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姓名:XX学号:XXX专业班级:房管142学院:管理学院指导老师:XXX完成时间:2015年12月28日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作者:XX指导老师:XXX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化,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与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城市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相关借鉴。关键词: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乌鲁木齐目录1城市土地利用...............................................................52城市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62.1城市扩张中土地浪费现象...............................................62.2城市规划中存在不合理.................................................62.3城市地面利用效率不高.................................................62.4城市发展定位不合理...................................................73促进城市土地利用长效持续发展的对策.........................................73.1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73.3强调区域发展观念.....................................................8参考文献:...................................................................9土地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备物质条件,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它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功能[1]。在实际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国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方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2]。土地利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不断利用土地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3]。一定意义上来讲,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问题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题,也是各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4]。土地作为资源与环境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它既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活动空间,又是人类发展所需财富的源泉。城市土地承担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功能,构成城市的各要素的空间分异直接投影在现实土地的使用上。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是达到经济与社会、环境利益的潜在平衡[5]。1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化是全球普遍现象,体现了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趋势。在其多阶段发展历程中,区域人口和城市地域形态的运动和演变表现出相异性特征,然而区域非农活动的增强贯穿始终。其直接作用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和结构调整。因此,在城市化发展任一阶段,区域土地资源最优化利用都是一大难题[6]。城市化为区域土地利用由低级化向高级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契机。人类发展不应仅仅满足于土地利用形式上的改善,而更应关注实际效用提高,也即是土地利用效益增强。这种效益包括三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7]。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兴起使我国城市化进展迅速,区域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急剧扩大。然而在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的同时,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社会经济整体水平提高并不理想。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土地进行外延式开发利用。面对城市化继续高速发展势头,要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势在必行[8]。2城市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2.1城市扩张中土地浪费现象许多城市的扩展是平面的蔓延式扩展,这是一种连续的、无秩序、无计划的随机性空间的扩展方式,无一定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分区,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太多[9]。城市扩张必然带来周围非城市用地的减少。在当前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中,城市周边事实上都属于质量高、配套设施齐全的耕地。这些本应属于保护的对象,却由于为了绕开法规,实现城市扩张而以各类“开发区”、“园区”“大学城”等名义圈占[10]。2.2城市规划中存在不合理现代化的城市是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交流的综合体系,而大多数城市规划建设中,都将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成工业基地,试图通过工业带动城市的发展,没有全面的从城市的各种功能开发和发展建设中进行规划,使得城市单一化发展,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流通受阻,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11]。2.3城市地面利用效率不高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效率一方面体现了城市整体配置水平的结构效率,一方面反映了城市土地使用水平边际效率。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地面利用效率普遍低下的现象日益严峻。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上分析,我国大部分城市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仍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主要通过加大土地要素的投入比例,扩大城市外延的再生产来得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中仍有大量的闲置浪费土地存在着,现有城市土地仍存在着较大的利用潜力,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高度重视。三、城市规划中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与发展的主要策略[12]。2.4城市发展定位不合理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是对资源的保护,而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快速发展现代化的都市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的消耗资源。二者规划因此而产生矛盾和冲突,但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发展规划都过度定位于现代化都市的建设,忽略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将城市规划建设定为重点,忽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增长,城乡流动等因素带来的城市压力[13]。3促进城市土地利用长效持续发展的对策3.1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尽量少占用或者不占用农耕地。在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过程中,应该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建设用地和规模不能突破土地利用总规划确定的城市和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子综合考虑,力求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利用,使得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重要因素共同发展[14]。3.2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多数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建设重视不足,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对城市的合理容量和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适宜度进行研究。建立土地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建立生态保护区,达到稳步发展为大容量城市的建设目标。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土地利用规划区中建设用地范围划分为,城市发展促进地区,城市发展控制地区以及非城市化发展地区,根据生态限制因素为依据,进行规划。深入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最低限度的控制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不良影响[15]。3.3强调区域发展观念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及发展不能仅仅从促进城市这一单一的方面进行考虑,必须以促进城市整体发展为立足点,强调城市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及城乡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将以下方面的内容充分考虑进去:第一,从城市区域发展特点出发,并根据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对城市区域发展建设用地的布局情况,土地利用开发的规模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地分析;第二,对城市各区域发展建设中所具备的各种发展优势及影响因素予以全面地分析,并整合城市内部各个区域之间的优势资源,以促进城市整体实力的提升;第三,针对当前城市发展规划的实际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整措施及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16]。3.4建立城市土地循环利用调控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流动管理,增大城市土地资源的资产存量,比如土地收购,土地流转,土地储备等方法。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将闲置的土地资产存量调拨给可以高效利用的企业和优势企业合理利用,另外还可以将部分土地资产存量转换成资金,从多方面实现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开发循环机制,扩充土地供给的储备,建立科学的增值循环机制,增加货币资金,提高货币资金利用率。通过合理的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将先进的规划理念注入到城市经营的各项领域中,引导城市土地资源正常增值,稳定的扩展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17]。4结论与展望城市土地利用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各区域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方式,将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与土地利用管理等相关理论运用到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中。在当前城市化中,必须强调当前城市扩张中合理理性用地。在管理规划工作中,应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借鉴高水平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城市化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保护稀缺的耕地资源,保护农民和拆迁居民的合法利益,以免造成土地浪费、威胁可持续发展,威胁粮食安全、危及社会稳定等问题。参考文献:[1]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2]束克欣.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产效益[J].资源·产业,2002,(4):10-14.[3]张丽琴.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驱动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5.[4]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5]谢钊,谢凯.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新一轮土地规划的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福建省土地学会:,2007:10.[6]安旭东.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内涵开发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0,(3):47-49,64.[7]叶浩,庄大昌,杨蕾.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10):1664-1674.[8]田九玲.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系统及应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9]高小永.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05,(Z1):66-68.[10]秦明周,宋瑜,汤少忠.城市扩张及其土地利用问题探讨[A].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4:3.[11]苏蓉.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科技视界,2014,(18):283,329.[12]刘晓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13]周榕.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2011:9.[14]吴平.新形势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15]张妙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耕地保护题[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2.[16]司马文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17]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本文标题: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948 .html