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迈克尔·布瑞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性格古怪的独眼基金经理,他看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极不稳定,建立在高风险并且回报越来越少的次级房贷的基础之上。他预测房地产市场就于2007年的第二个季度崩溃,并且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信用违约互换的贷款违约保险市场,来从中获利,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他就会获得巨额回报。贾瑞德·韦内特演员:瑞恩·高斯林贾瑞德·韦内特是一位投资人,聪明绝顶,在2005年了解到布瑞的所作所为,并且意识到布瑞的预测将会成为现实,于是他决定自己也要从贷款违约保险市场获利。马克·鲍姆演员:史蒂夫·卡瑞尔华尔街世家出身,是一位基金经理,被韦内特说服加入他的计划,他们进一步发现,市场奔溃的速度被担保债务凭证影响着。本·李克特演员:布拉德·皮特已经退休的一位银行家,他是在金融业中眼光精准老练的投资人。他在金融风暴来袭之前就预料到了危机,因而意识到全世界的经济可能会崩溃,他承担高风险做空次贷,孤注一掷定下“赌局”,最终大幅获益。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可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关键在如何监管和规范■当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风险会逐渐放大■中国楼市总体杠杆不高。但基金信托通过影子银行进入房贷,问题就在那里了空头不是元凶,问题本身就存在复旦大学金融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的第一句话是“我看了两遍”。他坦言,第一遍主要关注剧情,第二遍则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理解导演要传达的一些意图,这部影片在对金融问题的剖析上非常值得称道,因而引发的反思也是多维度的。在影片情节的铺陈中,几组主人公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前,预测到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迟早会发生问题,并通过做空获得回报。传统思维中,空头被认为是作恶者,是他们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甚至崩盘,然而影片却认为:不是空头创造了危机,而是问题本身就在那里,空头只是发现了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已。孙立坚谈到,经济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投机是资产价格发现的必要机制,如果没有投机,价格要么单边升、要么单边降,而正是由于投机的存在,资产才能在市场中维持其应有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空头不仅不是一种恶,还是一种使金融体系健康运转的要素。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问题空头才会“找麻烦”。由此联想到去年A股的股灾,在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做空,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也被迫“断了手脚”,但之后人们发现,没了做空市场还在跌,这已充分说明了问题。回过头来,人们都弄明白了,去除场外配置的高杠杆是导致2015年股灾的真正原因,而导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也正是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在孙立坚看来,是美国政府和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了资产泡沫游戏,是他们放任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称,由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失衡,使得各国资金都投向美国债券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美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风险源是美国自身及其他市场集聚起来的那么多资金。创新应分散风险不是隐藏风险当然,华尔街也难辞其咎。他们把金融搞得异常复杂,各种兜兜转转之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甚至产生了严重脱节。通常情况下,基础产品价格调整会影响衍生品价格,而现实中,这样的传导是扭曲的。相信大家肯定对影片中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当美国楼市开始调整,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但从房贷中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CDO(担保债务凭证)却没有和一级市场产生联动,即价格不降反升,这令一向坚持自己判断的空头也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这也是金融市场的残酷所在,有时即使看准了方向,也熬不到胜利那天。而华尔街真正的“恶”在于,兜售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时,不把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并不了解自己购买的金融产品中究竟“打包”着什么,甚至不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后,自己所要蒙受的损失。“人们只看评级机构的评价来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二级市场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孙立坚说,把原本应该金融机构自己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毫不知情的投资者,而且他们能够获得的投资者回报还是非常低的,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恶。孙立坚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最值得反思的是道德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不是传统的金融危机,而是一场道德风险的危机,华尔街非常清楚凶险在哪里,但对他们来说,只要卖掉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而且卖得越多,卖到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地步,就能倒逼央行救市。”那么,各种金融创新、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有没有错?孙立坚认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也是分散风险的产物,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监管、如何规范。理论上来说,风险只能分散,而不能完全规避,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为的是把分母做大,那样每个分子所需承担的风险就小了,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设计,风险能够降低到接近于零。眼下,我国正大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就是按照分散风险的思路在操作,但切记,是分散风险而不是隐藏风险。大量流动性会不会酝酿更大空头影片结尾处提到,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造成巨大动荡的金融衍生品正死灰复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担心市场重蹈覆辙吗?孙立坚认为,当下全球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只会用应对传统经济衰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投放大量流动性,却又收不到效果,反而在金融市场上制造着一场场跌宕起伏。流动性之下,多样的金融工具都运转了起来,然而只是在金融市场空转,没有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才是问题所在,但这也不能说是金融工具的错。