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2009版)一、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902)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ICD9CM-3:06.2-06.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颈部肿物;2.体格检查:触诊发现肿物随吞咽移动;3.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4.辅助检查:超声检查、颈部X光片;5.鉴别诊断:必要时行甲状腺核素扫描、ECT、CT(排除胸骨后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证据)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甲状腺肿物造成气管压迫症状;可疑恶变;伴随甲亢表现;影响外观;2.患者的全身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3.征得患者同意。(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E04.902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编码;2.年龄≤70岁;3.需要进行手术治疗;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5.对具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变可能等病情复杂的病例,不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4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甲状腺功能T3,T4,TSH,TG,PTH,TPOAb等;3.肝功能、肾功能;4.感染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部X光片与颈部X光片;6.心电图;7.甲状腺超声检查;8.声带功能检查、气管软化试验。(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无特殊情况,术后24小时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住院第2-5天(依术前准备完成情况而定)。1.麻醉方式:颈从阻滞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式: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3.手术内置物: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切口引流;4.病理: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恢复≤6天。术后必须复查甲状腺功能。(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良好;2.无引流管或引流管拔除;3.可门诊拆线,切口愈合良好。(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延期出院;2.术后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切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切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无皮瓣坏死(或门诊可处理的皮缘坏死);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2.不能耐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3.希望保乳的乳腺癌患者,不能行常规保乳手术,有条件者可行“I”期再造手术;4.行保乳手术时,必须行钼靶或核磁检查以排除多病灶;5.术前有条件可行Coreneedle、麦默通等穿刺活检;6.患者其他方面的原因;7.本路径仅限手术方面,其他如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等均未纳入本路径范围。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D32.013/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3天。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3)凝血功能;(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胸部X光片,心电图;(7)头部MRI;(8)颅底CT扫描;(9)视力、视野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查心、肺功能和精神智力评估。(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天。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方式: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颅骨固定材料等。4.术中用药:激素、抗菌药物、麻醉常规用药。5.输血:视手术出血情况决定。(九)术后住院恢复10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部MRI,视力视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2.术后用药:抗癫痫药物。(十)出院标准。1.患者一般状态良好,饮食恢复。2.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3.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切除满意。(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中或术后继发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二次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继发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颅后窝脑膜瘤(ICD-10:D32.012/D42.003/C70.003)行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颈痛,颅内压升高症状,肢体力弱,感觉障碍,脑神经受累,小脑损害体征,锥体束症等。2.辅助检查:头颅MRI,CT,DSA提示病变。3.术中病理证实。(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其他入路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2.术前栓塞(酌情)。3.残余肿瘤术后放射治疗(酌情)。(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32.012/D42.003/C70.003颅后窝脑膜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头颅MRI平扫加强化(冠、矢、轴位);(6)病变区域颅底骨质薄层CT扫描(冠、轴位);(7)脑神经功能检查(视力,视野,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心、肺功能检查。(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方式: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3.手术内置物:手术内固定材料。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激素、脱水药、麻醉常规用药。5.输血:视术中情况决定。6.病理:冰冻加石蜡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颅MRI,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2.术后选用激素,用药时间为3-5天。(十)出院标准。1.切口愈合良好。2.无颅内感染。3.无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不耐受DSA检查的患者,可行CTA/MRV等。2.术中必要时使用内镜辅助,以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3.术中可使用CUSA等。4.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面神经、三叉神经监测,降低术中脑神经损伤几率。垂体腺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垂体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腺瘤(ICD-10:C75.1/D09.302/D35.2/D44.3)行经蝶/经额或其他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ICD-9-CM-3:07.61/07.62/07.6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可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Cushing征等。2.辅助检查:(
本文标题:头颈胸科临床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8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