祝五谷丰登的好年成。同时,这也是苗家青年男女展示自己的一个节日,秋场上按民族习惯摆放着对歌台、跳鼓台等,点起篝火跳起热情的舞蹈,唱起韵味悠长的苗歌,众人尽情欢娱。现在是每隔5天苗族群众就会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到这里赶“边边场”,场面异常热闹,商品丰富,堪称凤凰一景。苗疆边墙是中国的南方长城。2000年4月22日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在考察湘西凤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苗疆边墙”这道中国的南长城。2001年5月国家正式确认“苗疆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总说长城在北方,岂知南国有巨防”①。它位于湘黔边境,南自贵州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止于今湖南吉首市的喜鹊营,全长190公里。南长城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竣工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②。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座屯兵和防御用的讯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以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现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牛斗营等,凡带“营”字的地方,多是当年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经专家考证,这段苗疆边墙是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与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反抗以及不断斗争的产物,它见证了一段被埋没的历史。当地居民介绍说:“南长城是沿山靠水,就地取材建筑而成的,如果有石头的话就用石头来垒起,没有石头的话就用黄土夯制。尽管南长城不那么高大,但它并不缺少作为长城性质的军事防御工程所应有的一切,它的军事建筑像哨卡、堡垒关口等,比北方长城更为密集。”由于明清时期凤凰城是整个湘西的军事、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决定了边墙大部分位于凤凰县境内。根据地形“一字”、“品字”或“梅花形”排列。在南、北走向的基础上,又向西南、西北方向发展,对苗族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当时的统治者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③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黄丝桥古城古称渭阳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①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②游晓等:《神秘湘西旅游指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0页。③周艺文等主编:《芙蓉之旅》,湖南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4在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苗民起义。黄丝桥
本文标题:宋才发湖南凤凰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7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