这些流动性的“横冲直撞”,确实可能正在酝酿更加凶险的大空头。“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状态,投放的流动性都被卷进金融体系内部,而不是应该去的实体经济里。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孙立坚说,这种恶性循环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因为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尤其是创新创业这种高风险买卖需要金融支持。邵宇同样认为,当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风险会逐渐放大,“金融创新一定要回到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上来”。“次贷危机”会上演中国版吗?看完电影再看看我们身边,像“大空头”引爆前夜那样的楼市疯狂似乎正在重现,因此不少人会问,“次贷危机”会上演吗?“形式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孙立坚指出,对于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不用太过忧虑,因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远不如美国发达,类似电影中CDS(信用违约条款)、CDO这类产品国内并没有,但需要警惕问题的本质,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入流动性,资金最终流向房地产市场。资金堆砌起了价格,而价格效应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场。邵宇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但问题没那么严重。一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没那么大,目前首付三成的总体杠杆是合理的,而美国5%甚至零首付都有过。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没那么复杂与庞大,美国在房贷上建筑了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衍生品市场,造成极不稳定的“倒金字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还是最基本的形式,要对金融体系造成伤害,没有那么多的传导链条。不过,孙立坚也谈到,虽然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房贷占银行贷款比例并不高,但房贷只是一级市场,基金、信托通过影子银行也进入了房贷领域,这是银行表内不体现的,其杠杆显然更高。当买基金也可以分享房地产泡沫时,问题就在那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此时此刻观影《大空头》最大的启示或许是,我们有必要对房地产市场保持最大警醒。正如影片开头引用马克·吐温的金句所言:让你陷入麻烦的,并不是你未知的东西,而是那些你确信无疑、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的东同样是讲那场金融危机,《监守自盗》是揭露华尔街和政府的权钱交易,《大而不倒》是从政府的角度去重现如何度过那场危机,《利益风暴》是讲高盛内部在危机来临之时如何应对,而《大空头》则是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描述了在得洞悉先机的情况下,几个“做空者”如何度过与整个市场为敌的煎熬,终于坚持到最后战胜了华尔街。《大空头》展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过程——低利率促使民众疯狂贷款买房,导致房地产及其金融市场的异常火爆。贝尔饰演的Michael发现低利率是不可持续的,坚信房地产市场会崩盘,并利用CDS来做空;其他三个团队(Mark、高司令、皮特饰演的本与杰米兄弟)也纷纷顶住压力利用CDO做空房地产市场。他们越来越看清金融危机即将爆发的真相,并想通过游说金融业同行、媒体、评级机构来挽救这场危机。但2008年雷曼兄弟倒台,危机爆发,一切无法避免,四个团队感受到的不是获取巨额利润后的喜悦,而是迷茫和沮丧。说这部电影有趣,究竟怎么个有趣法呢?第一、为了让金融小白也能明白片中人物撕逼的理由所在,《大空头》竟多次自带名词解释。例如:把《华尔街之狼》里的金发性感女郎玛格特·罗比拉来,边泡澡、品酒、抛媚眼边给你讲什么叫次级贷;让名厨用臭鱼汤演示下什么叫CDO,然后再让赛琳娜·戈麦斯在赌桌上输得颜面扫地,以此告诉你什么叫合成CDO……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国央行官员也是这尿性,每次经济或者A股一出问题,央行就开始说英文?中国式QE、逆回购RR、短期流动性调节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支持证券MBS、降息降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之类的咒语全出来了。。根本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你们要是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就只能风中凌乱了。其实央行这些行为传递两个信号:1、央行说英文,确实表示经济不妙。2、所有这些英文翻译成中文,就简单两个字——印钱!这个角色原型是来自中国上海的数学天才徐尤金(音译,EngueneXu)。徐尤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获得过全国奥数二等奖。他1992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毕业后,先后供职于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银行等公司,2000年到2010年在德意志银行工作。他通过配对买方和卖方创建了第一个“债务担保证券”(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CDO)市场。金融风暴前夕,正是他做的量化模型发现了“债务担保证券”存在着巨大的违约风险,预测到了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的同事——德意志银行交易员利普曼(GregLippmann)和其他三个相信徐的人做空CDS。第三、大空头里面把标普和穆迪描述成了信用贩卖商前几天跟与新华社撕逼的就是米国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评级机构怎么没良心就评AAA呢?一是他们本质是盈利公司,收钱评级,评低了人家就找竞争对手(其他评级机构)去了。二是信息不对称,他们手里只有几页财务报告,只知道这银行效益不错,根本不知道CDO里面是什么玩意。你问:政府监管哪里去了?政府哪有投行脑子快啊。看不懂啊。你看片中的SEC员工还要给高盛投怀送抱呢。事实上,在这场全民的狂欢中,真正看出毛病的,只有片中的几个聪明的大空头。约翰-鲍尔森毕业于哈佛,他立志要进投行工作,39岁的时候成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在次贷危机之前他管理的基金规模在40亿美元左右,非常的低调。约翰-鲍尔森不喜欢看评级公司的那些打分和受制于华尔街的条条框框,对市场有自己的看法,喜欢收集大量数据然后自己分析做出判断——从2006年开始,他看到美国房贷市场存在巨大的风险,专门成立了一只做空次贷产品的基金。然而刚开始的时候,保尔森和电影中的那几个小人物一样备受煎熬:基金不断的在赔钱,投资人希望能够止损,但被他断然回绝并且一直在加注,好在有些长期合作的投资人对他极其信任,最终和他一起坚持到了最后。在整个做空过程中,保尔森虽然坚信自己的判断,但与整个市场为敌也让他也不胜重负,他解压的方式是去中央公园跑步,心中支撑他信念的是丘吉尔的名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事实上,如果美国房地产市场晚一年崩盘,等待着保尔森的一定是破产。而最终,他靠着做空次贷市场赚了150亿。保尔森的对冲基金管理资产最后高达360亿美元,从此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冲基金,保尔森也成为了华尔街的传奇。不过,悲剧的是,保尔森作死去投资A股,搞得自己晚节不保。2012年他重仓中国“嘉汉林业”这样的公司亏损高达53%,成为当年全球业绩倒数第一的对冲基金。保尔森有苦说不出,他称,“中国公司像毒药,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A股制度性缺陷太多。第五,对目前中国有非常大警示作用。对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其实中国也有不少值得从美国吸取的经验。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中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点中国政
本文标题:大空头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